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编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3、学习文章叙事抒情相结合,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借助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创设情境1、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朝鲜人民]2、从题目看,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3、激情导入:走进文本,感受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二)整体感知,梳理事件1、自由朗读1-3段,根据课文内容归纳志愿军战士在与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回忆了哪些事情?2、学法指导:在文中用“()”将具体事情标出来,再反复读一读,结合表格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初步感知:从这些事件中你感受到什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三)学习感悟,体会写法1、默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如果找3个同学来读,你们分一分,看怎么分最合适?2、小组练习读:送别的情景-往事的追忆-情感的抒发(现实-回忆-现实)3、像这样,再练习读一读第2、3自然段。4、思考:这三个自然段,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参考资料,少熬夜!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师生交流、归纳:并列关系;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法;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5、小结:本文情感丰富,作者在抒写离别之情的时候,回忆一些典型的感人事件,将现实情景与往事结合,给人情真意切的感受6、提问:作者这样写,为了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7、指导批注:从书中找一找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写一写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8、师生对话:交流对本文思想的理解。中朝两国人民的用鲜血与生命凝结了深厚的友谊,这种情感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奋斗,不怕牺牲的国际主义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四)精品细读,推敲积累1、学生与文本对话: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里的“代价”是指什么而言呢?(大娘失去了唯一亲人“小孙孙”;小金花失去了妈妈;大嫂失去了双腿)2、导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再次浮现,在送别的站台上,志愿军战士们都思绪万千。快,劝一劝大娘吧,劝她回去吧!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送别的情景。4、朗读指导: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大娘和志愿军之间深厚的情感?请你圈点出来,在朗读的时候注意突出表达这样的意思。A.大娘-称呼时亲切地、关爱的语气。B.一“丢”一“背”-感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5、渲染气氛:八年的朝夕相处,多少个日日夜夜。大娘为了送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到这里你有什么体验?(大娘是冒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打糕的;志愿军战士饿着肚子在阵地上拼了三天三夜)为了救助伤员,她自己唯一的小孙孙被炸死,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体验?(大娘对志愿军怀着多么深厚的情谊)有了这样的体验,你想怎样来读?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7、交流、积累句式:(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你认为在文中使用这样的句式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避免平铺参考资料,少熬夜!直叙,更加强烈地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2)文中还多处出现了这种句式,画下来,抄写一句你最喜欢的。8、学习指导:小金花是个刚强的孩子,今天与志愿军分别,她却落泪了;大嫂架着双拐送了几十里,还不愿离去。你又感悟到什么?带着你对朝鲜人民的敬意,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给同伴听。(五)直抒胸臆,升华情感1、创设情境:长鸣的汽笛催促我们就要与这片热土分别了。此时志愿军战士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朗读4-6自然段,理解他们的情感。2、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请以呼唤的方式,练习读一读,抒发志愿军战士的心声。3、示范朗读:两个“再”;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4、总结:中朝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愿这友谊之花永不凋谢!用音乐奠基调2播放乐曲《西风颂》,学生简、速学此曲。让课堂上洋溢舒缓、深情的曲调,营造情感氛围。《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通过查字典核查资料,了解“战役、捣米谣、打糕、阿玛尼、金达莱花”的意思,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读懂“供应、硝烟、雪中送炭、噩耗、同归于尽、血泊”的意思,并结合读懂这些词语,读懂文章的每一句话的意思,初步感知段落的意思。查资料,了解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的背景,并结合这个背景,读懂“曾经洒满献血的土地”的意思。2、研究“反问句”、“第二人称”的写法的作用,深入体会送别场景那感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研读三个材料与“曾经撒满鲜血的土地”的关系,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一主题。4、练习背诵。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查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及相关情况。要求:用简要的话整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抗美援朝的参考资料,少熬夜!时间及在怎样的情况下出国抗美援朝;二是抗美援朝的目的;三是我们抗美援朝的结果及我们战士有多少人在那里牺牲。