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必读名著《经典常谈》综合练习题一、填空1.《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史书。《左传》传为鲁国(人名)依《》而作。2.“春秋”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传说《春秋》是作的,至少是孔子所编。3.书起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后世称这二百四十二年为时代。书中纪事按年月日,这叫作。这使历史系统化,并增加了它的确实性。4.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二是。5.《春秋》三传是《》、《》、《榖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作用。6.荀子认为礼的三本是:、、。7.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思想就是。8.礼治教人节制,教人和平,建立起社会的秩序,可以说是。天子诸侯祭社稷,祭山川,源于对天地的信仰。感谢和恐惧产生了种种祭典,这种礼,大部分是。日常生活需要秩序和规矩。如婚姻、宴会等大事,也各有一套程序,对人,事君,事父母等,也都自有一番道理,所以说礼有时也是。9.礼乐并称,乐是礼的一部分。乐包括和,乐声的绵延和融和也象征着天地万物的“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这便是。10.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是《》、《》、《周礼》。其中,《》是一套理想的政治制度。11.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和《》。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12.东汉作《两都赋》张衡仿作《二京赋》,晋左思又作《》这种赋,是、荀卿的混合,是的更进一步。13.作赋专重写景述情,务求精巧,不再用来。这种赋发展到齐、、初为极盛,称为“”的赋。14.唐宋时期,诗文不再重而趋向化,赋体也变了。像的《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这称为“”的赋。15.唐宋以赋取士,规定程式,赋一定为,调平仄,讲,制题新巧,限韵险难,只是技艺,称“”。16.《尚书》是中国最古的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直到(朝代)才被证实。17.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记事的话不多见。两周金文多以为主。直到时代,记事文才有了长足的进展。218.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_____》之一,《_____》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那个“志”便指_______而言。19.解释《诗经》最有权威的是毛氏《______》和______(人名)《诗笺》,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________。20.《诗序》有《大序》和《小序》。《______》是总论说明诗的教化作用似乎建立在所谓“六义”上。21.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回答问题。《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可是照近人的说法,那记事的几篇,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应该分别地看。那些号令多称为誓或”,后人便用誓“的名字来代表这一类。(1)《尚书》有两种,一种是秦朝博士,伏生所藏的《今文尚书》,一种是鲁恭王在孔子旧宅发现的《古文尚书》。(2)《尚书》中,除了誓浩,还有命谋。请你根据选段所在篇章的内容,把这四种名称准确地填入下面横线上。一般号令叫“”,军事号令叫“”,君告臣的话多称为“”,臣告君的话有的称为“”。二、选择题1.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五章,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2.某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B.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C.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3.下列关于三传的说法和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公羊传》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B.三传虽各个独立,却也大同小异。3C.《左传》迷信卜筮,所记祸福的预言,几乎无不应验;这却大大违背了征实的精神,而和儒家的宗旨也不合了。D.杜预论到《左传》,说“其文缓,其旨远”,“缓”委婉,“远”是含蓄。4.下列说法和《三礼第五》的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君师们认为社会混乱,所以需要排列次序制定礼法,人人各得一份应有的。B.有人说“礼教是吃人的”。礼教并不吃人,只是人的思想、社会进程变化了,成了“伪礼”。C.歌词就是诗;诗与礼乐是可以分开的。D.《礼记》是一个广泛的名称。这些“记”里包含着《礼古经》的一部分。5.选出下列说法中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A.道家的老、庄,法家的韩非,却不重辩。“老学”所重的是自然。韩非注重功利,主张以法禁辩,说辩“生于上之不明”。B.《论语》以记言为主,所记的多是很简单的。孔子主张“巧言”,痛恨“慎言”和“利口”。C.战国游士的说辞好用譬喻。譬喻成了风气,这开了后来辞赋的路。D.战国末期,“雅言”之外,原还有齐语、楚语两种有势力的方言。6.下列说法中和《说文解字》不符..的一项是()A.文字不断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B.秦以前是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不同,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C.相传最古的字书是《史籀篇》,D.《说文解字》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体相同的。7.下列说法中和《说文解字》不符..的一项是()A.《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B.《说文解字》只有秦篆和一些晚周民间书,再古的可以说是没有的。C.古代书写文字的方法,只有“契”,还有“书”和“印”。D.“印”是在模子上刻字,印在陶器或封泥上。三、简答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汉字的构造可以简括为“六书”,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一般认为是造字法。名号虽异,实质相同:汉字表意,以象形为基础。(1)请在下面空格处写出与图片对应的象形字。(2)请仿照示例,解释会意字“杳”的本义。【示例】杲:从日,从木。日在木上,表示天已大亮。本义:明亮的样子。4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根据《说文解字》中对造字的六个条例的解释,完成下面各题。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都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B.“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C.“人”“言”为“信”,“信”是会意文字,“江”“河”是转注文字。D.“令”本义是发号,假借为“县令”的“令”,这是假借文字。(2)班长找来了一些象形字的图片,请你分别写出它们对应的现代汉字。ABCD3.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1)(2)4.下面是你班四位同学读完《经典常谈》中《《春秋三传第六》~《诸子第十》后的发言,其中有两位同学的说法有误,请你找出并修改。A同学:《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大体依《春秋》而作。B同学: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在政治学说上,孔子主张“正名主义”,孔子之后的孟子重视圣王的道德,苟子重视圣王的威权。C同学:朱熹认为古时的大学里教“六艺”,小学里教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道理,它们都是实学。D同学:《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书中所记的事,从春秋时代至楚汉兴起,共二百零二年。错误:原句原义教育意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做学问要精益求精。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2)5①②5.班级开展“读经典的意义”主题探究活动,你刚读完《经典常谈》一书,请你结合本书的内容,说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6.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一)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咨;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1)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2)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的形式,(3)这种形式失去主要地位是因为。(二)【文段一】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文段二】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1)【文段一】中的“他”是(填人名);毛氏给《诗经》做的注解书是《》。(2)为什么说“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1)文段体现了杜甫作品写实的几个方面,请结合学过的诗歌分析杜甫诗的写实手法。6(2)朱自清认为杜甫是“继往开来的诗人”,请结合上面语段和名著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班级开展以“联系《经典常谈》阅读古文经典”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读楚辞】楚辞经典《经典常谈》相关内容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节选自《离骚》)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1)文段中的“他”指的是。(2)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任务二:读唐诗】唐诗经典《经典常谈》相关内容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七言四句的诗,唐以前没有,似乎是唐人的创作。这大概是为了当时流行的西城乐调而作;先有调,后有诗。五七绝都能歌唱,七绝歌唱的更多——该是因为声调曼长,好听些。作七绝的比作五绝的多得多,本书选得也多。(3)《江雪》的体裁是()A.五言绝句B.五言律诗C.五言古体诗D.五言乐府(4)《经典常谈》中认为“唐人绝句有两种作风:一是铺排,一是含蓄”,你认为《江雪》是铺排还是含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9.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请你据此完成下面表格。方法提要阅读任务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1)学完《《诗经)二首》以后,小文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阅读《《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