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教案(实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教案(实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教案(实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1力学部分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nF(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参考资料,少熬夜!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1)、W=UIt=Pt=UQ(普适公式)(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普适公式)(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普适公式)(2)、P=I2R=U2/R(纯电阻公式)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2课题1.初步认识,正确说出的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2.欧姆定律简单应用。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其中:U——电压(V)I——电流(A)R——电阻(Ω)注意:欧姆定律反映同一时刻、同一段电路中I、U、R之间的关系。导出式:;典型例题一辆汽车的车灯,灯丝电阻为30Ω,接在12V的电源两端,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答案解析已知:,求I解:针对训练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值是A。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20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答案12V解析已知:,求解:由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可知:,根据可得:,则:针对训练2加在某一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5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A,则该电阻器的电阻应是多大?如果两端的电压增加到20V,此时这个电阻器的电阻值是多大?通过它的电流参考资料,少熬夜!是多大?答案10Ω;2A解析依题意画电路图如下:由得:当导体两端电压增大到20V时,如下图所示: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欧姆定律1.内容:2.公式:3.对欧姆定律的理解:I、U、R应指同一导体或同一部分电路;I、U、R的单位应统一,采用国际单位。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三、今日感悟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3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2、教学目标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4)德育目标: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参考资料,少熬夜!3、难点和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2、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三、处理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四、教法,学法1、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2、学法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参考资料,少熬夜!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教学过程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4万有引力与航天(一)知识网络托勒密:地心说人类对行哥白尼:日心说星运动规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行星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律的认识第三定律(周期定律)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万有引力定律F=G引力常数的测定万有引力定律称量地球质量M=万有引力的理论成就M=与航天计算天体质量r=R,M=M=人造地球卫星M=宇宙航行G=mmrma第一宇宙速度/s三个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s地三宇宙速度/s宇宙航行的成就(二)、重点内容讲解计算重力加速度1在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在忽略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可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计算。G=G=__=(m/)=/kg即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这一结果表明,在重力作用下,物体加速度大小与物体质量无关。2即算地球上空距地面h处的重力加速度g’。有万有引力定律可得:g’=又g=,∴=,∴g’=g3计算任意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有万有引力定律得:参考资料,少熬夜!g’=(M’为星球质量,R’卫星球的半径),又g=,∴=。星体运行的基本公式在宇宙空间,行星和卫星运行所需的向心力,均来自于中心天体的万有引力。因此万有引力即为行星或卫星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因此可的以下几个基本公式。1向心力的六个基本公式,设中心天体的质量为M,行星(或卫星)的圆轨道半径为r,则向心力可以表示为:=G=ma=m=mr=mr=mr=mv。2五个比例关系。利用上述计算关系,可以导出与r相应的比例关系。向心力:=G,F∝;向心加速度:a=G,a∝;线速度:v=,v∝;角速度:=,∝;周期:T=2,T∝。3v与的关系。在r一定时,v=r,v∝;在r变化时,如卫星绕一螺旋轨道远离或靠近中心天体时,r不断变化,v、也随之变化。根据,v∝和∝,这时v与为非线性关系,而不是正比关系。一个重要物理常量的意义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mr∴。这实际上是开普勒第三定律。它表明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物理量,它仅仅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在实际做题时,它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它同样适用于人造卫星的运动,在处理人造卫星问题时,只要围绕同一星球运转的卫星,均可使用该公式。估算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1中心天体的质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表达式可得:G=mr,∴M=2中心天体的密度方法一:中心天体的密度表达式ρ=,V=(R为中心天体的半径),根据前面M的表达式可得:ρ=。当r=R即行星或卫星沿中心天体表面运行时,ρ=。此时表面只要用一个计时工具,测出行星或卫星绕中心天体表面附近运行一周的时间,周期T,就可简捷的估算出中心天体的平均密度。方法二:由g=,M=进行估算,ρ=,∴ρ=(三)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1)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两物体间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2)公式表示:F=。(3)引力常量G:①适用于任何两物体。②意义: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的物体(可看参考资料,少熬夜!成质点)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力。③G的通常取值为G=6。67×10-11Nm2/kg2。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得。(4)适用条件:①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质点间引力大小的计算。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每个物体的尺寸时,物体可看成质点,直接使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②当两物体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时,它们间的引力也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但式中的r是指两球心间的距离。③当所研究物体不能看成质点时,可以把物体假想分割成无数个质点,求出两个物体上每个质点与另一物体上所有质点的万有引力,然后求合力。(此方法仅给学生提供一种思路)(5)万有引力具有以下三个特性:①普遍性: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它是自然界的物体间的基本相互作用之一。②相互性: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符合牛顿第三定律。③宏观性: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在质量巨大的天体间或天体与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宏观的物理意义,在微观世界中,粒子的质量都非常小,粒子间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例1〗设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的半径为R,物体的质量为m,关于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于物体对地球的引力。物体距地面的高度为h时,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为F=。物体放在地心处,因r=0,所受引力无穷大。D、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为R时,则引力为F=〖答案〗D〖总结〗(1)矫揉造作配地球之间的吸引是相互的,由牛顿第三定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