2、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运用查资料、查字典、结合上下文地方法,理解目标一提出的词语,并尝试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3、认真读三个段落,练习用小标题来概括三个段落里面回忆的故事。第一课时一、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抗美援朝的背景及其相关情况。(注意帮助客观认识抗美援朝对我们国家的意义所在:打出中国军队的士气,让敌人认识到中国人不可欺,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可欺,国际主义精神)二、交流汇报自学成果。1、读准生字读音,并注意矫正“空着”“混进”两个词语的读音。2、介绍自己读懂的相关术语的意思;读课文,边读,边结合上下文,介绍自己对“要求结合上下文理解的词语”的意思;随学生交流,教师提示体会句子和段落的意思,实现初步感知。3、再读三个段落,交流对三个段落所回忆故事内容用小标题概括的情况,通过比较,练习准确概括三个故事内容。4、要求学生练习用第三人称的方式讲述三个段落所回忆的故事。5、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研究解决一些课文提及但是背景介绍中到的常识问题;表达上的问题悬疑。第二课时一、研究前三个段落与结尾“曾经撒满鲜血的土地”的关系。1、出示,课文结尾“再见了,这曾经洒满献血的土地”这句话,要求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这片土地上,几十万人牺牲、流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保卫了这片土地的神圣,也保卫了祖国的大门。2、研究三个故事与结尾的关系:请同学读三个故事,体会,三个故事分别有什么特点?三个故事代表了什么?与“洒满献血”有啥关系?体会:三个故事都是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流血牺牲。大娘为了志愿军战士“冒生命危险”(体会冒着硝烟,雪中送炭,可能的后果);牺牲了自己唯一的小孙孙(体会“丢下”“唯一”所强调的意思——在大娘看参考资料,少熬夜!来,志愿军伤员比“唯一的小孙孙”还要重要,感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小金花的母亲为了救老王牺牲自己(体会同归于尽);大嫂为了志愿军战士炸断了一条腿。将志愿军的流血、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流血结合在一起,练习用“综合法”推断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友谊是鲜血凝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二、感悟“第二人称、反问句”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深入体会“送别时‘依依惜别的深情’”,练习朗读,强化情感体验。1、要求学生阅读三个段落,去发现三个段落在叙述上的人称特点——第二人称;结构上的特点:“劝慰——回忆——反问”;段落结尾都是反问句。2、重点研读第一段,与“第三人称写法”对比,体会“第二人称”“反问”在表情达意上的的独特作用。先读课文第一段,再读下面修改的段落:八年来,朝鲜阿玛尼为我们花了非常多的心血,给了我们非常多的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阿玛尼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她在回去的途中,却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阿玛尼家里养伤,敌机来了,她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她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阿玛尼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是永远不会忘怀的。对找原文,体会修改后与原文的不同点。发现修改后的文字所做的三处改动:第一是删掉了送别的场景(劝慰大娘的话);第二是该换了人称:将第二人称该换到成了第三人称“阿玛尼”;第三是结尾的反问改成了感叹。提出思考性问题,薛恒思考讨论:(1)故事大意,变化了没有?作者要表达的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表达了没有?(2)读原文,对比:在情感表达的深刻程度和感染力方面,哪个更好一些?为什么引导学生去读原文,体会:首先,人称变化以后,读起来,非常可观,作者仅仅是在表达着客观的思想和情感,而原文用第二人称对话形式,这样读起来,就好像我们看到作者在直抒胸臆,表达着主观上的强烈情感,面对面再说,不能说假话,第二人称给人的感觉就更真实。结尾处,修改成了感叹句,感叹句不如反问句的情参考资料,少熬夜!感表达更强烈。而如果在人称修改之后,感叹句是可以顺下来的,如果反问,“您说……。忘怀呢”这样一改,反问的运用又不恰当了——怎么读怎么别扭,好像不很通顺了。3、朗读原文,尤其是反复朗读反问句。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读:大娘,您曾经冒着硝烟……您却昏倒在了路旁。——读结尾反问句!大娘,敌机来轰炸……。.失去了唯一的小孙逊!——读结尾反问句!给出结尾反问句,学生练习读大娘的故事:八年了…。.;最后齐读开头送别的话语!4、学生分组连练习读二、三自然段。5、全班齐读4-6自然段!三、根据文章结构特点,自己编写背诵提示,练习背诵!xx。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4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2.通过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能说出朝鲜为志愿做了哪些事,志愿为朝鲜做了哪些事。教学重点:读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教学难点: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齐读课题,说说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呢?带着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初步感知的情况。(二)检查预习1.介绍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2.读本课的生字词: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自读、指名读、齐读、两人赛读)3.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暂时:zàn友谊:yì参考资料,少熬夜!血泊:pō“捣”和“谣”的字形4.解释不懂的词打糕:朝鲜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用糯米做成,与我国的年糕相似。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捣米谣:朝鲜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三)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2.提问:为什么朝鲜和志愿互称“亲人”?说说朝鲜为志愿做了哪些事,志愿为朝鲜做了哪些事?3.提出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2.体会中朝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教学过程:课前两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志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