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荐】【导读】这篇文档“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荐】”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第一篇】总体设想对于诗歌的教学,朗读应是贯串始终的,在读中品味语句,想象情境,体悟感情。本诗有一个难点,便是对梦中神仙世界的描写,所以我的处理方式是在引导学生在大体切分层次后,重点突破这一难点,避免赏析的平均用力。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背几首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老师随之导入: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豪迈洒脱,雄奇奔放,超脱于俗世,但是李白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有和我们普遍人一样的遭遇、苦恼和追求,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梦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示课题,作者,学习目标:诵读——品味——体悟。二、朗读课文1、找一位学生朗读全诗老师明确:作为诗歌的学习,准确的朗读是第一步。2、老师配乐范读明确:读音准确是第一步,作为赏析,还要读出诗歌的感情。三、解题四、赏析全诗1、学生读第一段后思考天姥山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体会“连”、“横”、“拔”、“掩”、“倾”等字的妙用,再齐读,读出语势变化。2、由老师设问哪几句是描写梦中天姥山的句子将第2段切分成两部分。赏析第一部分(到“水澹澹兮生烟”):引导学生自读,然后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这种心情。赏析第二部分(到“仙之人兮列如麻”)老师明确:诗人游兴正浓,这时天色暗下来,转瞬间在诗人面前出现了一个神仙世界。学生自读后闭目想象神仙世界的情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找学生读自己的描述文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神仙们聚集到金银台上做什么?再找学生读这几句,读出向往与喜悦之情,然后齐读体会,最后要求当堂背诵这几句。赏析第三部分(到“失向来之烟霞”)老师设问:诗人在梦到最美好的时候突然醒来,此时心中是什么感受?应该怎样读这几句诗?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惆怅与失意。3、学生齐读末段明确“世间行乐亦如此”中“此”的指代内容(梦境)老师设问:“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生读最后两句后老师明确:这种感慨不是无缘无故的,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心理情感的曲折反映。想当年,李白被诏入京,曾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自认为可以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然而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自己备受排挤,不到三年便被赐金放还。诗人的感慨是看透了黑暗现实的一种顿悟。学生再齐读全段体会。五、结束老师明确:李白的政治理想在快要实现时突然破灭,这种打击是多么残酷,但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就在于他有傲岸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正如余光中在《寻李白》中所写“酒入豪肠,七分啸成了剑气,剩下的三分酿成了月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师生齐读下课。教学反思这是我参加省优质课比赛时的教学设计,当时上完课后心里有万千滋味,有沉浸课堂欲罢不能的兴奋;有猛一轻松,不知该干什么的迷惘;也有没有达到自己期望值的失落……我认为这个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①抓住了诗歌教学的灵魂—读,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进而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诗人的感情。②此设计能够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引导学生重点品味和神仙世界有关的诗句,体会诗人运用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背后承载的感情。不足之处在于①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诗句读,然后品味感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点拨一定要到位、干脆利索,不然学生会过多纠缠于此而忽略诗歌的感情脉络,致使后面的重要诗句无法充分赏读。②此设计旨在落实读、背、写,但是如果没有充分预习,学生的背和写会变得飘浮无依,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得不到有效训练,只是空摆架子。从课堂情况看,的确是这两点影响了整体效果。再反思: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充分活动的环节最难把握,学生总有一些教师无法预料的观点和认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在学习目标指引下,不如让学生大胆质疑、互相对抗,这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第二篇】学习过程一、预习①用8分钟时间诵读全诗,注意停顿及字音②抽3名同学分别诵读各段二、解题:①题目的断句:梦游天姥/吟留别②根据题目明题材:赠别诗③“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④梦游天姥和话别友人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三、补充作者及背景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四、赏析①请学生找出把梦游与吟别联系起来的诗句明确:世间行乐亦如此②“如此”指什么呢?明确:代指第二段的内容③请用两个字概括明确:忆梦(梦景、梦醒)④作者浓墨重彩的描写了什么?明确:梦景⑤自由诵读,画出不懂的句子,请谈谈你读后的总体感受。明确:重点词意(清暝殷栗惊訇然青冥列缺恍嗟);静谧优美,奇丽壮观,山路曲折、深林层巅,亦幻亦真,灿烂辉煌、令人目眩。⑥点拨诵读方法,示范诵读,抽点学生诵读。⑦找出了把梦游与吟别联系起来的诗句,那么通过这句我们能否判断诗人的真实意图或者说他的落脚点和重心在哪儿呢?明确:后面才是诗人要表达的内容。⑧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那么“世间行乐亦如此”,“行乐”到底所指何事?后文有没有提示呢,请找出这样的诗句。明确:“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⑨“行乐”和梦相同在哪儿呢?明确:到头来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一场梦一场空!⑩诗人临别赠言不是回忆历历在目的往昔,而写自己的梦,其原因何在呢?学生讨论回答。点拨:表述心志,将远离庙堂、寄意林泉、纵情山水、放浪江湖。反思往昔,虽汲汲功名、了无所成、青云之志、无奈萧疏。劝慰朋友,对世事纷扰、洒脱直面、人生百年、适心任性。