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3-07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891·3—7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000)(DZ/T0011-9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规范对地球化学普查工作的工作性质和测区选择,设计书的编写,野外工作方法,样品加工,野外工作质量检查,测定元素的选择和元素测定的技术要求,图件的编制,异常的评价和查证,成果报告的编写以及图件和资料的上交等方面作出了规定,确立了统一的标准。1.2本规范适用于地质矿产行业在矿产普查阶段中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也可供其他行业进行类似工作时参考使用。2工作性质和测区选择2.1地球化学勘查根据其应用于不同地质——找矿阶段的目的,涉及的面积和要求工作的粗细程度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性质的工作:a.区域化探(或称战略踏勘性化探),其主要工作目的是发现由成矿远景区(带),矿田和大、中型矿床以及某些地层、构造和火成岩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所引起的省的、区域的和局部地球化学异常。工作面积常常是数千平方千米或更大。常用工作比例尺为1:100000、1:200000或1:500000。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2点/km2、(0.25~l点)/km2或(0.04~0.08点)/km2;b.地球化学普查(或称普查化探),主要目的是在区域化探阶段已圈出的各类省的、区域的或局部的地球化学异常范围内,以及根据化探、物探、地质资料所圈定的找矿远景区内,进一步缩小寻找目的物(矿床、矿体或其他地质体)的靶区,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等。工作面积常在数十平方千米或更小——数百平方千米之间。常用工作比例尺为1:25000~地质矿产部1991-06-22批准1992-01-01实施·892·1:50000。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4~8点)/km2c.地球化学详查或异常检查(或称详查化探),主要工作目的为在区域化探和地球化学普查阶段获得的有意义的局部异常范围内查明异常和矿体的空间关系,以便为山地工程的定位提供依据。工作面积常在0.n平方千米或更小--数十平方千米之间,常用工作比例尺为1:5000~1:l0000之间,采样密度(土壤测量为例)(100~200个点)/km2,或200点km2。点线距为100×20m~500×20m。2.2地球化学普查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规范所指的地球化学普查,即是2.1中b类性质的工作,它是在1:200000区域化探、航磁和小比例尺地面物探圈出的异常分布区和找矿有利地区,以及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圈出的成矿远景区(带)中开展的矿产普查工作。是一项承上启下性质的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工作选区内已圈出的各类区域性异常及成矿有利的远景区,进一步圈定寻找目的物的靶区,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进一步开展化探或物探工作的详查地区。2.3就找矿目的而言,在已完成第二代1:200000区域化探工作的地区内,对于1:200000区域化探无异常反映的地区或虽有异常反映但和找矿无关的地区,一般不需要作进一步化探普查工作。在一些有异常显示的地区需要作进一步化探工作,但也不是都需要部署1:50000化探普查。有些1:200000化探局部异常经异常检查后即可直接部署工程验证,有些局部异常经异常检查后虽不能直接部署工程验证,但可以先采用1:200000化探单点样分析的办法以提高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信息密度。如果从单点样分析资料中已能提出作详查的测区时,也就不需要部署1:50000普查化探。只有当作单点样分析以后,仍出现如下情况时,才需部署1:50000化探普查。a.1:200000化探中出现成片密集的异常群或地球化学高背景带(区),这些异常群或高背景带被认为与有利的地质构造有联系,可能是一个重要成矿远景区时;·893·b.出现的异常或异常群涉及面积较大(数十~数百平方千米),且经1:200000化探单点样分析后仍不能对测区内的各局部异常进行客观评价时;c.需要寻找的矿床,以1:200000化探单点样密度(1~2点km2)认为不能控制而可能导致异常大量遗漏时;d.根据1:200000区域化探资料已初步看出可能有重要成矿远景区存在,但由于测区内水系密度不够,不能控制全部成矿远景区的面积或由于测区内分布有运积物、风成砂等外来沉积物覆盖,致使方法效果可能受到严重重影响时;e.局部异常涉及面积虽不大,但经1:200000化探单点样分析仍不能从资料中选出详查测区时。2.41:50000化探普查包括配合1:50000地质区调而进行的1:50000化探工作在内测区面积大小一般应根据1:200000区域化探的异常分布范围来确定,一般不一定按国际分幅确定测区面积和范围。2.5五十年代~七十年代曾作过1:200000路线金属量测量的地区,如果寻找的对象是Cu、Pb、Zn等以往的分析灵敏度已能基本满足要求的一些元素的矿化或矿床时,而且资料已进行重新整理,并认为整理后的资料能达到—定质量水平时,可以直接从中选择异常区部署1:50000化探普查测区。如果它们虽经重新整理但仍认为质量水平和可信度不高,不能用作1:50000选区依据时,或以往未进行任何区域化探工作,或以往虽然进行过区域化探,但资料残缺不全不能用作选区依据时,则应在拟部署1:50000普查的地区内首先部署1:200000区域化探,然后按2.2条规定选择1:50000化探测区。2.6已知矿区外围、地质调查或物探方法圈出的特别有利成矿的地区,如果没有区域化探资料作为1:50000化探测区的选区依据时,也可部署1:50000~1:25000化探普查,但测区面积不宜过大。3设计书的编写3.1设计书是化探工作的施工依据,—般应在工作之前由承担本·894·项化探普查工作的单位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书编写。3.2在编写1:50000地球化学普查设计书前,应作好如下准备工作:a.收集与测区有关的地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资料,特别是要收集和本测区有关的1:200000区域化探异常及异常查证方面的资料;b.研究在本测区内进行1:50000化探普查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依据。要重点研究本测区范围内的1:200000区域化探异常的特征、异常分布地区所处的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等。也应研究区内1:200000化探异常查证的有关资料;c.