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精编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精编5篇【导读】这篇文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精编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1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教学目标: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能形象感受语中描绘的景色之美。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3、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初步学习吟诵。教学重难点:1、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内容。2、感受诗句中作者隐含的感情。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揭题解题1、出示诗题。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名刹之一。人物:林子方,事情:送)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学过杨万里的诗吗?谁来背两句。发现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板书:景)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过渡: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多人读,(适当评价语速,节奏,押韵、音乐的美感)。3、a.下面,请你们来读前四个字,我来读后三个字,一起找一找诗歌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b.调换,我来读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三个字。c.我来读题,你们读诗句。4、整体感知:刚才,同学们反复读了好几遍诗,读得很美。5、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6、了解西湖:是啊,如果说杭州是人间天堂,那么西湖就是天堂里最美的一颗明珠,其中,西湖十景尤其美。哪十景呢?(师细数)。能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哪一景吗?(曲院风荷)此时,诗人来到西湖,为何不写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那为何也不写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此时是六月,盛夏,其它的地方还无法看到最美的景色,只有西湖那一池荷花开得正盛。)7、师:诗人的视角是多么独特的啊!写景,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别之处。请同学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也来关注一下这些景物的特点。说说看,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又是怎样特别的荷花呢?诗人见到的是(接天,无穷碧)的莲叶。诗人见到的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理解词义,别样红,红得怎么样?(鲜艳,通透)指导朗读,特别是“无穷”、“别样”。指名先读词,再齐读。8、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你觉得写得美不美?美在哪里?a、诗的对仗美。评价:你关注到了诗句的'结构,是的,对仗使得诗歌更有节奏感。b、诗的色彩美、视觉美(醒目,亮丽)。评价:你注意到了作者的遣词造句。c、诗的场面美(大气磅礴的美、壮美)。评价:你很有想像力。9、指导朗读10、同学们,面对这六月西湖的美景,八百多年前的杨万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百多年后的你想怎么来描绘它?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语言训练:你看……(可以观察图中荷叶的颜色、形态、整体到局部、修辞运用、优美词语、引用学过的课文语句等)11、正是这绿叶红花,让诗人深深陶醉其中,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前句。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饱含着作者的赞叹?是啊,遍览山川的杨万里只到过西湖吗?但“毕竟”是西湖的风光最美啊?只有西湖六月有莲叶荷花吗?但“毕竟”是西湖六月的荷花最美啊。来,读好它。《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那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的教案应该怎样设计?教学目标: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能形象感受语中描绘的景色之美。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3、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初步学习吟诵。教学重难点:1、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内容。2、感受诗句中作者隐含的感情。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揭题解题1、出示诗题。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名刹之一。人物:林子方,事情:送)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学过杨万里的诗吗?谁来背两句。发现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板书:景)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过渡: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多人读,(适当评价语速,节奏,押韵、音乐的美感)。3、a.下面,请你们来读前四个字,我来读后三个字,一起找一找诗歌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b.调换,我来读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三个字。c.我来读题,你们读诗句。4、整体感知:刚才,同学们反复读了好几遍诗,读得很美。5、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6、了解西湖:是啊,如果说杭州是人间天堂,那么西湖就是天堂里最美的一颗明珠,其中,西湖十景尤其美。哪十景呢?(师细数)。能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哪一景吗?(曲院风荷)此时,诗人来到西湖,为何不写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那为何也不写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此时是六月,盛夏,其它的地方还无法看到最美的景色,只有西湖那一池荷花开得正盛。)7、师:诗人的视角是多么独特的啊!写景,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别之处。请同学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也来关注一下这些景物的特点。