附:板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世间行乐亦如此吟留别(类比)“万事”“惟枕席”“事权贵”“失烟霞”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3、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也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教学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主要教法:诵读法、讨论法。学法指导: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关键句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教学用具:朗诵带、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忆李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诗句。二、整体把握1、学生试读,看注解,懂得字面意思;①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②以时间顺序概括全诗的每节大意,把握总体脉络。三、品味鉴赏1、赏析第1节:①问题背景设计:梦游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哪一处的关键词语暗示了第1节是梦游的原因?②写五岳、天台的作用是什么?(板书)③最后四句,作者为了突现天姥山的高峻挺拔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④析或,云霞明灭或可睹给在梦境中才能游览的天姥山蒙上了一层什么样的色彩?2、赏析第2节:①导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天姥山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景致呢,让我们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②学生齐读。思考:请找出本节中写仙境的部分。③第三层:A、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B、学生随朗诵带齐读,把握节奏,感受意境,C、学生评价、教师点拨;D、检查预习情况:以抒情散文的笔调译写仙境;(投影)要求:a.不能直译原文;b.文笔要流畅优美;c、要能体现意境的特征。E、交流点拨;F、其实,诗人在登上天姥山后至梦见仙境之前,也看到了许多奇异景象,虽不是仙境,但所渲染的意境似乎已接近仙境了,这与仙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G、体会浪漫主义创作特色:a.再次出示李白的有关诗句,学生归纳;b.在读过的1、2两节中,其浪漫主义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①析留别(带讲背景),这首诗是为留给东鲁的朋友而作的,那么诗人要告诉东鲁朋友的真意是什么?(板书)②找依据;③但诗人梦醒之后的感受是什么?(找依据)A、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B、哪几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此采取的做法?C、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板书)四、教师小结,学生背诵仙境部分。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练习册。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第四篇】一、教学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蔑视权贵,反抗现实,向往仙境,追求个人精神解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一)教学内容指导诵读,放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注重学生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加以指导,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难点:诵读方法的指点。三、教学对象分析该诗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属古体诗,内容并不艰深,学生结合注释和借助工具书,基本读懂是没有问题的。但要深入理解从而把握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则并不容易。传统教法——教师串讲唱独角或师生双边活动唱双簧,效果不会很佳。鉴于此,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紧扣课文本身的特点(句式参差:以七言为主,兼含四言、五言、六言、九言;感情丰富:既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又表现啦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更凸现啦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同时,也夹杂着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篇幅长短:不似绝句体、律诗体那样短,也不像《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等诗歌那样长,可谓长短适中,易于把握,与一节课的容量也相符),在诵读指导的基础上,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大胆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去感悟、去体味,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做法。四、教学媒体设计阐述(一)充分体现诗情画意。李白这首诗描写梦游天姥的具体景象时,诗人的想象力像天马行空一样无拘无束,想象的羽翼随意飞翔,在笔端展现出啦变换万千的景象,创造出啦和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神奇壮丽的境界,炫人眼目,动人心弦。媒体要尽可能地通过音乐(精选风格迥异、优美动听的配乐)、语言(名家配乐诵读)和画面(精心设计每一幅页面,特别是第二段,为啦展示李白登山所见包括梦中所见,特精选啦大量名山大川的风景图片制作成动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把这种美展示出来。一是为教学服务,把学生带进李白诗歌美妙的意境中去。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二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美的熏陶。(二)对象页面转换的便捷性。为啦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媒体的使用效率,考虑到学生欣赏诗歌和朗诵诗歌要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象之间、页面之间,比如,范读的各个片断之间、配音的各种音乐之间转换非常方便,或通过鼠标,或通过键盘左右键,或通过快捷键。(三)体现媒体设计的充足性原理。现代媒体较传统媒体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但也绝不是媒体使用越新越好、越复杂越好、越多越好。事实上,任何事物总得有个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如此,要做到“恰到好处”。那种媒体满堂“灌”的语文课自然热闹非凡、新奇无比,但语文课的特点(语文课应着力表现语言文字的艺术)却失去啦。该设计中,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