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认识教案精选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周长的认识教案精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周长的认识教案精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第一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索,锻炼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动手操作、比较和迁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算理。三、教学准备教具: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绳子。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让学生在教室中间围了一个大大的心形,找其中一位同学按照老师的示范来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走一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提问:刚才这位同学是沿着图形的什么走了一圈?(边、轮廓)引出课题:周长。(二)生成新知1、出示若干平面图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计算周长。预设1:用绳子围一圈,将绳子的长度量一量预设2:用尺子测一测(教师巡视,指导练习)师:那我们来一起计算一下课前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参考资料,少熬夜!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2、探究长方形周长①测量数据。课件出示新的长方形:②计算周长。③交流汇报。④得出结论。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3、探究正方形周长(1)课件演示:将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2)交流汇报。(3)总结:正方形周长=边长×4。(三)巩固提高1、判断以下图形是否能测量其周长?2、基本练习(1)学校有一个花坛,长11米,宽8米,求花坛的周长。(2)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6米,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3、提升练习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四)小结作业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作业:1、回家后,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2、测量一下课桌、凳子、书本的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二篇】《周长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了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面积及面积的计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把握此课教学,我在研读本课教材的基础上观看了本课的配套课例录像。在课例中,教师整个教学的预设是很精心的,体现了:1、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2、给予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参考资料,少熬夜!决问题的策略。这是值得我在教学中学习的方面。在学习经验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这节数学课的主要探究活动“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能如何发挥探究学习的实效性?由此对探究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作个探讨。课例片断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生1:长方形、三角形都可以用尺子量出来。圆形可以用线绕一圈作个标签,再量绳子有多长。师:他刚才说了两种测量方法,一种用尺子量,一种用线量。你想不想自己量一量?让学生利用学具开始小组活动。活动中教师提示:完成的小组想想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想想怎么汇报。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生1:用绳子绕一圈,再量绳子的长。生2:用尺子量出一条边长,再乘以4。师追问:这是抓住了正方形的什么特点?(四边相等的特点)生3:用尺子分别量出三条边的长,加起来。生4:量一条边,数有几条边就乘以几。生5:沿尺子滚动就可以流量出周长(操作一遍)。师追问:所有图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测量吗?生齐答:可以。师让生尝试用此方法测量,证明可以。推测也可以。师又出示,引导学生发现: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不适合。师:刚才我们用尺子、用绳子、用滚动、用计算的方法测量出周长。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师小结:在测量时,用哪种方法都可以,选择比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测量比较准确。反思在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预设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以截然分开的。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共同指向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应正确理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预设与生成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才能发挥自主探究的应有作用。1、科学预设活动程序教者科学分组、科学分工,科学选材,认真预设师生互动的程序,一切预设都讲究策略方法,其生成的结果必然是: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合作学习开展有条不紊,每个组员各尽其责,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整个过程都参考资料,少熬夜!在教师预设的范围内,教学效果才会显著。可见,有怎样的预设就会有怎样的生成。在本课例中,在进行小组探究活动时,小组成员懂得分工协作,活动有序,由此可体现科学分组和科学分工。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测量周长的图形形式多种,有规则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也有不规则的月亮形、树叶形等。这样科学选材就自然生成了学生的多种测量周长的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了用尺子量、绕绳子、滚动法等测量周长的有效方法。2、及时捕捉生成促进预设在课例中,学生上台汇报交流所测量周长时,有两处生成教师捕捉得很好。一处是对正方形周长的测量。当学生发现只用测量一条边乘以4就可以得周长时,教师及时提升这一方法的原理就是“抓住了正方形的特点”,为后面学习周长计算作好了铺垫。第二处是学生操作汇报圆形可以用滚动法测量时,教师及时追问:所有图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测量吗?引导学生继续讨论滚动法测量的适用性。