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1摘要: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认为:音乐教育不只是教育的一个门类,不是一种可有可无、无关大局的细微末节,而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教育的精神。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的教学方式与多维的教学内容,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音乐教育的意义所在。关键词:音乐教育;社会意义一、音乐教育对人的情绪情感的激发音乐是用声音表情达意的一门艺术。优美的音乐能够滋润和抚慰人的心灵,激烈的音乐能够使烦恶的情绪得到宣泄,并且保持平和的心态。音乐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带给人最直接的影响,产生强烈、深刻的情感体验。这种流动着的听觉艺术可不受时空的限制,直视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它通过声音的媒介表达情感,通过引起欣赏者的情绪反应,对人的情绪起调节、激发的作用。在人的心理方面,音乐以其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声响结构体系给人以美的享受、滋润、陶冶和联想。优美的音乐使人能够以审美的姿态感悟人类的生活本质,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超越功利的情感体验。经常聆听音乐,能够潜移默化地促使人的精神境界高雅,心情振奋。二、音乐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的促进在科学实践过程中人们得出结论,认为音乐教育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脑科学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左脑主管人体的右半部,是数理中枢,善于以推理为特征的抽象思维,与此相适应,右手与推理、秩序、数学、法律、道德等理性形态相关;右脑主管人体的左半部,是情感中枢,善于以想象为特征的直觉思维,左手与情感、想象、审美、幽默、艺术相关。逻辑(理性)思维和形象(非理性)思维的素质和能力是一切伟大发明和创造的基石,音乐教育在培养受教育者思维和能力两方面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它可促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突破单项思维,从而唤起和激发人的想象和灵感。由于人体生理结构的缘故,形成以右手为优势手的生产劳动,促进左脑进化为优势脑,加上以往教育的缺欠,助长了左右脑及其思维发展的不平衡。实验证明,右脑的信息容量(人格、欲望、情感、趣味、气质、性格、图像、音响等)是左脑的100万倍,对于创造或发明来说,右脑的直觉思维作用决不逊于左脑的抽象思维。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表演等都是具有实践性的左、右手并用的活动,并无优势手与劣势手之分,左、右脑对话,开发直觉思维和抽象思维;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情感对话,也首先是旋律的高低明暗、强弱长短、音乐的情绪、音乐的形象和风格诉诸于右脑的运动,进而与左脑协调,从初步感知、情感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左右脑协调发展,开发大脑潜能。音乐教育对发展人的感知、注意、记忆、联想、想象、创新等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效能。视唱练耳、声乐学习、动作模仿能使学生的听觉、视觉感知能力、记忆力、反应能力等感性认识更加敏锐、协调,从而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科学发明之母。音乐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等音乐语言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通常带有模糊性和非具象性,这为丰富学生想象、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促进创新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声乐的演唱、器乐的演奏等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如依曲填词、依词谱曲、舞蹈创编等都需要通过感知和体验上升到理性并反馈出来,动用多向思维,协调多种感官和神经系统才能创造出美的声音、旋律、动作,在创作和表演的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三、音乐教育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审美来实现的。审美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准则和敏锐的辨美能力,是培养学生疾恶扬善追求真理,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于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会无动于衷。音乐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舒伯特的《摇篮曲》学生会唱只是第一步工作,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感受歌曲的情。静谧的夜晚,妈妈在柔和的灯光下轻轻地摇着摇篮,口中轻声地哼着摇篮曲,脸上充满温馨爱意,把美好的祝愿带给宝贝。教师在学生感受到这种温柔安静的情绪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要求学生,为了更好地表达出这种情绪,歌唱的气息必须平稳、柔和、连贯,声音位置统一,音色要柔和。然后再启发学生认识到这种气氛与音乐中使用四四拍子以及旋律中音程跳动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不仅学会如何挖掘歌曲中的美,还能知道不同美是如何被表现的,知其然也知道其所以然。通过寓教于美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四、音乐教育对社会教育价值的拓展音乐作品本身包含丰富的社会伦理思想,能够在审美和欣赏之中将思想和文化内涵传递给欣赏者,给人以启迪。音乐作品通过特殊的表现形式,使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社会伦理教育更具特色和功效。欣赏着在潜移默化和愉悦的欣赏中自觉地接受社会伦理的教化和社会文明的启悟。华彦钧的《二泉映月》采用单一形式的变奏曲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愤懑,反映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的沉重呻吟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同时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以号召性的音调和果敢的节奏,概括出人民群众负于典型意义的呻吟、呐喊等语调特点,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革命精神;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顽强不屈的战斗意志,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歌声中受到陶冶,在歌声中聆听到民族的心声,将自己的一生献给这个伟大的民族。音乐表达着对祖国、民族、家乡和生活的热爱,对人世间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对一切假、恶、丑的愤懑、排斥与鞭挞,还不断地丰富、创造着进步的文化,不断地建设、推动着健康向上的社会伦理,不断地改变、塑造着人的心智和心灵。总之,音乐教育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所以,在实现我国科教兴国、以人为本、培养新型人才的宏伟目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和深入探索音乐教育对于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人文感化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音乐美学》王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2]《艺术教育学》贺志朴、姜敏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2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育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依然有很多学校没有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没有全面认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作用价值。