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育创新工作的不断推进,新的数学课本教材内容表现出了更加多元的特点,学生所学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也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从职业精神的角度而言,教师和科学家有着某种天然的相似性,即对创新和成效的不断追求。优秀的教师其成长途径便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加强自身专业能力,从而让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更好地提升。而善用数学工具来辅助课堂教学的进行,就是小学数学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可行途径之一。合理使用数学工具开展的小学数学课堂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趣味性,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演示课堂所讲内容,而且还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门槛,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对于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应用展开了讨论和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工具的作用随着教育创新工作的不断推进,新的数学课本教材内容表现出了更加多元的特点,学生所学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也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这固然会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与提升,但是也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巨大的挑战。想要应对这样的挑战,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思路上进行转变,而且还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创新。尤其是要借助数学教学工具的辅助,将原本的二维图像、文字转化为三维层面上的可视模型,从而降低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难度。以七巧板、几何平板、量角器、钟面等数学工具为例,这几种数学教具可以在对应的知识板块教学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数学工具直接展现出课本上的抽象数学概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几何图形、角度等概念的具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还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海洋的奥秘,并且让学生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堂内容信息繁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新课程创新的推动下,小学新版数学教材逐渐走向了内容多元化和信息全面化的道路。这样的改变可以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数学学科基础,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够积累足够的数学知识、形成全面的数学能力。但是,想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学生就要面临更大的学业压力,而教师也需要从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层面做好准备。但是,目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仍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对于新版教材内容的准备严重不足,甚至仍然沿用原来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这样一来,课本中繁杂的信息并未得到科学合理的展开,学生在面对过多信息冲击时自然会表现出措手不及的状况,而这种措手不及往往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学习自信受挫、学习注意力急剧下降。同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新课程内容教学,只会将原本就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无趣。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本就处于好动的年纪,面对这样的课程内容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教师此时即便将理论拆解得再细,也无法被学生有效地吸收。数学理论概念抽象,学生难跨理解门槛数学学科包罗万象,远远不止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而且数学学科中蕴含的各种理论概念更是纷杂繁多、抽象难以理解。学生想要学好数学,首先就要先去记忆和理解各种数学公式定理,然后才能依托这些理论概念去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各种公式定理的理解难度较高,仅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和课本上的文字注释,根本不足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到这些抽象概念的真正原理。加之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迟滞落后,在教学方法上受到传统理念影响较多,因此其课堂内容也更显空洞泛泛。这样一来,原本就很难被理解的各种数学公式反而更会让学生感到头疼。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自信本就尚未树立起来,在面对这些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时很容易就产生抵触和抗拒心理,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数学课堂学习效率。这样一来,学生原本就无法理解的公式反而更容易被学生抛之脑后。长此以往,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知识漏洞就会越来越多,未来即使想要查漏补缺,也只会无从下手。教学模式限制效果,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作为阐述者对于学生进行知识上的灌输,而学生在被灌输过程中只能依照教师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极大的抑制,同时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难提高。如此一来,学生就不会主动去探究数学学科的深层奥秘,自然也就无法培养出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常见问题的能力。然而,很多教师不仅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而且还秉持着旧的一套教学模式。这会对其自身的教学效果创新造成巨大的阻碍,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引领者,如果教师自己的教学思路出现了错误,那么对于教学过程所造成的影响自然十分严重。另外,还有一些小学数学教师错误地解读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他们将数学学科实践片面地理解为解题和应试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的重点来培养学生。这样固然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学生却依然没有掌握到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方法和能力。学科逻辑思维复杂,学生尚未形成逻辑作为大多数理科学科的根源,数学这门学科在底层逻辑上就烙印着极强的逻辑思维。想要真正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学生首先就要了解和掌握这种数学的底层逻辑思维,这样学生再去面对数学难题时就会无往而不利。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智仍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甚至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思考方式,面对复杂曲折的数学逻辑时自然就会感到难以理解。