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实用【实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实用【实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第一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钟玲教材分析《丝绸之路》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八册第十单元“路”这一主题单元的1篇课文。本文是1篇重要的精读课文,篇幅较长,资料充实,讲述了丝绸之路开辟的经过和好处,蕴涵着对中华民族悠久和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学情分析课文讲述的资料年代久远,涉及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给学生理解课文资料,体验情感带来必须的困难。所以我课前布置了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懂课文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好处。2、潜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自读勾画批注的潜力,充分地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使之感受到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过程。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3、情感目标:感受他的坚韧、英勇、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职责感、使命感。4、美育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教学重点学习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怎样的精力。教学难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险阻,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好处。教学准备课件,视频,课前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一齐走进了丝绸之路,这天我们将参考资料,少熬夜!继续踏上这千年古道,沿着先人的足迹去感受两千多年前的故事。齐读课题。2、透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那么丝绸之路在开辟前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你从哪儿体会到的?生谈4、让我们一齐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齐读第三段。5、透过你们的朗读,我看到了丝绸之路在开辟前是黄沙滚滚、寸草不生、无人问津啊!怎一个“荒”字了得!能够用一句诗来形容——“春风不度荒满路。”(板书)二、感受开辟后的丝路之繁荣,学习第九自然段。1、那么开辟后的丝绸之路又是一条怎样的路呢?播放影片。2、看完影片,你对丝绸之路有什么印象?3、书中哪一段写了丝绸之路繁荣的样貌呢?齐读第九自然段。4、是啊,此刻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了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礼貌发展的纽带,各种物资在这条路上进行贸易,来往的商人更是络绎不绝,好一派“来往络绎商不断”的景象啊!(板书)三、感悟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毕生精力。(一)抓中心句。1、这条路是谁开辟出来的呢?(张骞)2、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张骞的贡献,请你勾画出来。3、请一学生读,出示课件,齐读。4、质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5、解“毕生的精力”。(学生自由谈理解)(二)、出示自读提示。(三)、小组交流:完成了就和同桌交流,能够谈感受,也能够读出你的体会。(四)、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指导)1、出发的路途中(第5自然段)。学生抓重点词谈感受。评读,生生互评小结:运用多种朗读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张骞一行人面临生与死,多么有勇气啊!齐读第5自然段。2:在匈奴当俘虏的岁月(第6自然段)。重点句:“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牧草由绿变黄……十一年过去了。”①、这11年他做了些什么?参考资料,少熬夜!T:哦,原先这11年里,他是那么忙碌。难怪说是“一转眼”。所以“11年”和“一转眼”两个词看似矛盾,但其实并不矛盾,这正是他11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②、那么这11年里做那么多事,又是为了什么?他会怎样想?出示课件:“他想__________,于是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生说)③、渲染气氛,指导朗读。小结,齐读。3、逃跑的过程(第7自然段):(1)、个别学生读,自由谈体会。(2)、师范读第7自然段,请学生想象画面。(3)、生描述画面,读出画面感。生评、师评。小结(五)、小结5、6、7自然段。(六)、小结人物品质,回读中心句四、丰满人物形象,感受张骞之伟大。1、看张骞回到长安的视频。2、(画面定格)此时,你想对他说什么?3、同学们对张骞充满了敬佩之情,让我们一齐来赞美张骞吧。(回读中心句)五、总结全文,回归课题。1、简单介绍张骞回来后的状况。2、解决开课质疑:为什么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3、出示读课件,读后人对张骞的评价。4、透过本课的学习,你觉得丝绸之路还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5、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次读课题。六、拓展延伸。像丝绸之路这样的路还有很多,下课后搜集:“海上丝绸之路、京西古道、茶马古道、唐蕃古道。”写下来,回家认真查找这些资料。《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第二篇】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两汉对内对外关系。对内,出使西域和设置西域都护;对外,打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同欧洲国家──大秦的友好往来。本课体现了两汉灵活多变的内外政策,反映了古老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情分析1、学生的很多知识是通过互联网得到的,学生上网应正确引导。参考资料,少熬夜!2、初一学生的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强,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图片或播放影片、音乐,用图表进行对比,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初一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弱,课时指导他们学会看图、识图,利用图文结合寻找更多的有效信息,帮助他们学会联系各学科知识,培养他们综合思维和能力。4、初一学生年龄小,接触的历史不多,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足,应注意培养他们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5、初一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初期,适时强化他们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进一步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总结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献身精神。6利用地方史,让学生走近身边的历史,了解身边的历史,激起他们学历史的兴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的史实。2、掌握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3、了解班超出使西域的史实。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把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学习,培养学生思考认识的能力。2、通过学习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3、指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两汉灵活多变的内外政策,反映了古老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通过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3、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参考资料,少熬夜!《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第三篇】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16个生字。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一交流。(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参考资料,少熬夜!学习第1、2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学习3―7自然段: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教师小结: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参考资料,少熬夜!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桥,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学习第8自然段: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四、情感升华教师出示资料《张骞与丝绸之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张骞是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联络大月氏打击匈奴的使命,但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的地理、物产、军事的情况,了解了匈奴的许多内情让汉武帝知道和中亚、西亚各国如何打交道。正因为如此,在后来的战事中张骞才能以他对匈奴的广博知识节节获胜……)五、复述课文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象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作为一名甘肃人,我们更应该感到自豪,因为甘肃的武威、酒泉、张掖、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现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