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范例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范例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范例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的戏头是有效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定位于国家课程、地方管理、学校开发,其功能在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然而,通过本次对12所中小学调研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在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存在极大盲区和偏颇,实施现状令人堪忧,部分学校形同虚设、名存实亡,课程推进举步维艰。初中尤为突出,村小更加严峻。公立学校尚且如此,民办教育可想而知。一、主要问题“难”,一是难度大,二是困难多。领导认识难,教师认同难,实施过程难,评价方式难,课题开发难,课程管理更难,最终是推进“难上难”,效果“零归零”。体现在:一差认识:课程认识错位,导致定位不明,课程计划落实不力国家课程计划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每周3课时,课时安排遵从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但我县目前实际是小学常1~2课时/周,初中0~1课时/周。同时,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仍被以往的课程思维定势所束缚,还未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将其视为单纯的活动课程,或等同于学科课程。1、课程内涵理解偏失几乎所有学校至今搞不懂啥叫综合实践活动,弄不清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指定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非指定领域(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等),把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的四大指定领域截然分割,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只上劳技课或信息技术课。更没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点在于“无本”,亮点在于“开发”。2、劳技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的课程,它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组织学习活动的,是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主线帮助学生选题展开的。它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强调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互为渗透,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而劳技课是一门学科课程,它主要是传授知识与技能。劳技课仅作为非课改年级,不能作为课改年级中一门独立课程。而绝大多数学校把劳技课作为课改年级的一门独立课程来上,并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3、信息技术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是市教委指定的课程,属地方课程,是传授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不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都必须开设。但所有学校均将信息技术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同一化。二差师资:教师来源单一,导致角色不清,任课教师履职不力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差,不仅差在任教者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活动方案的指导,当前更差在数量上。1、安排的搪塞化,导致任课教师的质不高由于认识和定位上的`偏失,往往任课教师的安排多为遮眼,常是退居“二、三梯队”的人员。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所有课程领域中综合程度最高、开放性最强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较之其他课程领域蕴藏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关联性,涉及更加广泛复杂的课程资源。因此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是高不是低,特别在管理、组织、研究、指导能力上,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2、教师的专职化,导致任课教师的量不足教育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所有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应当成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学校不应指定少数几个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应专任而非专职。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所决定。然而,绝大多数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安排上,来源渠道窄,并有专职化的倾向。这无形地限制了任课教师来源的面,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人人有责、优势互补、合作提高”的选教原则。当遇到专业问题时,难以及时解决;涉及跨学科领域时,难以沟通与合作。3、角色的错位化,导致任课教师的导不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活动化,倡导学生自主选题、主动实践,要求教师把学习和活动的权利还给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包括对学生选题的指导,对学生活动方式的指导,对学生活动过程和方法的指导。然而,所有学校均将综合实践活动囿于课堂内,不敢让学生到社区调查、观察收集材料。同时,绝大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存在一包到底的现象,没能体现学生是活动主体的角色定位;更有甚者走向另一极端,放任学生自由活动,忽视教师的指导。三差资源:主动实施欠缺,导致研究不实,课程资源开发不力综合实践活动是“无本”的课程。作为必修课,国家既没有课程标准,也无教材,只有《指导纲要》,加之学生个体千差万别,决定了课程内容的高度开放,实施的全身心投入。若依本上课,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因地制宜,围绕“服务社区,走向社会,珍惜环境,关爱他人,善待自我”五方面进行课程内容开发,并对之予以有效管理。但目前大班额、缺财力、怕出事的共生,校本研究的空化,以及对该课程实施主动性的丧失,致使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仍停留于嘴上。四差方法:教学模式僵化,导致评价不高,实施过程畅通不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重在落实“从生活走向课程,从课程走向社会”的理念,善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实施探究性学习。但绝大多数学校仍固守接受性学习,不能将两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不能认识到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学习内容,将该课程同其他课程机械割裂,课程意识和课程观缺失,面对综合实践活动无从下手,不知怎么上,何时上。在评价方式上,多数学校没有这个概念。即或是个别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也仍以知识为本位,偏重于结果,完全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二、几点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课程意识认知的缺失,认识的错位,特别是领导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与同化的乏力,是我县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难的主要根源。