说说看,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又是怎样特别的荷花呢?诗人见到的是(接天,无穷碧)的莲叶。诗人见到的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理解词义,别样红,红得怎么样?(鲜艳,通透)指导朗读,特别是“无穷”、“别样”。指名先读词,再齐读。8、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你觉得写得美不美?美在哪里?a、诗的对仗美。评价:你关注到了诗句的结构,是的,对仗使得诗歌更有节奏感。b、诗的色彩美、视觉美(醒目,亮丽)。评价:你注意到了作者的遣词造句。c、诗的场面美(大气磅礴的美、壮美)。评价:你很有想像力。9、指导朗读10、同学们,面对这六月西湖的美景,八百多年前的杨万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百多年后的你想怎么来描绘它?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语言训练:你看……(可以观察图中荷叶的颜色、形态、整体到局部、修辞运用、优美词语、引用学过的课文语句等)11、正是这绿叶红花,让诗人深深陶醉其中,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前句。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饱含着作者的赞叹?是啊,遍览山川的杨万里只到过西湖吗?但“毕竟”是西湖的风光最美啊?只有西湖六月有莲叶荷花吗?但“毕竟”是西湖六月的荷花最美啊。来,读好它。12、能背了吗?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吧!三、探究问题,体会诗中的情感美1、真美,可是,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题时,你有没有发现新的什么问题?(这是一首什么诗?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全写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对题啊。2、想解开这个疑问吗?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师读诗人与林子方的背景资料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虽然不这么想,但还是尊重林子方,并写诗相送。此时,你能说说,诗人为何要写这西湖的美景来送别友人吗?指名交流。3、让我们再往这首诗里面走走。荷,被国人付予了多种的意义。(相机出示荷的含义)你认为诗人写荷相送,可能还想表达什么?荷,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她的花语是:清白、坚贞和纯洁。是佛教中神圣吉祥的名物,也是友谊的种子。总结:是啊,西湖的这片美景在诗人的眼中,而与林子方的这份深情,在诗人的笔下。(板书:心中有情,笔下有神。)4、来,读好这首诗。四、积累送别诗送别是古诗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因为古人交通和通讯不发达,一旦别离,再见面就很困难,有时甚至成为永别,于是,诗人就把这种离别的情感化成了诗文,回忆一下,你能背上两句送别诗吗?1、交流,评价。2、比如现在这个环境,你觉得用哪一句诗待会儿送送老师比较合适?五、学习吟诵同学们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了。想不想读得更好听?古人吟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简直是一种享受,这就是吟诵,古人都是先吟后写。今天老师也简单地教一下大家吟诵的方法。吟诵,我们一般遵循这样的规律:平长仄短韵字延。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出示:老师根据这一规律,为这首诗标好了符号,我们一起来加上手势试着吟诵一下。带领吟诵多遍。六、练习书写(相机作为作业)一首好诗,不仅要理解,要会吟诵,更要把它端端正正地写在我们的笔端。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认认真真默写这首千古名诗。七、作业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比较阅读两首诗的异同。板书设计:眼中有景心中有情笔下有神教学反思:执教这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再到感情诵读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净慈寺、林子方)、明题意、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一一落实。上完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1、课堂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案,真正做到学定教。在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时,当我提问“莲叶怎么就接到天了呢?”学生都说莲叶很多,这时我反问他们“难道是莲叶长得很高,一直长到天上去了?”如果此时,我能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他们说莲叶多时顺势引导他们向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再向远处看,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就会顿悟不仅莲叶多,而且面积广,给人一碧万顷的感觉!2、课堂上“写”的落实。整节课教学下来,学生读了,诵了,背了,但学生却没能拿起笔写一写。语文教学要扎实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书写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内化都离不开写!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安排3---5分钟的时间,学生或写古诗,或将自己从这首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景象动笔写下来,这样学生的能力又会有一个新的提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意,想象诗中美景,体会诗歌的意境。2.体会诗人感情,背诵诗歌。作者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秘书监。主张抗击金人,收复失地。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今存诗作4200余首,不少抒发爱国情思之作。其《初入淮河四绝句》、《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诗,抚今追昔,即景抒怀,思想性和艺术性都相当高。也写过一些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如《竹枝歌》七首写纤夫雨夜行船,《圩丁词十解》写筑堤圩丁,以及《插秧歌》、《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对农民艰难生活的同情。杨万里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50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参考译文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天,风景跟其他时节就是不一样。与蓝天相接的荷叶呈现无穷无尽的碧绿,映在朝阳里的荷花红得特别出色。赏析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