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池》预习教学设计精编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五彩池》预习教学设计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彩池》预习教学设计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彩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引入。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五彩池非常美丽,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绘的,五彩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学生读书思考。3、汇报读书收获。(美丽、神奇)4、梳理课文重点。(二、三四自然段)思考:课堂上开场白为“我们的近邻四川省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九寨沟,那里山奇水秀,尤其是美丽的五彩池给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篇文章,学习作者是怎样描绘那迷人的美景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五彩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样的开场白较直接、较明白地把学生引入课堂,但缺乏情感力量,加之课堂上讲述时缺乏激情,没能把学生尽快带入较好的学习状态。如果课堂上这样处理:“传说王母娘娘所在的天宫有一个瑶池,那里的水有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在九寨沟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的水池更多,形态更美,颜色更奇。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告诉大家。”如果讲述时情绪饱满,情感浓烈,加上话语中暗含的诱发阅读兴趣的因素,一定能把学生尽快带入学习状态,为后文学习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三、重点阅读,理解内容,想象画面,体会情感。五彩池的美丽令人神往,作者是怎样向我们具体描绘这美丽的画面的?1、自读第二节,读读画画重点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参考资料,少熬夜!2、交流读书收获:(1)交流五彩池的特点。(数量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颜色多样、变化多)(2)讨论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启发想象出更多形状的水池。3、小结。4、朗读训练。思考: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重点段(2自然段)时,让学生自读、勾画,然后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谈作者如何把五彩池写美的,最后引导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练习朗读。这一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时欠层次,欠深度。如果这样处理,可能更好:(1)自读勾画重点词句,思考五彩池的特点。(2)学生汇报五彩池总体特点:数量多,颜色多(美),形态各异。(3)重点品读写颜色美和形态各异的两个比喻句。关于颜色美抓住“各种不同颜色”“光辉”“宝石”体会出阳光明耀下五彩池颜色丰富,明亮耀眼,关于形态各异,先让学生充分体会文中列举的四种形态的美,还要让学生充分想象水池更多美的形态,丰富文章“……”号的内容。(4)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教师这样讲述:“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想象自己正站在五彩池边,满眼的水池,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在灿烂的阳光下,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色彩:葫芦形的那个是黄色的,镰刀形的是绿色的,盘子形的是蓝色的,最有趣的是莲花形的那个,外边是金黄色的花边,里边的花瓣红粉交错,正中间的花蕊却是紫色的。一阵风吹来,吹乱了水池的颜色,色彩缤纷、五光十色、明艳艳的一大片。真美啊!”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出活生生的画面,培养想象力。(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该节。这样训练由粗到细,由表及里,能让学生把握作者(语言)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借助语言展开想象的能力,体会作者对美丽的五彩池的喜爱赞美之情,感悟作者描写自然景物的写作方法,对作者的语言进行内化、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并通过感情朗读把这种内化表达出来,对学生学习所得加以外化,能较好地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四、欣赏五彩池池水的美丽和神奇。引读这一节。五、探究原因,了解大自然的奥秘。1、根据第三小节的内容质疑:同样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显出不同的颜色来?2、学生读书思考。3、集体汇报:石笋——石粉——阳光4、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介绍原因。(1)同桌介绍。(2)指名以导游身份向大家介绍。参考资料,少熬夜!5、小结。思考:利用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话质疑:明明是清水,为什么流到不同的水池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呢?能较顺利地将学生引导到对第四自然段的学习。课堂教学流程:(1)学生自读自悟。(2)然后汇报池水五彩斑斓的原因。首先抓出原因要点:石笋——石粉——阳光;倒影;接着学生组织语言,准备完整汇报原因;汇报时前两位学生借助书本把内容读了出来,经过引导接下来两位学生借助板书用自己的语言,讲清楚了原因。(3)学生以导游和游客的身份互相对话。(4)探究水池五彩斑斓的另一原因:池水很清(正因为池水很清,它的透光性才好,才能射透石粉,再经过反射和折射的作用让水池呈现出丰富的色彩)。该环节既训练学生理解内容又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学生学习思路清晰,层次性强,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但在引导上还值得思考,当发现第一位学生只能借助教材读出原因时,应及时处理,要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组织语言,要么让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尽快让学生将书中语言内化,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池水很清”这一原因放在将书中现成内容学生之后讨论并无大碍,如果将这一环节提前到梳理原因要点处,然后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原因将它一并说出,能让学生形成更完整更丰富的整体认识。六、学写广告词。1、引入练习。2、学生独立准备。3、汇报交流。七、课外延伸:推荐阅读《中国名胜经典》思考:综观整堂课的教学,师生都给人束手束脚的感觉。细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情绪不够高,顾虑较多,紧张有余,无形中给学生心理压力,没让课堂很好地活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准备,放下包袱,给自己足够的信心精神饱满地投入课堂,引领学生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吧!《五彩池》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思想教育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语文训练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五彩池的参考资料,少熬夜!