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对话教学【导读】这篇文档“重视对话教学”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有效的“对话”,充分彰现学生的生命灵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平等是“对话”的前提。对话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没有民主、平等,就没有对话。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中走出来,归还学生的话语权,学生不仅有机会说,而且与教师共同决定着对话的形式和内容,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尊重差异,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1、善于倾听。教师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去倾听不同的声音,敏锐地把握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活的“学情”,及时转化为随机生成的教学环节。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当学生们读到“油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时,忽然听到有学生说:“老师,这句话里有个别字。”我连忙问:“哪个字是别字?”这位学生说:“油船、画舫都属于船,船在水中运动是划船,我们平时都用立刀旁的‘划’,从没有用过三点的‘滑’,因此三点水的‘滑’是别字。”说完,他还走到黑板前工工整整地写上“划”。我立刻灵机一动,以“滑”字为契机,当堂生成一个教学新环节。我对同学们说:“‘滑’字真的用错了吗?”生:“滑”和“划”同音,并且意思相近,容易混淆,可能是印刷错了。生:课本是经过作者、编辑多次审查和核对的,绝对不会错。生:我们联系前文“湖面静得像一面镜子”这一句,可以看出湖面是平的,油船、画舫轻盈而缓慢地在湖中运行,好像在平平的镜面上轻轻地滑过。三点水的“滑”比立刀旁的“划”更能突出湖面的平静。生:这个“滑”字用得准确、精妙,生动地描绘了昆明湖那平静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湖水的喜爱之情。生:仔细读完课文,我们也有同感了。看来,我们的观点错了!2、善于赏识。教师要以一种赏识的心态,给学生以人文关怀。要俯下身子来看学生,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心灵去体验孩子的情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机敏地引导。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一位学生开小差,在课本上画起了五颜六色的各种鱼。当我走到他身边时,这位学生急忙用手捂着满是鱼的课本,惊恐地望着我。我不但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对他说:“你把课本好好读读,好好琢磨课文里描写的各种形状的鱼,为课文画幅插图,怎么样?相信你一定能画好!”我的话音刚落,这位学生的眼睛湿润了。老师真诚的、善解人意的、充满信赖的赏识让学生感动,学生因为这赏识而自主地、积极地投入了学习。3、善于评价。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悉心寻觅课堂上自然流淌的情思,面对学生学习的多元反应,不能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要做到“尊重而不盲从”。我在教学《放弃射门》一课时,学生提出:“球员的职责就是把球踢进球门,而福勒却放弃了射门,我认为福勒不是一名优秀的球员。”此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本的研究、体验,在讨论和争辩中进行甄别和评价,达到深化认识的目的。二、互动是“对话”的关键。教学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动中求“悟”、动中求“活”、动中求“放”,语文教学才会涌动着生命的灵性,生成一种动态的美。1、动中求“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因学而教,为学而教,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权利,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亲近”文本,在平和的、无权威的交流中,生成一个个新的视角。如教学《麻雀》一课时,有位学生提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的‘强大’用在这里不够准确,因为老麻雀再大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我亲切地说:“孩子,你能大胆地向权威挑战,我由衷地表示敬佩!请你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这些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的语言,如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之间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课堂上,教师敏锐地抓住教学中生成的问题,以疑促思,让学生在自我体味、自我表达中揣摩和感悟语言,达到自能感悟,自动内化,课堂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2、动中求“活”。“教学的艺术不存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时,教师不是把结论告知学生,让学生停留在理解课文的层面,而是激发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去交往,使语文教学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彰显个性,透射出生命的活力。如教学《称象》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说出,通过读明白了什么?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一个学生回答说:“课文各诉我们曹冲是个聪明的孩子,遇到问题肯动脑筋。”我立即肯定了他的说法,并给以鼓励。接着又引导:“同学们能不能想出其他的称象的办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畅所欲言。一位学生说:“曹冲用石头称象的办法比较麻烦,岸边就是泥土,用泥土更方便。”还有一位学生说:“先用人,说上就上,重了就下来一个,轻了就再上去一个,这不是更方便吗?”……于是,一场课堂辩论赛热闹地展开了,学生们激情荡漾,潜在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挖掘,他们在文本的世界里自由驰骋,在与文本、与同学的对话交流中主动建构,学有灵性,学有个性,课堂充满了鲜活与灵动。3、动中求“放”。课堂是瞬息万变的,是动态生成的。教师面对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巧妙地将“预设”与“生成”融合起来,积极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的能力将在不断的求知中提高。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在质疑这一环节中,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能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吗?”我微笑地点点头,他站起来说:“我觉得,巴迪的父亲不该那样批评他。因为巴迪还是个孩子,他需要鼓励。”这时,有不少学生纷纷举手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没有抹杀学生的感情语言,让他们在“该”与“不该”中尽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引导学生读一读书中“几年后……”这一段后,想想,到底该不该批评?通过读,明白了巴迪写的诗确实是“糟糕透了”,很自然地引导孩子要正确面对来自家长、老师、同学之间的表扬和批评。这一环节的设置,使学生们的智慧得以尽情闪现,他们对文本的认识也有了升华。三、延伸是“对话”的追求。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资源的五彩斑斓与用之不竭,这些资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水源头。如教学完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第四单元后,学生对童话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因势利导,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中外著名童话故事,并鼓励他们讲童话故事、排练童话剧等。后来,我利用班会举办了一次“童话故事会”。学生们在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会后,我又及时布置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我惊喜地发现:习作中,每一位学生独立编写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各具特色。他们不但对童话故事的写作特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真实地感受到分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快乐。课堂上的“对话”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平等和谐的环境。实施有效的“对话”。这样才能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和谐、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