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学校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集聚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重新定义学校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集聚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重新定义学校读书心得体会1为什么要进行新学校行动研究?为何要重新定义学校?世易时移,课程改革一轮接着一轮,课程要成为学校的产品,行政班要消失,走班兴起,学生需要规划与选择,在信息时代学生成长加速,改革会出现焦虑,这就是原因!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其新书《重新定义学校》里,通过对2012年到2016年大胆改革实践的梳理,用详实的行动报告向我们展示了北京十一学校新学校行动研究的伟大图景和重新定义学校的实践。4000多位学生就有4000多张课表,他们面对近300种可选择的课程,形成了1300个教学班,这样的学校形态怎样管理?用管理的老方法肯定无济于事,李希贵认为,这样的学校只能靠领导。通过领导力,使每一个头脑都显现出智慧,使每个领域都有一批精英骨干在发挥着持续的领导力。当一所学校不再是通过一个脑袋,一种想法来管理的时候,才会有希望。十一学校通过建设“绿化课程链”,从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具有生长性,更加适应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传统教育,更多的希望扬长补短。而十一学校希望提供的具有选择性课程体系,更注重于学生的自我调适。不是尽可能的去弥补他的短处,而是不断的帮助他把长处做得更长。现在许多学校三年课程两年完成,甚至有些学校一年半就完成了,这种方式,最容易产生学困生。一味的希望不设台阶,不螺旋式上升就能够一步到位,但这样学生会望而却步。十一学校细化课程标准,研发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课程标准细目,能够让老师作为教的依据,让学生作为学的依据,也是考试的依据。没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我们对课程内容理解很简单,课程内容就是教材。课改后,我们必须放大课程内容的内涵。这个课程内容是一个资源的概念。十一学校建设学科教室,开设戏剧课,提供休闲地方,目的是让教学资源发挥更大作用。因为一个中学生学每一个学科的难度和深度,需要更多更丰富资源的支撑,各个学科的资源,不可能是一个教室撑得下的。必须承认,对课程的实施质量影响很大的就是班额。我们一个人的掌控能力都是有限的,会有一个可能的空间,可能的尺度和可能的跨度。大班额,让教师去了解每一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努力,只能是尽最大努力去做,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十一学校把教学班全部控制在24位学生以内,这才能够实现个别化。教育开始从重结果转向了重过程。每个老师从只教学向教育教学转变。过去把学生放在一个集体来教育,今天我们更多的是把学生作为一个个体来教育。十一学校成功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重新定义学校读书心得体会2一位教育家说过“世上没有任何两粒沙子是一样的,也没有任何两片相同的树叶。”这句话说明了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千差万别的。最近拜读了李希贵校长的《重新定义学校》一书,深有感触: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唤醒孩子个性特长。要大力开发更多符合孩子认知规律的课程。还要释放出更多空间和时间来张扬学生个性,让他们快乐成长。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就要努力唤醒“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什么是教育?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真正的教育不是什么都管,也不是什么都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还有一个词叫:唤醒。《重新定义学校》中李希贵校长提到“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大!大量的研究发现,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里面的贡献率不足15%,而一个人的内在的智力、品质、兴趣是决定一个成长的关键”。所以要想教师教的开心、学生学的开心,我们必须做到努力唤醒学生,通过唤醒来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通过唤醒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唤醒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真正掌握本领。李校长说:“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唤醒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杰出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他自己”。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去唤醒一颗幼小的种子,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来慢慢影响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只有通过教育唤醒学生生命本源中向上的力量,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重新定义学校读书心得体会3通过学习感受到十一学校在追寻“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新学校过程中进行的创新探索。越来越让我们感受到涵养学校生态的意义,良好的学校生态需要学校的管理者有所作为。他们长期的行动研究和大量的实践探索告诉我们,只有在学校治理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三大领域里精耕细作并深耕不辍,理想的生态才会得到涵养。李希贵校长在《重新定义学校》通过大胆改革实践的梳理,用翔实的行动报告向我们展示了新学校行动研究的学校发展图景。他们一直在寻找学校育人模式改革的核心要素,那就是“保障学生中心的治理结构”和“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体系”。十一学校追寻教育的本质,让课程适合每一名学生。通过教育,使学生最终能唤醒自己、发现自己、成为自己,并且使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改革在启动的时候是要靠老师的,但最终的成功,却必须靠顺应学生的天性。在梳理学生选择的课程体系时,李校长认识到,选择的过程必须最终走向对每一名学生学习的顺应。十一学校的学科课程多达二百多个,但这种课程体系仅仅实现了第一个目标,也就是顺应某一类学生的学习。下一个目标是让课程适合每一名学生。十一学校的目标从“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变为“创造适合每一名学生发展的教育”。十一学校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时候,老师就真正看到了不一样的学生,有了实现因材施教的可能。而传统学校,讲究因材施教,其实是教师主观上的因材施教,当一位老师面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样的教学时,是没法真正了解学生的,他看不到真实的学生。在新学校的体系里,把课程作为学校的产品,以此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才会正确定位我们的教育,也才会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追求。这是十一学校的追求,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