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卫生标准Hygienicstandardforpara-dichlorobenzeneinindoorair(征求意见稿)前言为了保护居民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居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的污染,修订本标准。本标准为《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卫生标准》(GB18468-2001)的修订标准。本修订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修订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本修订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春雨、徐东群。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居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的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及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室内空气的监督监测和卫生评价,不适用于生产场所的室内环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合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MinistryofHealth,LabourandWelfareofJapan(MHLW),CommitteeonSickHouseSyndrome:IndoorAirPollutionProgressReportNO.4,2002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卫生要求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的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规定为0.24mg/m3。4检验方法本标准监测、检验方法可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附录C进行或参照本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附录A(标准的附录)对二氯苯检验方法气相色谱法A1原理用活性炭管采集空气中对二氯苯,用二硫化碳解析进样,经非极性,弱极性或中等极性毛细柱分离后,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A2仪器A2.1活性碳管用长约150mm,内径5mm的玻璃管,内装GH-1型活性碳200mg,两端用玻璃棉和不锈钢网固定,玻璃管两端用硅橡胶帽密封,保存于干燥器内,用于短期内使用。活性炭在装管前经350℃通氮气活化4h。或直接购置商品销售的玻璃熔封活性炭管。A2.2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0L/min,流量稳定。校正后采样。A2.3微量注射器:10µL、1µL,体积刻度应校准。A2.4螺口塞样品瓶:4mL,螺盖内衬有硅橡胶垫和聚氯乙烯膜密封。A2.5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A3试剂A3.1活性炭:椰子壳活性炭,20~40目,用于装活性炭采样管。A3.2对二氯苯:色谱纯。A3.3二硫化碳:分析纯二硫化碳含杂质较多,需经处理后重新蒸馏。处理方法:取二硫化碳用5%甲醛浓硫酸反复提取,直到硫酸溶液无色为止,用水洗二硫化碳至中性,再用无水硫酸干燥,重蒸馏,贮于冰箱中密封备用。或直接购置商品销售的色谱纯二硫化碳。A3.4丙酮A4采样采样时,取下活性炭管两端的塑料密封帽,将采样管的出气端垂直接到空气采样器上,0.5L/min采气10L。采样后,将管的两端套上塑料帽,记录采样时的温度和大气压,带回实验室分析。A5分析步骤A5.1气相色谱测试条件FFAP色谱柱:柱长30m,内径0.25mm,毛细柱。柱温:120℃。气化室温度:270℃。检测室温度:280℃。载气(N2)流量:30mL/min,分流比20:1。A5.2对照试验:将活性炭管带到现场,但不采空气,与样品管同时分析,作为对照。A5.3样品处理:将采样管中的活性炭倒入螺口样品瓶,加入1mL二硫化碳,旋紧瓶盖,放置60min,并不时振摇。A5.4标准曲线的绘制:精确称取对二氯苯,用丙酮溶解,配成250mg/mL的丙酮标准储备液,临用前用二硫化碳稀释10倍后,在配成50、200、500、1000µg/L的标准溶液,分别取1µL进样,测量保留时间及峰面积,每个浓度重复6次,取峰面积的平均值,以对二氯苯的含量对峰面积作图,绘制标准曲线,暴露时间为定性指标。A5.5测定:取上述二硫化碳解析液(5.3)1µL进样,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A6计算见式(A1)0cXV-----------------------------(A1)式中:X—空气中对二氯苯的浓度,mg/m3;C—二硫化碳解析液中对二氯苯的量,μg;V0—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L。A7说明A7.1方法检测下限:10µg/mL二硫化碳(进样1µL液体样品)。A7.2检测范围:10~500µg/mL。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的卫生标准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受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委托,对现行的《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卫生标准》(GB18468-2001)进行修订。2.标准修订的目的意义近些年来,随着对二氯苯健康效应的研究进展,欧洲化学署(EuropeanChemicalsBureau;2004)[1]、美国环保署(EPA;2006)[2]、美国毒物和疾病登记署(ATSDR;2006)[3]等先后发布了对二氯苯的健康危险度评价报告,重新计算对二氯苯的参考浓度(RfC)。此外,近年来也有一些关于我国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污染水平的研究报道。因此有必要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对我国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的卫生标准进行修订。EPA在早期的对二氯苯危险度评价中,以大鼠多代生殖研究中的“亲代(P1)肝脏重量的增加”为效应终点,给予100倍的不确定系数(×3倍种属间外推×10倍人群个体间差异×3亚慢性向慢性外推)得出其参考浓度(RfC)为0.8mg/m3。然而,在EPA(2006)最新发布的对二氯苯危险度评价报告中,选择“雌性大鼠的嗅上皮细胞嗜酸性改变”作为计算RfC的效应终点,给予30倍不确定系数(×3种间外推×10人群个体差异)得出对二氯苯的RfC为0.08mg/m3,以之取代原来的RfC[1]。