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顺畅地诵读课文,借助课文中的注释理解课文第1、2节中的字词并翻译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疏通并翻译课文第1、2节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耐心阅读文言文的品质重点难点:借助注释,疏通并翻译课文第1、2节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听说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师生互动,导入新课)了解作者与背景(先让学生互相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然后明确)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三、检查预习情况1.听写生字词并给加点字注音豁然开朗俨然阡陌交通垂髫诣太守(指名学生上黑板听写,并让其它学生进行订正)2.学生展示朗读情况四、学生分组自由阅读课文,力争达到背诵的程度(背一段时间后,指名学生自由背诵自己背上的句或段)参考资料,少熬夜!五、理解课文第1、2节(一)理解加点的字词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2.缘溪行:沿着3.芳草鲜美:鲜艳美丽4.落英缤纷:花5.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6.欲穷其林:尽7.夹岸数百步:溪水的两岸8.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9.便舍船:离开10.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1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1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13.阡陌交通:交错相通14.鸡犬相闻:听到15.其中往来种作:来来往往的人16.悉如外人:都、全17.黄发垂髫:指老人;指小孩(二)句子翻译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划着小船沿着小溪往前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翻译:渔人对这种美景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桃林的尽头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翻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只见那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6、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翻译: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六、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地背诵课文1、2节的词语注释和句子翻译参考资料,少熬夜!七、布置作业1.背诵已学课文部分的字词解释和课文翻译2.预习课文第三、四、五段板书设计: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弃官回乡隐居后称靖节先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继续学习,扫清阅读障碍2.能够顺畅地诵读并翻译课文3、4、5节过程与方法:1.通过预习,能够顺畅地诵读课文2.借助注释,疏通并翻译课文第3、4、5节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耐心阅读文言文的品质重点难点:重点:顺畅地诵读课文难点:借助注释,疏通并翻译课文3、4、5节教学步骤:一、检查复习1.听写1、2节中字词的注释2.抽查1、2节中重要语句的翻译二、继续疏通课文,理下列解加点的字词的意思1.乃大惊:竟然2.具答之同:“俱”,完全,详尽3.便要还家:同“邀”,邀请4.咸来问讯:全、都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6.不复出焉:从这里7.遂与外人间隔:不通音信8.无论魏晋:更不必说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10.皆叹惋:惊11.寻病终:不久1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13.此中人语云:告诉14、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15.便扶向路:沿着16、处处志之:做标志17.及郡下:等到18.诣太守:拜见19.寻向所志:先前20、欣然规往:打算21.未果:实现三、翻译下列句子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翻译:(桃花源中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村人)问渔人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参考资料,少熬夜!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翻译: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4、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翻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渔人他们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了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翻译: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6、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翻译: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四、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文言虚词第一组: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不足为外人道也:对第二组:之闻之:这件事忘路之远近:的渔人甚异之:这种景色具答之:他们第三组:其欲穷其林:那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他们的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渔人五、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1.描写桃花林景色优美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美景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描写桃花源的人们辛苦劳作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4.描写桃花源中的人们幸福生活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描写村里人热情风尚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6.写桃花源的人不屑与外人交往的语句:不足为外人道也参考资料,少熬夜!7.《桃花源记》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8.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未果,寻病终六、总结本课内容1、字词;2.翻译句子;3.理解性默写七、布置作业1、速读、背诵课文;2、记忆书下重要注解《桃花源记》教案2教材分析:《桃花源记》是1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它原是《桃花源诗》前边的“记”。文章主要通过对桃花源中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恬静淳朴的理想社会的虚拟性地描述,来表达作者及人民群众对和平安静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抗议和憎恨。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2、了解故事的情节及线索。3、认识作者通过描述“桃花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教学难点:认识“世外桃源”的虚拟性;认识作者通过“桃花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1、配乐课文朗读,辅以动画演示。2、师以《桃花源记》经百年苍桑而未衰的独特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基础回顾。1、给学生3分钟重温2、出示检测内容,a古今异议b译句三、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2、了解故事的情节及线索。3、认识作者通过描述“桃花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带着这些学习目标,齐背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师激发学生对陶及写作背景的求知欲。参考资料,少熬夜!2、出示陶渊明简介及写作背景。3、师延伸引导学生回忆陶寄寓同样思想的其它作品:《饮酒》、《归园田居》等,以加深学生对陶的思想及写作背景的了解。(完成目标1)五、自主活动:了解故事情节及线索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讨论并概括回答。2、师作积极性评价,并出示准确的情节概括(出示投影片)3、引导学生从情节概括中,梳理总结线索——渔人行踪。六、课文品析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从第一段中感受桃花林之奇美,体会故事开端所笼罩的神秘色彩,A忘路之远近——渔人已入迷离难辨之境B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能让渔人忘鱼而只见桃花。——奇C渔人甚异之——惊异2、自主活动:品读第二段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写桃花源内景色的句子是什么?(2)写桃花源人风貌的句子是什么?(3)作者在这一段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社会?注:在学生回答完第1、2题后,师有感情地范读“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学生闭目体会,达到身临其境,从而使其自己总结第(3)题答案——安乐祥和。3、创新自主活动:拓开想象空间,以渔人身份丰满第三段,接受记者(老师)的采访(目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充分感知桃花源人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1)自读课文——小组交流补充。(2)师将知识要点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采访语言”进行采访。A请问您在桃花源中都看到了什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B听说那些桃花源人也很健谈,你们都聊了些什么?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C在这样一个新天异地的桃花源中生活数日,你感觉那里的人与您生活的东晋有何不同?(3)师总结:从这一段中,我们看到了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桃花源人,可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这样一个安乐祥和的理想和社会真的会隐存于某一天地吗?4、自主活动:体会“世外桃源”的理想性、神秘参考资料,少熬夜!感和虚拟性;从而理解作者于此当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1)、自读第3段,并结合第1段,体会其神秘色彩。(2)、小组之间讨论:“世外桃源”存在与否。(3)、文章对于“世外桃源”的描述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注:在发言中,只要能自圆其说,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情感上。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是,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原来自认为遥不可及的愿望,经过百般付出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同学们我们一样可以!《桃花源记》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2、背诵课文。(二)能力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三)情感目标从中获得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教学重点1、疏通课文,理清结构。2、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再现桃源,理解陶渊明创作目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根据注释,试着翻译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疏通课文,理清结构。2、感受桃花源美好社会生活,讨论陶渊明写作目参考资料,少熬夜!的。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桃林”图片(播放PPT1-6),让学生欣赏,问:大家有怎样的感受?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世外桃源)它有什么含义呢?投影明确: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不遭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出示课题目和作者。(播放PPT7)二、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点击“陶渊明”链接到PPT13);2、写作背景(点击“桃花源记”链接到PPT14-15)。三、明确本文的学习内容(播放PPT8)共六方面:课文朗读、字词释义、课文结构、思考讨论、写作特色、文言知识。四、课文朗读点击播放“课文朗读”课件,学生跟读,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领会语气节奏。五、字词释义点击播放“字词释义”课件,结合学生课前预习,对各段中的重点字、词、句进行解释。(学生汇报)六、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