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例【精编8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例【精编8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例【精编8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第一篇】毛泽东是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奠基人,他一手缔造了伟大的红色人民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历史人物,是我们的思想导师,革命舵手和最高统帅。他和这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思想曾经充斥着辽阔的中国。从未想过,读《毛选》竟然能读得意兴盎然,觉得清爽之气如秋风扑面一般;从未想过,毛泽东竟然如此平易近人,除了有一些旧事远去的生疏感外,并不觉得烦难。翻开《毛选》,感受到的是比书本更厚重的东西,那是伟人大半生的思想结晶,以及文章背后的红色历史。毛泽东主席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仍要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文章最引起我的思考,让我最有震撼。能够引起我巨大的反思的是:所谓“过分”的问题。那时农民刚翻身,对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为所欲为,把他们入另册,向他们罚款捐款,打轿子,动不动就捉他们戴高帽子游乡,在乡村造成了一种恐怖的现象。这些在我看来,我也觉得是挺过分的,我很疑惑为什么不加以管理。但是,毛泽东说:“第一,上述那些事,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自己逼出来的;第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毛泽东解释的这些话让我很震惊,仔细思考后,我恍然大悟:是的,这些所谓“过分”的举动,都有革命的意义,非如此决不能镇压农村反革命派的活动,决不能打倒绅权。“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的确如此,想一想以前那些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对农民做的那些过分的事,再对比农民们对他们做的,就再也不觉得农民们过分了,否则,就是拥护特权阶级利益的地主理论。这些论断和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确实让我收获颇多,使我在思想上有了更大的觉悟,不仅让我更加注重透过现象看事情的本质,而且更懂得了换位思考的意义。在第一卷里有讲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过红色政权夺权的原因,把书里写的和老师讲的结合在一起,再和书中前面的部分联系起来,再经过我的思考,彻底消除了我的怀疑——为什么红色政权会在当时的中国发生和存在,为什么一定是共产党夺权了。虽然共产党很优秀、很好,可是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并且共产党的设施、财力等方面都是很弱的。我觉得通俗地说,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是由当时的国内局面和国际形势决定的,而它的胜利是由它的性质和当时国内的情况所决定的。还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分析的很到位,既全面又缜密,把当时的情形阐述得很完美。另外,在接下来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本本主义》、《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我更全面地认识了党,也对毛泽东的思想有了更客观的认识,毛泽东看问题很深透,思维很缜密,观点独到,针对性强,除去晚年犯的错误,从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这一代伟人的独到之处。尤其是《反对本本主义》中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成长了,对这句话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没有调查,就不了解情况,那么说的话就没有依据,就是瞎说,是不可信的,如果再把这些没依据的瞎话散播给其他人,不仅会误导其他人还会大大地降低自己的诚信度,真是害人又害己。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更应该做到诚信这一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得更踏实,更有意义。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我更了解了当时战争的形势和性质,让我对当时的国内战事一下子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让我看到了毛泽东看问题站的高度——毛泽东就是站在中国未来领袖的位置来分析中国当时的国情,实事求是。不像王明等人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若不是毛泽东的高瞻远瞩,立足于实践,高超的军事谋略。危在旦夕的中国,当初也许会走更多的弯路,损失更大。有人说,红军长征死了那么多人,根本不划算。当初我也这么认为,但是了解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原来看过的唐国强主演的《长征》后,才知道长征真的是当时唯一、仅有的选择。只有当机立断,才有希望突出重围,挽救危在旦夕的中国。最后,长征精神也作为一种革命精神源远流长,被我们铭记。在这一百多页里讲了很多关于战略的问题,虽然我不是很懂,但是就我懂的那些,就已让我很佩服毛泽东的军事谋略,很精彩,很漂亮,很透彻,很本质。第一卷的最后还有很著名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实践论》是毛泽东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实践从而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联系。在读完《实践论》之后,使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实践论》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使我更清楚地了解到了人的认识是怎样从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的;是怎样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再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从而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能够使人在脑子里生起突变,把感性认识上升发展到理性认识,通过实践发现真理,从而更好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在某种程度上,实践论和前面写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又是一致的。