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精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精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中华文化的勃兴【第一篇】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案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对后世影响深远。准确、详细了解孔子,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上的许多问题。另外,由于孔子是一个争论颇多的历史人物,通过实事求是地了解孔子,也有助于我们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各位思想家的主张是本课的难点。思想史本身就很难,加之这一时期思想繁杂,理论抽象,更增加了我们学习的难度。知识网络梳理自主学习完成表格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览表流派人物历史时期主要思想代表作品及影响儒家春秋晚期战国时期道家春秋晚期战国时期墨家战国初期法家战国末期兵家春秋晚期合作探究1、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诸子百家的学说中那些积极的东西值得我们吸收和利用?达标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a《道德经》b.《论语》c.《韩非子》d.《孙子兵法》参考资料,少熬夜!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3.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荀子4.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5.提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一主张的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6.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7.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这一思想的是()a.墨子b.孟子c.荀子d.韩非8.试找出下列人物中不同类的一项()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9.庄子代表的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孔子提出了“仁政”学说d.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11,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民贵君轻”的代表人物是()a.韩非b.孟子c.孔子d.墨子12.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频繁的争霸战争b.学术繁荣c.社会大变革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13.下面四项内容中,表明墨子观点的一项是()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b.主张“兼爱”、“非攻”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14.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15.战国时期,在诸子百家中,既是儒家代表人物,又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庄子d.荀子16.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主张改革,提倡法制的代表人物是()a.孙武b.孙膑c.孟子d.韩非二、材料分析题参考资料,少熬夜!1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阅读材料回答:①上述内容是谁的名言?②他在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名言,试举两例。③我们应怎样评价他?三、问答题18.试简述孔子在思想、文化及教育上的贡献。、中华文化的勃兴【第二篇】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导入新课:利用XX年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古老中国文明表演引入新课。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1.人物:①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_________。②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图1图22.地点:湖北_______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3.时间:相传_______多年前,就有历法了。合作探究:1.〈小组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呢?由此通过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还能得出什么结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3.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我们称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说:“神医扁鹊,起死回生”。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4.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精讲点拨:参考资料,少熬夜!1.中华民族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成就一直处在世界前列。我国甲骨文是世界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大篆”,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非常大,其中主要的一点,便是把文献资料的真伪可以通过考古成果来证明。到目前为止,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料。2.夏、商、西周的天文、历法和医学,处于当时先进水平,古书上关于夏朝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的最早的记录。3.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楚辞”,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大诗人,后跳汨罗江自杀。相传,他在五月五日投江,当地人民驾舟前往救援,终于不及。但这一举动在后来却变成为一种风俗,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现在这个风俗已发展得规模宏大,非常壮观。另外,汨罗江人每年五月五日都要用箸叶包了粟(黍)米做成“角黍”投入水中,使屈原死后免于饥饿。这一举动在后世也发展成为全国性风俗,就是端午节要包粽子。粽子便是古代所说的“角黍”。达标训练:巩固基础: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指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b.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c.“大篆”这种字体出现于春秋时期d.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2.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3.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是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李时珍4.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是a.司母戊鼎b.马王堆帛画c.秦兵马俑d.湖北随州编钟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时候开始的()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6.竹书和帛书出现于()a.商朝b.西周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7.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最早参考资料,少熬夜!制定这种历法是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发生在春秋初期b.战国时期定出一年中有24个节气c.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d.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医学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9.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a.甲骨文已相当成熟b.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c.凡是金属器上的文字都叫金文d.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能力提升:10.阅读材料回答:(1)上述内容出自谁的什么作品?(2)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3)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跟纪念作者有关系,是哪一个?人们为什么纪念他?知识梳理:课外作业:必做题:背诵《二十四节气歌》选做题:《离骚》里有许多名句,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生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可以多查一些《离骚》里的句子,并适当背诵一下,体会这些语句的优美和其中的含义。图说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第三篇】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示例2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识记要求了解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观察想象总结概括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探究中国文字的起源,总结出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培养质疑历史问题的能力归纳整理制作表格指导学生制作专题知识表格,归纳本课所学历史知识内容,使他们掌握制作表格的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情感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明而自豪,立志于民族复兴伟业参考资料,少熬夜!治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古代科技成果的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道德情操崇尚屈原忧国忧民的崇高品德,学习他坚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教学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教学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夏商历法“阴阳合一”的特征、《离骚》的艺术成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准备:1、布置单数号小组的学生准备介绍月食、日食知识。a、向地理老师、家长等人请教;b、搜集有关月食、日食的文字资料或图片;c、研究这些资料,理解什么是月食、日食;d、制订展示和介绍研究成果的方案。2、布置双数号小组的学生搜集有关24节气的民间谚语、风俗习惯。a采访:向家长、邻居等了解有关24节气的民间谚语、风俗习惯。b收集:从书籍、网络、实物等方面,收集有关24节气的民间谚语、风俗习惯。3、指定1-2个小组准备表演中医大夫诊治疾病的场景。复习提问:关于我国文字的产生,古代有很多传说,你们知道哪些?(仓颉造字、伏羲画八卦等。)过渡导入:实际上文字是怎样产生发展的?请看41页“导入框”。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文字的演变教师讲解:“导入框”的“旦”()字由线条刻画三种形状来表示太阳()从山峰上()的云雾中()升起——天刚亮之意。这说明我国文字的产生与线条和形状有关。它的产生是众人智慧的结晶,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指导学生阅读41—42页“文字的演变”内容,进行活动:先看41页“陶器上的符号”,教师指出它们就是用线条刻画出各种形状来表示各种事物或人们的思想。再指导学生浏览45页“自由阅读卡·占卜和甲骨文”,了解甲骨文产生情况;接着根据43页“记有日食的甲骨文”,教师指出它们今译为:“祭酉贞,日()夕()有()食()”。(通过板书讲解,使学生体会甲骨文的线条、形状,了解其意思)学生根据42页“动脑筋”:甲骨文“伐”字是怎样表达意思的?(第一个字是“人”,第二个字是“戈”,用戈砍人头就是“伐”字。其中,人和戈是象形字,伐是会意字。)1、教师讲解:由此可见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它记载着商朝人许多活动情况。甲骨文是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重要材料。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历史结论?(学生看书集体回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完成41页“练一练”:选c——商朝。)2、指导学生观察42页“‘马’字的演变”,回答问题:a、商周时期的文字演变过程怎样?(早期甲骨文→晚期甲骨文→金文→大篆)b、大篆与早期甲骨文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线条由弯曲、复杂变得平直、简单,形状由具体变得抽象等。)c、随着文字的演变,记载文字的材料也发生了哪些变化?(龟甲兽骨→青铜参考资料,少熬夜!器→竹简丝帛)3、组织学生按45页“活动与探究1·看图猜字”,右边文字从上到下,依次表达了什么意思?(a、人荷戈,守卫之意;b、一手执斧钺、一手捉俘虏之意;c、人手持刀之意;d、用弓射箭之意;e、一手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