根据已掌握的前人在本测区内进行的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或岩石测量等情况,选择在本区进行1:50000化探工作的合理工作方法。如果测区从未进行过化探工作,或虽进行过化探工作但没有资料可供参考时,则应考虑在1:50000普查化探工作开工前组织少数人员到工区进行踏勘,同时选择若干已知矿区进行方法试验;d.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方法试验结果,在符合本规范规定的前提下,考虑在本测区内进行1:50000地球化学普查工作的实施方案。3.3设计书不仅是化探普查施工的依据,也是按质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的保证,同时它又是检查工作质量和工作进度的依据。因此设计书应提交上级主管部门审查,经上级批准后方能执行。设计书未经批准,不得施工。3.4设计书应包括的内容:a.工作任务:包括任务来源、目的与要求、选区依据与工作量;b.测区的概况:包括测区的地理景观、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点。前人工作及研究程度等;c.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要求:包括拟采用的野外工作方法及方法试验结果、样品中测定元素的选择及元素分析方法的选用、·895·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野外采样及元素测定的质量标准及质量检查、质量监控方法等;d.提交成果的内容与时间:包括计划上交的报告、图件等资料.提交时间等;e.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设备、材料计划、经济预算、组织编制和工作进度安排等。3.51:50000地球化学普查项目不论其测区面积大小都应单独进行设计书的编写。为配合1:50000区调地质调查或1:50000物探工作进行的1:50000化探普查也都应单独编写设计书。设计书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写。3.6在设计书的实施过程中,如发现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有重大变化需要进行修改或补充时,应提出书面修改补充意见报请原设计审批单位批准后实施。4野外工作方法4.1应根据测区的地质-地理条件选用最合适的化探方法。可供选择的方法有: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岩石测量、水化学测量、气体测量等。在一个1:50000图幅中或在一个成矿远景区(带)的几个图幅中,尽可能选用一种化探方法,以利于资料的对比研究和地球化学图的拼接。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经方法试验证明,确因条件不同,采用一种方法不能取得效果时,允许采用二种或二种以上化探方法。4.2水系沉积物测量4.2.1水系沉积物测量。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山区,是目前各种化探方法中成本最低、工作效率最高、效果较好的普查找矿方法。4.2.2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密度一般可在4个点/km2~8个点/km2之间选择。我国南方雨量充沛,水流速度中等山区,4个点/km2的密度已经足够。我国北方某些干旱山区,元素分散距离较短,采样密度应适当加密。在一些陡峻山区,由于水流湍急,矿化物质遭到冲刷,采样密度也应增加。4.2.3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物质一般常以淤泥和粉砂为主,一·896·般要求取-0.216mm(60目)或-0.172mm(80目)筛孔粒径的物质。也可根据找矿目的、矿种另行试验确定。为减少在一个测区内元素含量的跳动,采样物质一定要保持一致,要避免采集表层物质,以减少有机质及铁锰类物质的影响。在我国北方某些干旱、半干旱地区(如内蒙中部和北部的一些地区、甘肃北山地区等),由于普遍发育风成砂,采取常规的-0.216mm(60目)或-0.172mm(80目)的水系沉积物,不能获得明显的异常显示。在这类地区的采样应根据不同自然景观区采用不同的取样粒级,水系发育的中山区取样粒级为-2mm(10目),水系不发育的残山丘陵区为-4.69mm(4目)~+0.995mm(20目)和-0.108mm(140目)混合粒级。无论采用哪种过筛粒度,都要保证过筛后的样品重量不少于120g,如样品需作金的测定,则应不少于150g。4.2.4水系沉积物的采样部位应选择在河床底部或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之处,在间歇性水流地区或很少水流的干河道中应主要在河床底部采样。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中要选择在水流变缓处,水流停滞处,转石背后及河道转弯的内侧有较多细粒物质聚集之处采样。为了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应在采样点沿水系上下20~30m范围内进行多点取样.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样品。4.2.5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一般可采用地形图定点。先在1:25000或1:50000地形图上框出计划要进行工作的范围。在此范围内划出长宽各为0.5km的方格网。以四个方格(1km2)作为采样大格。大格的编号顺序自左而右再自上而下。每个大格中有四个面积为0.25km2的小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标号a,b,c,d。在每一小格中采集的第一号样品为1,第二号样品标号为2。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顺序进行编号。如在某1:50000测区内编号为3的采样大格中各采样点的编号如图1所示。采样点可预先设计并标绘在地形图上。在采样过程中允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修改,并将实际采样位置标定在图上。在野外实际采样点的定位,可根据地物、地貌标志确定或用罗盘交汇定位。定位误差在图上不大于2.5mm。为便于质量检查和异常·897·检查,原则上每个采样点均应留有标志,每条水系的最上游采样点必须留有标志。图13b13b23a13a23c13c23d13d2图14.2.6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点要求在全测区分布比较均匀。要尽量使绝大多数(90%以上)的采样格(大格)内都有采样点分布,使其不出现或很少出现连续5个以上的空白小格。当采用4个样/km2采样密度时,小格内样品数不要超过2个,采用8个点/km2采样密度时,小格内样品数不要超过4个。要求采用分布均匀并不是要求把所有采样点都布置在采样格子的中央,而是要求将采样点布置在每一个格子中能最大限度控制汇水面积处。因此采样点应尽量布置在地形图上可以辨认出来的最小水系(大于300m)——即一级水系的末端和分支水系口上。如果水系较长还应在水系的中间增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