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构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学习共同体由师生共同组成,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沟通、讨论、分享,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引言在学习的任何一个阶段,语文学科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但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更是学生继续发展的垫脚石。语文知识体系庞大复杂,对学生来说,语文如果只有知识点的教学未免过于乏味晦涩且收获甚微,因此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展开教学,通过日常课堂教学知道学生。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语文的方法;另一方面要以语文课为基点,让学生感受语文学科、文化的巨大魅力,从而促进实质性的发展。这是所有语文教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本文将从“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学习能力”、“采用项目式学习,促进深度学习”、“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培养思维能力”、“实现文化传承,促进核心素养”四个维度探讨《桃花源记》日常教学的设计。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学习能力语文学科知识面广,又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一属性对教学也带来了一定难度。如果教师抓住一个知识点进行延伸,极有一节课都拉不回来。而对学生来说,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的唱“独角戏”所达到的效果也极为有限,这种单向的“注入式”教学在语文学科已逐渐被淘汰。为了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且保证有效性,必须改变传统的模式,教师要从“授人以鱼”变成“授人以渔”,学生要从原来的“学会”变为现在的“会学”。构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学习共同体由师生共同组成,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沟通、讨论、分享,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在这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中,老师仍然是主导者身份,但学生要处于一个主体地位,训练仍然是课堂学习的基础和主线。这样既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技巧,又能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度和速度,对老师来说,又可以摸索出一种更加符合当前学生所需要的理解与掌握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实现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核心素养。在共同体学习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语言培养与思维锻炼有机结合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共同体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教给他们一种主动掌握知识的途径和方法。统编教材八下第三单元是一整个文言文单元,本单元学习目标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这其实就是为了训练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桃花源记》教学环节时,预学阶段可布置有关字词的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行解决字词的读音和意思,难以自行解决的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在上这节课时,我对两个教学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一个班用20分钟的时间,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带领学生记录、翻译;另一个班级则是给学生20分钟自主学习的时间,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行完成预学单上的任务,我只在旁对难点稍加点拨。20分钟后,两班分别进行了重点字词解释的小测试,结果如下:共27个字词全对答对20个以上答对10个以上答对5个以下讲授(39人)09219自主学习(37人)317116从以上数据可以明显观察到,学生通过学习共同体进行自主学习时的接受能力比单一的教授效果要好得多,而在课后的文言文练习中,自主学习的班也比讲授班的质量要好得多。语文课看似一直和文字打交道,但实际上实践性很强,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段的能力。初中学生并不是刚刚接触这个世界的小学生,他们对知识是有一定认知基础的,而这些可以通过工具书和教材注释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适时放手;而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跳过基础,“拔高起点”,让学生觉得语文学科也同样富有挑战性,从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始终陷在语文即字词的“小儿科”里。也就是说,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共同体的创建是为了让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迫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悟出读书的方法,找到一条自学语文,打开知识窗户的好途径。采用项目式学习,促进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五个基本特质是深层动机、切身体验、高阶思维、深度理解与创新实践,其中深度理解和实践创新是两个集中指向。在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里,项目是一定称得上“行之有效”,能够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结果。从状态讲,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向转动探索转变;从方法上讲,不再是“师—生”单线的知识传授,而是“生生”、“师生”多线化学习;从结果上讲,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新的作品。项目式学习如今风靡全球,它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同。项目式学习中有几个必要关节:提出问题、规划方案、解决问题、评价和反思。教师只需要把握学生整体的学习大方向,考虑到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因此教师必须要按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环节,以达到引导的目的,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在《桃花源记》讨论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关于“桃源美”的项目学习任务:(一)各组成员确定要讨论的话题;(二)成员进行分工,确定各自切入的角度;(三)研读课文内容,查阅材料,分析写作背景;(四)同组成员交流成果,相互指正和辨析,撰写汇报稿;(五)小组展示、交流、互评。