为全面有效推进课改,端正领导的认知是关键。故须清洗头脑,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师资水平,切实转变观念,增强课程意识,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课程计划。2、关注学生实际,重视资源开发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特别是课题的开发,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课题来源要尊重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也特长,体现每所学校特色,反映所辖社区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问题与课题,或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并提升为课题,在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和指导教师(组)基础上,施行小组教学。3、加强校本研究,落实三维目标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作用;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优势互补、共同指导;充分发挥常规教研功能,加强校际间交流与合作。在课程实施中,应制定实效性研究方案,指导学生细化活动计划,关注学生活动过程,注重活动过程资料积累,加强师生间、生生间交流与合作,授之以渔,教给探究方法,提供交流机会和展示自我平台,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切实落实三维目标。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2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关于改善民生问题中第一个问题讲的就是教育.从教育的地位、方针、各项改革、发展的任务一直讲到教师队伍建设.文字不多,内涵却极其丰富,值得用心去研读,领会精神.一个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教育的进步.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教育大国,在实行基础教育改革的十余年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改革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基础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因素,让改革与国际趋势接轨,让中国真正成为屹立于世界的教育强国.关键词:基础教育;平等性;问题;社会因素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先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基石作用”说得形象具体.事实上,基石稳而大厦牢.教育搞好了,国家复兴的大厦就有了稳固的基础.这很明显地表明,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改革仍然困难重重,问题越发显著.我个人对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些粗浅的看法,认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根深蒂固,可是有的学校还是比较重视升学率.以知识教育为中心的教育必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无用人才.我们目前还缺乏衡量全面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束缚了人的头脑,与素质教育的主旨越离越远.应试教育的结果就是:重视文化教育轻视道德教育、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能力、重视考试结果轻视创新能力培养.二、学校层次不平等的问题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往往是把少数学校树立为重点发展,在经费投入、师资建设和招生等多方面进行重点保障,重点学校的权利、资源上更有获取的优越,更多地得到政府的支出.这种做法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在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拉大,造就了一大批基础薄弱的学校,造成了学校的分化,也造成了学生发展、学生身份的分化.现在很多农村学生千方百计地进城市学校就读,在享受更优越的教育服务的同时,还需要支付巨额的择校费用等.但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只好就近在农村学校读书上学了.尽管有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说法,但事实上家庭的贫富差距造成了子女享受基础教育的不平等.三、城乡基础教育的差别问题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是艰巨的.近些年,农村教育的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同城市基础教育相比存在着不平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一些农村学校不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很落后.城市的教学基础设施明显好于农村.另一方面,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也很薄弱,有的教师一个人教很多科目,有的学校还缺少音、体、美专业教师.大多数年轻教师从业者更愿意在城市工作,因此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和年龄出现一些不合理现象.四、合理配备教师问题教师的合理配置是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问题大则对一个省,小则对一个县、一个乡镇都很重要.以孝义市为例,这几年,孝义市通过公开招聘考试,招考了几十名音乐、体育、美术专业的教师去农村学校任教,形成了一支农村年轻骨干艺术师资队伍.但是,艺术教师在农村学校还是十分匮乏,特别是音乐、美术教师队伍,在学校配置还达不到要求.因此,农村学校此类特长学生的培养无法与城区学校相比,可以说孝义市中小学生艺术人才的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五、网络资源利用的问题现如今,网络已经步入每个家庭.网络,既可能是孩子成长的知识宝库,也可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电子鸦片.加之社会上黑网吧接待未成年的学生,有的学生就是因为迷恋网络和游戏,荒废了学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将他们引导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学习和活动上来,配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要求,结合学校的现有资源,通过互联网引进国内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服务,让快捷的网络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六、校外教育的问题校外教育工作是培养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外教育始终坚持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原则,努力发挥学生校外教育机构的独特教育功能.在学生走出校门后,可以去少年宫、青少年科技馆、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进行各种科学、文化娱乐活动.校外教育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国要提高教育竞争力、紧跟时代潮流,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中国的教育必须是建立在适合中国国情基础上的,让我们的基础教育真正成为国家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要想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领跑者,消除中国基础教育不平等现象势在必行.让我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展开创新能力,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的振兴而努力.参考文献:[1]傅林.教育的使命.科学出版社,2011.[2]徐仲林,徐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四川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