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内在逻辑与实施策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思政课程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关键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念范式,国内众多高校相继进行了试点探索与实际应用。xx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校如何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出进一步部署。当前,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成为推动新时代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内在逻辑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必须深刻认识二者之间内在的统一的逻辑关系,把握好同向同行、协同推进、互鉴互促的基本原则。1.基于思政育人的同向同行人的思想素质形成是一个整体的、发展的过程。以整体性角度来审视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二者都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具有共同的育人目标和同向同行的使命。其一,二者在政治方向上具有一致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主基调,要与思政课程一同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其二,二者在育人目标上具有共同性。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育人,必须将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与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统一起来,形成相互支撑、互相呼应、合力育人的局面。其三,二者在价值认同上具有统一性。价值认同表现为对共同文化观和核心价值观的坚持与认同,是一种持久的深层次的精神力量。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必然触及不同学科的价值判断,但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等方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具有统一、协调、稳定的价值取向。2.深化课程思政的协同推进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典型的普遍联系性和系统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重要论断,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及其系统性、协同性特征的把握,是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遵循。其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需要“同频共振”。在课程思政建设进入深化阶段,必须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其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需要“合力育人”。作为高校育人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在育人过程中应当全力配合、协同合作,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其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需要“协同创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战略、组织与资源等方面的协同,有助于破除专业壁垒、形成发展共识,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最终形成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3.增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互促互鉴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是当前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任务,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内容和目标要求,要增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互促互鉴。其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相互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必然会促进课程思政走深走实,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同时,随着课程思政建设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加强思政教育必然成为广大教师的广泛共识,课程思政必然会促进思政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其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互相借鉴。思政课程的属性决定了其在紧跟形势发展、把握中央精神等方面始终走在其他各类课程前面,而课程思政中的多学科性和专业性可以不断丰富思政课程教育教学内容,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二者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在方法上可以互相借鉴。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基本内涵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基本内涵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办好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建设;二是落实课程思政,促进思政课程建设;三是整合思政资源,推进思政工作创新。1.办好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建设思政课程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核心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办好思政课程,对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来说,将发挥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政治方向的引领。高校思政课程建设要求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旗帜鲜明地对党的意识形态、思想理论、政策路线进行宣传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强调把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要求,其主导思想来源于思政课程教育教学。因此,在政治方向上,思政课程要发挥对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二是价值取向的引领。课程思政是要将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与思政课程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一致,共同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育人理念的引领。要在育人理念上强化“大思政”和“大思政课”的意识,并以此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健康发展。2.落实课程思政,促进思政课程建设全面落实课程思政,丰富了思政教育载体,扩大了思政教育队伍,创新了思政教育方法,拓展了高校思政工作格局,对于思政课程建设也产生良好促进作用。一是优化了思政课程建设环境。随着课程思政建设在全国所有高校、学科专业的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课程思政建设帮助广大教师在各门课程和专业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和思政资源,激发了他们的育人意识和思政意识,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二是促进了思政课程改革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推进有效提升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思政工作水平,广大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有明显的提高,思政课程积极借鉴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课和通识课教育教学方法,实施创优行动计划,不断促进新时代思政课程的改革创新。三是增强了思政课程教育教学针对性。课程思政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以后,思政课程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在此过程中,思政课程获得更多机会了解学校专业学科发展,更加了解思政课程在学生职业生涯中发挥作用情况,反馈到课堂教学中,使得思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形成各具特色的思政课教学。同时,学生们在思政课教学中有了更多获得感,提升了思政课程的亲和力。3.整合思政资源,推动思政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相互衔接的能力和水平,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思政工作创新。一是推动形成思政合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深入挖掘各类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解读、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关系以及对思政课程如何发挥作用的解读和回应,客观上有助于形成基于思政的共同理念,使得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劲往一处使”,推动“大思政”理念和思政教育合力的形成。二是推动形成协同育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要服务于学校的立德树人,在实践中贯彻“同下一盘棋”的协同理念,推动协同育人。三是推动形成思政创新。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形成了众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合作的创新平台和工作机制,促进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策略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过程将成为高校办好思政课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契机,也将成为新时代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创新探索。1.在宏观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大思政”格局学校党委对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负有主体责任。按照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文件要求,高校党委应做好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联动机制。统筹规划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应成立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宣传、教务、人事等部门分工负责的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谋划和领导,确保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和监督落实。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运行机制。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明确深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职责和要求,整合学校思政教育资源和力量,形成二者间交相呼应、互为支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运行环境与机制。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既需要从学校层面加强思政课程主责部门与课程思政主责部门的协同合作,又需要加强主管课程教学部门与主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协调配合。基于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学校可以成立跨专业跨部门的专门机构,领导和指导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推进和完善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2.在中观层面做好协同创新,构筑思政共建共享机制落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学校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教务部门的协同合作。同时,各院系党组织在落实课程思政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做好党务和职能部门间的联动配合,结合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推进思政工作创新。做好组织协同。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教务部门成立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建立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动态联络机制,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为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筹办、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评选等活动中落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要求。打造育人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相关院系共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中心(或工作站),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交流与协同合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参与相关院系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设计、考核标准等方面的论证和修订,思政课程应在课程思政项目研究、典型选树等方面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构筑共建共享机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部门和相关院系要形成基于思政育人共同目标的共同建设、共享成果、共同发展且可以长期运行的工作机制。各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解读和教育宣传,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确保课程育人的正确导向和有效实施。3.在微观层面做好有机融入,实施“三全育人”做好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入。结合思政课程,从课程教学内容及所属学科专业发展历史、时代特色、实践特点以及课程教学中蕴含的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资源;结合课程思政,通过直接参与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深入了解各类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之间的关系,推进相关内容的互融互通。做好教学方式互鉴互促。思政课程主要运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课程思政更多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要在教学方式上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不断改进自身教育教学方法。做好评价标准的规范统一。从课程的角度来说,思政课程和其他各类课程都应建立基于课程教学规范的评价标准;从思政的角度来说,思政课程和其他各类课程都应建立符合“同向同行”要求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