学生根据项目的进展和要求逐步推进学习,其中涉及了信息收集、检索、分析、整合,以及最后的评价和反思。在收集信息时,考验的是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检索信息时,培养的是学生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整合时,体现的是学生的文本概括能力,能帮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但积累了有效阅读的方法,也为个性化表述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培养思维能力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语文学习,为了能够大大增加孩子的语文知识量,大部分语文老师和学生家长通常都会让孩子多记硬背。很多学生甚至将语文和“死记硬背”划上了等号,为了应试,学生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模式。对大部分的初中学生来说,不管是语文基础知识,还是阅读题,都是理性思维大于感性思维,按答题模板在套。但近年来的浙江中考题表现出来的,就是出题者已经力求打破这种思维方法和学习模式,希望学生能灵活地运用语文、理解语文。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们需要注意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与批判精神。学生对《桃花源记》的理解逐渐深入,可以通过抛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转换角度,跳出自己是一个读者的身份,将自己代入情境。如“假设你是生活于乱世的渔人,当你走进又走出桃花源,你会怎么做”、“如何理解刘子骥寻访桃花源却未果的结局”等。这也能促使我们学生的读者意识有机会得到了创造性的增长和强化,通过这种方式来改进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技巧。在统编版教材中,随处可以感受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就是要求学生要有独立的阅读姿态,会表达自己独立的见解。而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在带学生领略文章之美时,一般步骤都是先语言、再景物、其次精神、最后是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的的宗旨是真、善、美,教师也可以通过文本,提炼出正向、积极的价值观,比如《桃花源记》这一课,告诉学生要珍惜当下幸福安宁的生活,要感谢那些负重前行的人、要勇于追求自己的美好理想等,这对正处于三观形成期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也是很有好处的。前期的阅读、思考、质疑都是为了推动对文本的理解,也都是第一阶段的任务。下一阶段,就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整理和反思运用到语言文字上,用书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在通常的教学策略中,“读”和“写”是一定不能分家的,这考验的其实也是学生的深度思维。学生在进行这一些的活动过程中,可以促进自身的语言建构、思维发展、精神成长,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实现文化传承,促进核心素养语文课堂教育不仅需要传承文化、坚持文化,也需要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去理解、去创新。每1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备它们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每1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都是一个表现文化的平台。除了要引导学生们积极地主动积累文化知识,作者自己往往也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场。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文化内涵,领略写人作者所创造的文化艺术魅力,这就是写人文化品悟与吸收的过程。《桃花源记》在阅读教学中,要以作者本身的传统文化素养特征为主要出发点,以传统文化的积累活动为主要基础,关注它们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相互关联,站在更广阔的视野去准确把握文本鲜明的传统文化个性,从而使这些具有共性的文化和具有个性的文化交织在一起,汲取其精华并有意识地创造性的转换成为新的自我文化形态和成长的重要资源。《桃花源记》文本学习可以联系《礼记》中的《大道之行也》、萧统的《陶渊明传》、苏轼的《和桃源序诗》等进行对比鉴赏阅读。陶渊明在大众形象中一直是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我们却不能只停留在他的隐逸情怀。陶渊明生活在极端腐败的东晋,他虽身处江湖,但是却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只可惜刘裕政权选择对外投降,偏安一隅,整个社会充满了黑暗和腐朽。“贤人处世,天下有道则仕,无道则避”,他的隐逸其实表达对现实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憎恨。但奈何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无法改变现状,所以只能通过创作出桃花源这样一个美好社会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情趣。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不仅可以说是一种知识的扩充,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拓展和体验的积累。而我们对学生在所学后的拓展写作培养,就是把它建立在自己已经完成了1篇文学作品的艺术和文化储备之后进行的个性化重新创造,同时还已经完成了自己对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与传承,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场特殊的文化盛宴。结语在《桃花源记》这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文本研习、问题探究和活动体验等方式来那关注学生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帮助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现在的新形势之下,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核心能力是必不可少,但任重而道远,真正希望能够通过学生的语文课堂和教学来促进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须在实际教学中找到扎实的支撑。探索和发展我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的可操作性,这样就能够促进我们的基础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实施的过程和教学方法上的变化,从而让我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在执行的课程上得到真实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位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让核心素养贯穿课堂教学这一概念在心中落地生根,寻求好办法,追求高质量。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