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23年5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总结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6亿元,同比增长14.1%;新增68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55%;完成等地科技成果转化30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35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4家,发展新动能持续蓄积……近日,高新区公布的2022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数据鼓舞人心。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2022年,高新区累计出台各类优惠政策、扶持政策23项,给予企业各种税费减免、扶持资金超过12.25亿元;扎实推进“百行联千企2.0”活动,13家银行机构对接包联260家企业,投放贷款33.9亿元,市场主体的活力不断增强,创新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今年,高新区将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强化政策支撑,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造活力,让营商“软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多方发力,营商环境再优化“公司落地时,高新区免费提供3年厂房;产品研发时,多次给予资金支持;在高性能涡轮喷气发动机项目中,从备案到验收全程进行‘手把手’指导,实现当年立项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近日,在高新区营商环境建设暨高2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上,,公司能从作坊式的小企业迅速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今年,高新区力促营商环境再优化。强化市场服务。细致抓好“万人助万企”等活动,紧盯企业市场拓展、要素支撑、“软环境”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标、等先进地区理念标准,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按照产业领域同类、基础条件相近、可学可比可赶的原则,对照科技部火炬中心排名,确定南通高新区、佛山高新区等为对标园区,找准差距短板,明晰赶超路径,优化升级营商环境。创优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落实市级赋权事项,落实和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制度,推动行政许可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进“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先建后验”试点改革,加大政府前期投入力度,强化区域评估成果应用,以“标准+承诺”方式最大程度简化审批,为区内建设项目快速落地提供保障。全力推进落实企业开办服务,推行跨区异地取照,实行营业执照、印章“属地审批、跨区领取”便民惠企模式,实现企业服务就近可办。加强金融支持。扩大债券融资,将政府专项债券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精选项目申报。组织区属国有平台公司充分利用窗口期,积极谋划项目,申报政策性开发性支持资金。完3善产业基金体系,设立母基金,并统筹既有中关村创新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由高新集团金融板块统一管理运营,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形成互利共生的产业发展新生态。今年,高新区将重点规划设立规模20亿元的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专项母基金、规模10亿元的建银医疗成长基金、规模1.5亿元的高新区氮化镓半导体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开展低效和未按批准用途使用土地专项整治,推进项目腾笼换鸟,确保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创新土地利用方式,结合产业发展方向,根据不同产业生命周期和项目特点,尝试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等方式供应土地,加快企业用地循环周期。升级人才服务。强化智力引进工作,制定科技人才服务专项政策,积极引进院士、央企和500强企业科技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建设,完成区内多家成长性企业院士重点合作单位申报。同时,加快推进人才公寓项目,创优人才居住环境。强化支撑,全面建设国家级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生态就是营商环境,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必须优化创新生态。这是高新区上下的共识。为此,高新区不断强化创新支撑,努力提升孵化能力,促进创新主体实现跨越式增长,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4链、人才链有效耦合,全面建设国家级创新生态系统。目前,高新区拥有11家国家级双创载体、2家院士工作站、6家院士重点合作单位,拥有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12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71名。去年,该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9.69件。今年,高新区将围绕科技能力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领军企业提升重点发力,以高质量的科技供给优化营商环境。聚力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实施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完善“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认定培育体系,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发展格局。开发企业线上服务平台,发布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榜单,落实激励政策,重点推进澳诺制药申报科技领军企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为抓手,重点培养乐凯新材、玄云动力、中创燕园、维赛新材、思瑞恩等创新能力突出的科技企业。聚力创新全要素评估引领。高新区着眼高质量、一流化、协同化,以科技部、省政府高质量和创新驱动指标体系为指引,突出抓好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等重点指标落实。发挥国家双创示范区平台优势,开发完善科技企业创新积分平台2.0版,持续完善创新生态体5系。聚力科技企业政策支持。重点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年内组织千家科技企业参加政策解读培训会,落实2022年第二批次补助资金2440万元。完善企业上市激励政策,实施对拟上市企业进行阶段性补助政策,变后补助为前补贴,缓解企业上市压力。聚力科创平台升级。深入开展“揭榜挂帅”等活动,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发现培植创新发展新生代。完善《“揭榜挂帅”实施细则》,力争全年立项项目在20个左右,引导社会资本研发投入2500万元以上。组织开展高新区第六届双创大赛,争取更多获奖项目落户该区,组织区内企业积极参加省、国家创新创业大赛,发现、留住一批优质项目。打造孵化育成体系,建设企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全面服务企业在技术创新、成果对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需求。聚力院(校、所)企合作。实施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行动,按照省级标准建设技术转移转化分中心,对接大学优秀科技成果,促进在高新区落地。联合中关村智能制造中试服务联盟,建设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对科技成果成熟性、产业化前景进行科学评价,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联合创新行动,重点支持华电、、工大同英利、国能、四方等龙头企业联合创新,力争在建设高能级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研发中心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启动华电数字能源6公共实验室、农大生物智造现代产业学院、大学医工交叉研究院建设。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