特点来写景的;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方法习惯目标:1、在强化自学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2、继续运用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3、训练学生“在反复反馈中开发思维、在联想中增强记忆”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2、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3、积累词句。三、教学难点:理清课文顺序,了解五彩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目标、反馈教学法。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片,影碟机,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课时目的:精读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池水不同颜色的原因;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总结全文。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瑶池的传说。2、板书课题————《五彩池》解题。3、五彩池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导入)(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出示学习目标)听课文朗读,思考:(1)、五彩池的`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特点)你能找出有关词语吗?(2)、这一段写了什么?2、出示投影片,重点词句教学:“漫山遍野”3、方法小结: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4、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理解课文:5、小结:第二自然段讲了(水池多、美)。(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2)、这一自然段写了五彩池的水非常()。2、引导分析。3、小结。4、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这样神奇呢?(导入)(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朗读并运用学过的知识想一想:(1)、这一段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参考资料,少熬夜!(2)、你能找出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吗?2、课件演示;3、引导学生分析原因;4、小结:5、面对美丽、神奇的五彩池,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启下)(五)、学习第五自然段1、指导朗读;2、这一段表明了作者对五彩池的(喜爱和赞美)。3、质疑:(思维拓展)。(六)、总结全文:(七)、作业:1、请为五彩池设计广告词;2、背诵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数量:漫山遍野…池颜色:光辉…多五彩池大小:亩、丈…形状:葫芦、…水来源相同:美颜色不同:彩池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二四自然段。2、能力目标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学习作者是怎样描绘五彩池的。3、德育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数量,形状,颜色及形成五彩颜色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创新目标根据画面和文中的描述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这是1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将五彩池的大小,深浅,形状,用了对比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五彩池的美,课文巧妙的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瑶池仙境反衬出五彩池的美。 2、学生分析由于课文层次清晰,描写景物时富于想象和联想,参考资料,少熬夜!运用多种修辞使描写生动,运用衬托手法更加突出描写景物的特征,此方法值得一学。3、确定五点:重点:理解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难点:第二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以及那些学生缺乏感性认知的复合色。创新点: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布置作业时,请学生当小导游宣传介绍五彩池。德育点: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体会祖国的壮丽河山增强爱国热情。空白点: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五彩池的知识。通过读课文自己展开合理想象。学具选择与目的小黑板:书写格言谚语,以便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主要技术留空白技术、加深体验技术、激励创新技术等。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后说出你的收获,交流你的感受,提出你的疑问,发表你的见解。2、学生在自由读、说、讲、辩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先独立思考,组织语言,再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1、指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体会作者用词的优美准确。2、章中你最喜欢认为最美的是哪一句?和大家一起品味,品味。(学习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并用,多种修辞写景的方法。)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举行朗读比赛,带着感情美美的读。仿写一个景物,尽量的用上修辞方法和想象的写法。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学习了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师积极的引导在学习方法上、写作方法上、思想品质上等方面来谈。《五彩池》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及形成的原因。参考资料,少熬夜!2、能力目标:通过开放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科学精神和探险精神。3、情意目标:通过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二、教学重点:体悟感受五彩池的美丽及其形成五彩颜色的原因。教学难点:探究形成五彩颜色的原因。学法与教法: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彩池》。我们学校许多教师都没去过五彩池,我想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的广告语,为了写好广告语,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同学们有兴趣完成这个任务吗?现在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去看看五彩池。故事引入:整体感知--“天上假瑶池”具体做法:1、谈话:同学们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你知道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叫什么吗?--瑶池。2、通过CAI课件,展示“瑶池”。瞧,这就是王母娘娘居住的瑶池。这么美的瑶池,大家想不想亲自去看一看。能去吗?--(不能,因为那是天上的瑶池)。对,“天上假瑶池”。3、播放《古民乐》,由教师讲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传说及自己今年夏天在我们四川松潘的藏龙山见到的人间真瑶池--五彩池。引入课题。并交待老师做导游,带领大家作一次旅游。以上做法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文主体。(二)审美欣赏(虚拟旅游)--“人间真瑶池”旅游准备(读),旅游活动(描述特点)。具体做法:1、旅游准备(读)(1)谈话(出示准备的导游帽4顶)同学们,今天就由老师做总导游,带领大家通过国际互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