日本国家化学品危险度管理研究中心(CRM,2008)近期也发布了对二氯苯的健康危险度评价报告[4],该机构选择小鼠慢性吸入染毒试验中对二氯苯的“非瘤形成效应”(non-neoplasticeffects,包括肝脏重量、肝脏功能标志物的改变以及肝细胞肥大等)作为效应终点,给予100倍不确定系数(×10种间外推×10人群个体差异),得出RfC为0.8mg/m3。同时该报告还指出指出“嗅上皮嗜酸性改变”与组织转化无关,不是一种病理性的改变,并不适合作为研究对二氯苯参考浓度的效应终点,此观点与欧洲化学署评价报告相一致[5]。ATSDR(2006)在其发布的对二氯苯毒理学评价报告中[3],以对二氯苯的“人类眼睛及鼻子的刺激作用”作为评价对二氯苯经呼吸道急性暴露的关键效应(criticaleffects),得出对二氯苯急性呼吸暴露(≤14天)的最小危害水平(MRL,minimalrisklevel)为12mg/m3,以一项两代生殖研究中(2-generationreproductivestudy)“雄性大鼠的肝脏重量增加”作为经呼吸道亚慢性暴露的关键效应,得出对二氯苯亚慢性呼吸暴露(15-364天)的MRL为1.2mg/m3,以“雌性大鼠的鼻嗅上皮细胞的改变”作为经呼吸慢性暴露的关键效应,得出对二氯苯亚慢性呼吸暴露(≥365天)的MRL为0.12mg/m3。WHO在1991发布了对二氯苯经呼吸道每日耐受摄入量(TDI)为1mg/m3,至今未作修订[6]。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1999)将对二氯苯划分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2B)[7]。目前尚没有关于对二氯苯致癌性的人群研究报道。在一项长达两年的大小鼠吸入染毒实验中,观察到对二氯苯可导致雌雄小鼠的肝细胞肿瘤、雄性小鼠的组织细胞肉瘤以及雌性小鼠的支气管肺泡腺瘤/癌[8]。EPA(2006)根据此研究结果[2],将对二氯苯划分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likelytobecarcinogenictohumans),并采用线性多阶段模型得出对二氯苯吸入染毒的致癌性的单位危险度为4×10-3(mg/m3)-1。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协会(ACGIH)将对二氯苯划分为A3类(Confirmedanimalcarcinogenwithunknownrelevancetohumans)[9]。由于目前大多数体内体外遗传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二氯苯是一种非遗传毒性物质,推断其致癌性与其促有丝分裂作用有关,因此有报道认为对二氯苯致癌作用可能存在阈值[1,4,6]。由于对二氯苯不能自然生成,环境中的全部来自于人工生产合成。对二氯苯主要作为防霉、防蛀剂以及除味剂使用,经呼吸道暴露是一般人群最主要的暴露途径,占个体总暴露量的95%以上[10],此外调查还显示个体通过室内空气暴露的对二氯苯的量要高出室外空气暴露量1个数量级[3]。近些年来,也有一些文献报道了我国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的污染水平,结果见表1。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室内空气对二氯苯的浓度的均值范围为2.6~91.2µg/m3,该浓度与日本全国范围内的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污染水平相似(50~350µg/m3)。研究表明室内空气对二氯苯浓度与季节、房屋结构等因素无关,但受到家庭防虫、防蛀及除味剂使用情况显著影响[4]。表1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浓度现场监测结果(µg/m3)时间地点场所样本量均数标准差范围资料来源2001香港居室813.014.4<0.3~34.9[11]2002香港居室62.60.31.2~4.3[12]厨房63.00.41.2~4.42003深圳居室89.2NA<LOD~21.0[13]2003杭州居室547.0NANA[14]2003杭州居室72.582.830.96~9.43[15]2004北京居室17768.72210.8~2105.4[16]2004北京、上海等居室88591.2308.90.09~6757.2[17]2005广州商场4912.3120.3~44.3[18]注:NA:无数据;<LOD:低于最低检出浓度3.修订依据国际上不同的研究机构根据不同的健康效应终点得出了各自的对二氯苯RfC值,并且不同的RfC间存在较大的差别(范围为0.08~1mg/m3)。综合考虑了以上研究报告,结合我国目前的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的污染水平,本着既要充分保护人群健康,又要现实可行的原则,在修订本标准时等效采用了日本MHLW(MinistryofHealth,LabourandWelfareofJapan)提出的室内中对二氯苯的指南值[19],将我国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的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规定为0.24mg/m3。该限值以对二氯苯的“肝/肾损伤”作用为其健康效应终点。4.该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比较香港在2003年发布的《办公及公众场所室内空气素质管理指南》中规定对二氯苯的指南值为0.2mg/m3,该指南值以WHO(1991)发布的经呼吸TDI值(1mg/m3)为依据[20]。该指南值与本标准的修订值基本一致。5.修订内容说明1)将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的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从原来的1mg/m3修订为0.24mg/m3。2)增加了新的检验方法。对二氯苯作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一种,其采样和分析方法可以参照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附录C“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检验方法”进行。3)将“引用标准”修改为“规范性引用文件”,并对其固定导语进行了标准化陈述。参考文献[1]EU(2004).EuropeanUnionRiskAssessmentReport1,4-dichlorobenzene.EUR21313EN.[2]U.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U.S.EPA).ToxicologicalReviewofDichlorobenzenes.InsupportofsummaryinformationoftheIntegratedRiskInformationSystem(IRIS),RevisedFinalDraft,May2006.EPA/635/R-03/015.[3]AgencyforToxicSubstancesandD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