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容易忽略这一点,他们用自己已经发育成熟的思维方式去代入到学生的角度来备课和教学,这样的方法自然就会出现不适用、不细致等种种问题。而另外一些教师则认为学生的逻辑思维在短期内难以快速成长和提高,所以这些教师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的灌输上面。他们会教给学生一套解题的思路和技巧,但是却不会对这种思路和技巧的深层内涵进行过多讲解。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可以保持在一定的程度,但是学生的底层数学逻辑却迟迟不能建立。长期来看,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成长并无益处。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数学工具应用策略借助数学工具开展趣味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相较黑板板书和教师口述而言,数学工具无疑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而善用教学工具,则可以将学生的这种兴趣转化为对学习过程的专注,从而提高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借助数学工具开展趣味的教学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到数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游戏过程所吸引,并且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去完成计算、观察等学习任务,在不知不觉间完成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时、分、秒的认识”这一课,教师就需要用到钟面来辅助讲解。通过钟面,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最长的是秒针、次长的是分针、最短的是时针”这些基础概念,并且教给学生“时、分、秒”所代表的含义。然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数出表盘上一共被分为12个大格、60个小格。最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观察教室中正在转动的钟表,让他们去观察秒针、分针、时针之间的动态关系。而当有学生注意到“秒针转动一圈、分针转动一下”这个现象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出“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于时间概念和时间的进制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概念。通过数学工具降低理论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数学中的大多数概念都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即使是表现力相对较强的图片也不足以展现出这些概念的真正模样。所以,小学数学教师才需要学会利用数学工具来辅助课堂教学过程,以这些数学工具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具现化,从而让学生对于此类概念产生一个直观的印象。经过数学工具的表述和演绎,大部分的数学理论知识都会显得更加直白简单,学生在观察教师利用数学工具讲解的过程中,就能够快速地掌握到其表象背后所蕴含的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计数棒来带领学生去理解除法和余数的概念。教师可以先拿出计数棒给学生演示:“将4根小棒分成3份后,还剩下1根小棒。”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将5根小棒分成3份,还剩下几根?”并让学生自行尝试。通过这样简单的尝试,学生可以对于除法和余数产生一个基础的认知,此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加大难度的问题,帮助学生去加深这种认知。接下来,等学生都能快速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计数棒去自行尝试解决课后的一些练习题,强化学生对于除法的理解。最后,则由教师帮助学生将这种认知总结成可以普遍应用的理论概念,使学生真正掌握到这一课的内容。结合数学工具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数学工具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可以起到颠覆性的作用,同样的数学理论讲解,通过数学工具就可以变得简单而有趣。同时,数学工具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学生也能在教师授课的同时参与进去,用同样的工具去模仿教师的示范、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从而锻炼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借由这些数学工具依循教师所讲内容继续探索,深入思考课本知识背后所隐藏的更高难度的理论概念,自己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和求索。例如,在讲解“万以内数的认识”时,算盘是极为适合的一种教学工具。算盘上不同的档位与数字中的数位一一对应,通过算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数数和计数的方法,加强学生的加减法计算能力,甚至是让学生理解到数字进位以及十位制等概念。在具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认识算盘,然后借由算盘上不同档位代表的数字大小让学生认识到“个位、十位、百位”等概念。然后,教师还能教给学生算盘的正确使用方法,并给出一些万以内的大数字,让学生尝试去用算盘上的算珠表示出来。最后,等学生能够快速读出算盘上给出的数字时,教师就可以继续下一步教学,教给学生使用算盘完成加减法计算的方法,从而为后续“万以内数字的加减法”讲解做出铺垫。根据数学工具现逻辑通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数学逻辑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说不清道不明,但是却存在于数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逻辑的时候,教师需要借助数学工具来具现出数学逻辑的蛛丝马迹,让学生在观察数学工具演示的同时,对于数学思维逻辑形成初步的正确认知。然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后续的演示和任务去推动学生加深这种逻辑的理解,甚至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研究思维。最后,当学生能够依照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数学问题时,就证明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中,“围绿地”成为了许多学生理解“周长和边长”这两种概念之间关系的门槛。这一阶段的学生刚刚掌握“加减乘除”运算,其思维方式尚未得到转变,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很容易就会产生混乱。此时,教师就可以借由钉子板来演示“围绿地”的过程,通过直观可见的图形变化,让学生了解到边长与周长的关系。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借助钉子板去自行尝试,让他们用同样的一段绳子去围成不同长宽的正方形、长方形,然后让他们去计算围成图形的面积,使学生观察到周长相同但是面积不一定相同这样的现象。最后,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操作,学生原本单一的思维逻辑就会得到拓宽和活化,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新的思路和认知。结语数学是人类探究自然、探究宇宙最重要的工具,物理、化学等学科其基础构架中都有数学的影子。而数学工具作为数学教学的辅助道具,其对于数学课堂也有着极为基础而又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在数学工具的应用上,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自身思路,用创新发展的眼光正视数学工具在最新教育创新要求下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并且用灵活的思维方式去探究数学工具在新课程模式下的运用方法。这样,小学数学教师才能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培养。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