由此引出“有凹凸不平的图形就不适合用滚动法测量”的结论。这正是教师恰当把握学生的生成,从而能将预设问题推向更有科学性和深度的结论。但是在本课例的探究活动中,也有几处让我们斟酌的。当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时,学生的很多操作是不科学规范的,而教师只提示“完成的`小组想想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想想怎么汇报。”。这就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生成,错过了科学指导的机会。还有当学生发现五角星、月亮形不适合用滚动法测量后,教师在总结测量周长方法时,也没有将生成的结论加以提升运用,只是泛泛而谈“选择比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测量比较准确”。由此可见,课堂上的生成是可以在预设之外的。因为儿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思维、知识、经验与成人不尽相同。因此,在学习活动中会呈现丰富性、多变性,这就决定了教学生成可以是丰富的,多变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加大力度研究儿童的认识规律,个性特征,心理发展规律及已有知识经验;加深对教材的研究,反复推敲教学活动实施方案等,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生成反过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教学活动预设的发展。《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摸一摸、画一画)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观念。参考资料,少熬夜!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周长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圆形、长方形、扇形、正方形,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等。学具:若干平面图形、棉线、直尺、软尺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生:秋季师:那么,一提到秋季你会想到什么?生:落叶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跟大家分享:秋天到了,一片树叶缓缓地从树上落下来。一只小蚂蚁发现了。瞧!课件播放(一只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你能说说蚂蚁在干什么吗?生1: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生2: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蚂蚁绕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继续播放蚂蚁绕树叶的长度,及蚂蚁的话)2、揭题并板书: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图形的周长”。板书:认识图形的周长二、感知周长1、理解一周的意义师:通过小蚂蚁的话,我们听出了新的数学用语:周长,也就是一周的长度。你知道什么是一周么?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一周?(教师举着图形让学生指一指图形的一周:操场、游泳池)生1:一周就是从起点又回到起点。生2:一周就是图形所有边的长度。师: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这是你们对周长的理解,我们总结一下:从起点绕边线画一圈又回到起点,就是一周。课件出示:操场、游泳池师:谁上来给大家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就是游泳池参考资料,少熬夜!的周长?指名学生上台指。(黑色的一圈)2、指一指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师:刚才认识了周长,其实,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周长。(1)指一指:黑板面的周长师:黑板面是什么形状?生:长方形的。师:谁能指一指它的的周长?指名学生指。师:谁能说说指周长时应注意什么?生1: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生2:首尾相接。师:对!指周长时一定要注意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也就是首尾相接。(2)集体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师:离我们最近的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生:长方形师:你来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学生举起书,师生一起指。3、理解周长的意义。播放课件,找一找图形的周长。总结能找到周长的图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两组图形(区分: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师:这两组图形有什么不同?生1:第一组图形有缺口,而第二组图形没缺口,是完整的。生2:第一组图形有开口,第二组图形是封闭的。师:对!像第二组这样首尾相接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画三角形解释首尾相接)请学生能用手势比划比划。那么总结一下周长的意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三、探究测量方法1、设疑师:刚才蚂蚁绕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这片树叶的周长到底有多少长呢?如何去测量?用什么工具测量,怎样测量?师:大家想不想亲自动手量一量图形的周长?生:(异口同声)想2、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测量方法。要求:拿到物品后,先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测量最好?然后再动手测量。工具:软尺、直尺和棉线。学生小组合作(打开信封里面的两种物品,有长方参考资料,少熬夜!形、正方形、扇形、圆形)3、汇报:你测量的是哪个物品的周长?你是怎样测量的?4、比较归纳师:刚才测量周长时,有的同学直接用直尺就可量出图形的周长,而有的同学先用绳子围一周,再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才得到图形的周长。什么样的图形就可以直接用直尺量?什么样的图形得先用绳子绕一绕,再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生:像五角星、长方形都有直直的边就可直接用直尺量,像一元硬币是弯的就得先拿绳子绕一圈。5、小结一个图形的边比较平直就可以直接用尺子来量它的周长,没有直直的边就得先用绳子绕一周,再用尺子量它的长度。其实一元硬币是硬的假设只有直尺也可以——滚一圈。《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能结合具体情形,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过程:(一)情景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2、小胖要减肥,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观察图1同学们要认真的看小胖是怎么运动的)3、跑对了吗?4、图2第二天这回跑完一圈了吗?5、图3第三天让我们陪着小胖一起跑,好吗?伸出小手,一起出发、一起喊停,预备出发。(学生结合老师的演示手势比划,齐声喊停)6、指出:围着操场跑一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