在此背景下,通过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良好发展,为中小学生提供帮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一、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问题表现(一)对音乐教育重视不够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但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依然没有改变。素质教育正在不断推广,但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教学依然看重升学率,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且唯一指标。所以在不属于升学考试范畴内的音乐课,便成为了“鸡肋”课程,校方没有注重课程的教学发展及音乐教育所带来的效果,音乐教育教学也无法得到更多人的关心和关注。(二)缺乏审美与情感体验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课堂上,音乐教育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以及实施,只是为了让学生会演奏简单乐器、跳简单舞蹈、唱简单的歌曲,比较重视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这种标准化的教学方式是用科学的、成人的眼光来对待小学音乐教育,让学生对老师的动作和声音进行模仿,诱导学生说出标准答案。这种教育模式,学生难以形成独特的音乐思想和音乐感受,只能具有相似的动作和统一的思想,不能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三)教学设备缺失中小学音乐教育以训练和学习音乐知识技能为主。由于部分学校认为音乐教育并不能提高升学率,所以在教学设施与教学设备方面,较为简单。其中有些乡镇学校仅有一些简单的教学设备,缺乏乐器等教学器材和设备。在偏远的山区地带,由于交通、信息等因素,更是连乐器、多媒体都没有,无法满足现代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需要。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一)培养中小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必修课,中小学音乐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逐步了解音乐、学习音乐知识,而且还可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巨大帮助。作为一种情感艺术,音乐能够抒发人的情感,以《草原牧歌》第一课《银杯》为例,这是一首内蒙古地区的祝酒歌,它属于民歌中的风俗类歌曲,常用于酒宴聚会,彰显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文化。美妙的音乐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民族文化,培养艺术审美能力,树立起正确的音乐欣赏能力,并通过不断丰富的音乐知识,获取审美愉悦感,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感受力。(二)培养中小学生思维能力从生理学的角度而言,人的右半脑负责形象思维与记忆功能,左半脑负责逻辑思维。而中小学音乐教育则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右半脑的发育,对开发人脑潜力具有重要价值。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音乐教育会强调学生注意力的提升,在唱、奏、听的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反应力与记忆力。中小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发展阶段,音乐课上的多种音乐文化、音乐知识与乐器教学,需要学生去认知、熟记、熟练,这些都需要学生用脑学习。三、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明确音乐教育教学意义中小学校领导,以及音乐教师和家长、学生,都应该肯定音乐教育的意义,意识到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环,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和其他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课程一样,音乐课的教育价值不容忽视,不能因为片面提高升学率,放弃或不重视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根据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章程,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至关重要。中小学及其音乐教师要全面认知音乐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强化音乐教育教学理念。(二)营造音乐教育的良好氛围在缺乏认知和了解的背景下,建议中小学采取广播、报刊或讲座等方式,运用各种各样的宣传手法,宣传以及推广音乐教育,传播音乐知识。例如举办音乐教育知识讲座、建设音乐学习兴趣小组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对音乐教育的认知和了解,通过广泛宣传音乐知识,提高中小学生的演唱、演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教育素质,推动音乐教育发展。本文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可以发现,中小学音乐教育还存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而且还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全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3摘要:“美育”特别是音乐教育,对智育乃至整个素质教育起着平衡和促进作用。音乐能有效地减轻智育本身对学生身心所施加的压力,从而使智育获得更好的效果。美好的音乐还可以调节人的循环、呼吸、神经等生理系统的功能,可以丰富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性情,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此外,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能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这种审美情感能够直接牵动学生的理智感,激起他们对科学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关键词:素质教育;平衡;审美情感;创造力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知道,智育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他各方面在素质教育中都要与之相联系、相辅助、相促进、相协调,其中,“美育”特别是音乐教育则对智育乃至整个素质教育起着平衡和促进作用。长期的实验和研究证明,音乐能有效地减轻智育本身对学生身心所施加的压力,从而使智育获得更好的效果。换言之,音乐教育除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知觉思维能力以外,主要是通过其对智育所起的平衡作用来发挥重要功能的。或者说,音乐教育是由于有效地遏制住了智育膨胀所造成的学生的片面发展来对智育及素质教育发挥辅助作用的。它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段: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调式、调性、复调、织体以及配器等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振奋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