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最后的姿势》教案【参考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最后的姿势》教案【参考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设计理念《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1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赞颂的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情,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课文用重要的环境和场景描写以及第三段的侧面描写,渲染了人物,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课文通过谭老师在大灾之时的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正面刻画了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通过品读课文中的语句,感悟谭千秋老师的崇高形象和精神品质,并能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2、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汶川“5·12”大地震的概况,了解当时的地震信息和参与抗震救灾的活动。2、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3、谭千秋老师的人物介绍。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认识2个二类生字。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文中的相关语句,感悟谭千秋老师的崇高形象和精神品质。并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教学过程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回顾汶川地震,导入新课学习。1.板书: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1)看到这个时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四川汶川大地震)(2)对这次大地震你还了解些什么?指名说。2、回顾汶川大地震。(1)(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看一些汶川地震的数据和图片。(2)看过之后,你认为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有什么感受?指名说。3、揭题导入,学生质疑。(1)面对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灾难性的大地震,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四川东汽中学的谭千秋老师却选择了特殊的生命姿势——最后的姿势。(板书课题)(2)学生就题目提出问题。教师相机板书。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指名读文中的生字词语。2、师生点评。3、指名轮读课文,说说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姿势?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指名读,生齐读。(课件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四、走进谭千秋老师,感悟他的崇高人格和精神。(一)你眼中的谭老师。1、过渡:面对巨大的灾难,生死的抉择,谭千秋做出这样的决定,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做出这样的举动。下面就让我们回到地震的那一瞬间,走进他的心灵,去认识谭老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的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句子,说说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谭老师。2、师巡视。3、汇报交流。品读课文中描写谭千秋老师的语言句子。(1)(课件出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指导学生朗读。抓住“大声呐喊”和句子中的感叹号。(2)当时的情形如何?(课件出示: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危机的情形。(3)此时,我们再来读读谭老师的表现,你能读出什么?(谭老师恪尽职守、无私大爱、临危不惧……)品读课文中描写谭千秋老师的动作句子。(1)教师引读:地震还在继续,此时……参考资料,少熬夜!(课件出示: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2)面对危难中的四名学生,我们的谭老师又做了什么呢?(课件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你能抓住关键的字词说说你的感受吗?(立即拉撑护)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情形危机,谭老师的勇敢的举动。(3)此时,我们再来读读谭老师在这种危急情况下的表现(齐读)再来感受一下他的三个动作,你又能读出谭老师的什么?指名说。(谭老师是出于对学生的爱和责任才选择放弃逃生,体现出了谭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大爱)。4、教师小结。5.齐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二)人们口中的谭老师1、师引读:仅仅几秒钟,地动山摇。破碎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谭老师遇难了,没有给我们留下只言片语,但是他的崇高形象却铭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听一听人们口中的谭老师!2、(课件出示:“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从他的评价中,你感受到谭老师怎样的形象?(誓死保卫学生……)3、谭老师誓死保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让我们也永生难忘!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课件出示:“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这评价中,哪个字牢牢抓住了你的眼球?让你感受到谭老师的什么?(奋不顾身、舍己为人……)4、有位老师是这样说的……(课件出示:“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这评价中有说明什么?(以学生安危为重……)5、这就是我们的谭老师,在生与死的边缘,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亡留给了自己。我们一起读……(课件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三)我心中的谭老师。1.教师引读第11自然段。“在学生眼里,……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参考资料,少熬夜!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个姿势震撼人心,这个姿势催人泪下,你觉得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姿势?2.我们的耳畔似乎回荡起了谭老师生前的课上留给同学们的最后一句换:(齐读)“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3、教师引读第12自然段。4.缅怀谭千秋老师,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愫。(1)“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在5月12日这一天,我们第一次认识了谭千秋老师,也一辈子记住了谭千秋老师,此时,你想对谭老师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在谭老师的照片旁吧。(2)学生汇报交流。四、教师总结。板书设计6最后的姿势谭千秋英恪尽职守精雄大爱无私神不舍己为人千死秋《最后的姿势》教案【第二篇】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最后的姿势》(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下面我先说第一个板块“教材分析”中的第一个环节――说教材《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1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人间大爱,赞颂的是他对学生的情,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课文用环境和场景描写渲染人物、推进情节的发展;用侧面描写,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用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最大写作特色。第二个环节――说教学目标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熟悉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参考资料,少熬夜!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第三个环节――说教学重难点由于本课运用了环境和场景描写、侧面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2、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第四个环节――说教学预备1、学生收集汶川“512”大地震的概况,了解当时的地震信息和参与抗震救灾的活动2、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3、谭千秋老师的人物先容接下来,我说第二个板块“教学策略”中的教法和学法科学公道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同一。基于此,我预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下面我说第三个板块――“教学程序”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预备用两课时展开教学。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背景导进,初进情境1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两个)(设计意图:背景导进,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更有利于学生尽快地走进文本,促进学生学习动机,同时进步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参考资料,少熬夜!(设计意图:揭示课题,走近人物。课堂上,学生收集的图片、文字资料地展示,大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增强了教材的可视性,调动了学生浓浓的学习情趣。)三、课题引领,初读课文1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请生模仿)2初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设计意图:扣题读书,带着题目学生自己往读书,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由于学生最有效的感悟办法就是读,琢磨地读,反复地读,充分地读,读得如痴如醉,文我合一,这是解道悟文的最佳境界。)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2)震撼诠释生死攸关(3)妙语连珠至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语境把这几个词语连在一起,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正是适应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终极进步语文素养的要求。)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1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第一段(1)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职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1)第二段:正面描写第三段:侧面描写(2)第二段:环境烘托(3)第6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至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结束,接下来再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温习主要内容,直进文本中心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写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参考资料,少熬夜!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根据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