《实践论》使我在理论上有了提升,从而能更好地分析和把握生活中的事物。《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这些话说的很到位,很有概括性,用《矛盾论》中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更有助于我们客观地对待事情,处理事情。《矛盾论》中还说“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也正如毛泽东得到的结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是的,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矛盾的,我们要用书中的观点来看待事物,从而更好地把握事情,做出最好的、最正确的决定。例如和同学的关系,一件事情的进展等一切事物都可以用到,并且还有助于我们去创新。《矛盾论》使我对事物的认识有了质的改变,让我知道了竟然可以这样去看事情,让我更能从全局把握事物,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了这样的思想、看问题的角度,对我们今后的事业和生活是很有帮助的。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章。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第二篇】已经有好长时间没看《毛泽东选集》了,再次翻开这本书,依然有初次阅读时的萌萌冲动。曾经有人这样说过,阅读一本优秀的书,相当于同一个优秀的人进行交流,毛泽东是个伟大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导师。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为我指明了方向,帮我解释了什么叫真正的生活。《毛泽东选集》最大的特点就是教会人们要说真话,做真事,一切要以实际为根源,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平心而论,现在社会中,又有几个大学,单位,政府部门,能做到这点。就连当年新思想的发源地,北京大学,都已经不再是象征新思想,新人类的代表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曾经失望过,寒心过,认为社会抛弃了我们,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这时我想起了那个曾经拯万民于水火,扭转了中国历史命运的人——毛泽东。我开始翻看他的著作,我想得到在中国最很暗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他是如何来应对比当今社会问题更复杂百倍的历史问题。最后我明白了,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国年轻的一代,是国家的主人,不管我们的国家如何破败不堪,不管现在存在多少个社会问题,他还是我们的国家,我们还是他的主人,他的命运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应当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坐享前辈的劳动成果。《毛泽东选集》这本书的珍贵之处,就在于他教导人们永不放弃,不管是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要有一种乐观的精神。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第三篇】最近读完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对于第五卷,官方的态度有点暧昧不太想公开,所以索性我就先读一至四卷。社会上许多很有成就的人对这套书推崇备至,说自己从中受益匪浅,我读完的感受也是如此,认为这套书浩浩汤汤,不愧其屠龙术之称。但“如鼠饮河,自得其量”,我感到自己认识还不够全面,理解还不够深刻,也没有实践支撑,所以恐怕只能学得其中一点点。接下来,我准备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体悟到的一些点。一辩证法,对立统一,中庸,不极端,不过左过右,全面看待问题,这些东西说的都可以理解为一件事,就是让人们去寻找中间最佳的“度”。我在各种具体问题中学习如何把握度好多年了,还要一直学习下去。我认为这个点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但这个点太通俗了,大家都有体会,我还是不多举例展开了。我想说的是这里也可以衍生很多其他东西,比如困难环境下的乐观积极,毛是真的相信并且一直以来都相信,面对国民党,面对日本,他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他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正是这种伟大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魄力带领着大家坚持直至走出困境。顺境下的居安思危,自我批评,平津战役后,统一全中国指日可待,但他在社论中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战士们一定要戒骄戒躁,开始学习如何治理城市。看问题全面是什么意思比较好理解,看问题有高度的意思不是很好理解。我试着猜测一下,或许高度就来自于全面。所谓大局观,高度,格局,应该就是从这种全面来。1938年毛写下论持久战,那是抗战形势最危急的时候,但毛那时就极有底气的乐观的准确的估计出整个战争形势必将从战略防御过渡到战略相持再过渡到战略反攻阶段直至中国人民取得胜利。这种大局观和高度,非常震撼人心。毛高屋建瓴的大局观和大气最令我印象深刻。最近华为事件是风口浪尖,我拿任正非的采访举例。我看了他的采访,发现很多处有毛选的影子,果然他自己曾经也说过自己是学毛标兵。就这个乐观悲观问题来说,记者问他现在是不是到了华为最危险的时候,任说孟晚舟被捕前是华为最危险的时候,因为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发展的很好了,兜里也都有钱了,有时候他发现自己都指挥不动一些人。反之他说现在很好,正是万众一心的时候。二认识和实践的螺旋上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于我最有利的办法,列宁说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毛泽东说这是党性。过于看重理论被称为教条主义,唯书本是从,书呆子;过于依赖身边的经验被称为狭隘经验主义。所以每遇问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抽象一般化为理性认识用于指导下一次实践,从下一次实践中再进行认识的升级,如此循环,这就叫认识和实践的螺旋上升(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里看山水的三重境界),这就叫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之前有过一个很蠢的问题,为什么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每个人都有认识但认识有正误有深浅,所以人的实践有成败。我自己好总结经验,实践上是弱项。三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