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基于观察学习的写作能力系统化训练关注学生心理进行外部强化外部强化是指观察者表现出了特定的行为而受到他人的强化。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时下,关于写作能力训练序列构建的讨论不绝于耳:有人从文章体裁的角度进行分学段重点训练;有人按习惯培养、素材积累、实际写作的步骤进行分时段重点训练;有人从读、仿、创、评的教学常规切入进行分段教学。实际教学表明,这些看似可行的序列,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肢解了学生写作的心理过程。因此,加强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心理学研究,当是突破写作序列设计瓶颈的基本思路。“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词汇。而写作过程中的观察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对他人的写作行为进行的注意、保持、复制与动机强化。下面,具体讨论其要义与训练序列。一、写作注意过程——牵一“法”而动全身注意是反映人们对特定事物的关注与融入程度的心理学词汇。所谓“牵一‘法’而动全身”,指学生能完全沉浸在某种特定的写作方法之中。影响学生写作注意的学习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观察者的自身因素1.写作知识积累当学生缺乏知识积累时,教学就会变成对牛弹琴。在范文教学进行到特定的语段,需要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某种写法时,教师有必要针对这种写法进行提问,以唤醒学生的前期经验。比如,学习暗喻或借喻等手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说什么是比喻(明喻),什么是本体、喻体、喻词,使新知识的学习有据可循,进而使学生对相关写作知识形成框架。2.观察他人写作的目的明确的观察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当前的观察活动,找到需要学习的特定内容。课前明确任务与课中提示任务,都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的方法,有助于唤醒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二)观察客体——范文与作者的因素范文内容的筛选原则是,要考虑具体的写作教学,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章或句段。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其他文章或句段,让学生进行综合比较,从而突出写作中的本质内容,获取核心知识,舍弃文本的非本质属性。当代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偶像意识,这种心理将对写作教学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可将写作偶像分为三类:一是“大神”级的作家类,如鲁迅、朱自清;二是“明星”级作者,如全国作文大赛获奖者;三是“新星”级作者,如教师或写作优秀的学生。第一类对象的文章最适宜细嚼慢品;身边作者在时空与能力上与自己最接近,也最易让人产生写作模仿的动机。非常重视发挥身边作者的影响优势。二、基于观察学习的写作保持过程(一)看得清:示范过程须具体化教师要通过多个同类范例来相互印证写作规律,舍弃范文中的干扰信息,汲取其本质属性。展示范文要像电影中的慢动作,教师要让学生细细品嚼,并在关键字词处多作停留,让学生思考。有时,教师还要将似是而非的其他写作方法拿来让学生进行比较,使其在比较中进一步深化理解。比如,为了让学生明确借代这一写法,出示了三个例子。(1)“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2)我们要读点鲁迅。(3)上来的那个红领巾给老大娘让了座。让学生找出这三句话分别是用什么来代替什么,让学生分析总结出借代的基本含义。然后,出示新例。(4)园丁们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教师与园丁都具有辛勤劳动的特征,学生与花朵都具有需要关爱与充满希望的特征)(5)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分析得出:“苍龙”与“国民党”都具有顽固难对付的特征)最后总结:借喻与借代都是用一种事物来替代另一种事物,但借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只是有关联,没有相似性。(二)辨得明:示范内容须表征化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表征系统分为表象与语言两大系统。表象表征是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来替代性地理解相关内容,比如运动员回忆跳高动作建立的就是表象表征。语言表征对抽象的内容更具有促进理解与记忆的功能,比如,本体、喻体、借体分别表征了特定的语言内容,理解了它们,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新概念“借代”,并建立与旧概念“借喻”之间的联系。应该注意的是,表象表征与语言表征在必要的时候需要相互转化。比如,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你告诉问路者“向北走在第一个十字路口右转再走五十米”,他只要凭语言记忆即可。但如果他要先后去五个地方,这五个地方的位置最好用地图来标识。对抽象知识进行直观的标识,有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种种图式,提高学习效率。(三)记得牢:示范内容须复述人的记忆过程与电脑相似,人脑中未经编码的信息杂乱无章,在头脑中出现这些信息泡沫会导致“死机”;编码好的信息不加存储则难以持久,放在头脑的“桌面”上很快会被误删或破坏。经由注意输入、表征编码后的信息,要在头脑中形成长时记忆,还需要通过不断的认知与复述才能达成。首先,信息编码的过程如果存在不足,写作知识就不能为学生所理解,也很难进入记忆,当然就更难提取出来,因此,理解写作方法是重要的一环。其次,人对信息的遗忘都是先快后慢,因此,对写作知识的学习需要趁热打铁,某一写作方法必须适时提醒与复述。三、基于观察学习的写作过程生成过程是反映观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没有生成过程,就无法检验观察学习的成功与否。(一)仿写认为仿写训练成功的三要素是:目标制作清晰;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及时进行鼓励与强化。第三点尤其重要,下面具体论述。1.及时强化,促进生成经仿写生成的结果可以直接让学生读出来或者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教师适时进行强化(表扬与惩罚)可以促进该生特定仿写行为的延续或消退,对同班其他学生也能提供行动的参照系。2.分步推进,减少错误注意与保持阶段的操作,由于抽象性的东西比较多,学生往往会顾此失彼。仿写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允许学生出错,让学生逐步走向完善。3.不断反馈,逐步完善到了仿写这一步,学生所学内容如果存在问题,就会得到充分暴露。此时,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不断交流,其实是发起再观察与再保持的过程,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逐步完善。比如,某次作文训练的要求是“学会写开头”。在让学生观察他人的优秀习作,得出“文章的开头要简明扼要,能让读者瞬间把握文章主旨”的结论后,又提出要求“120字以内;并能很快看出文章的主题”,让学生练习写以“请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为题的文章开头,最终大部分学生完成了任务。(二)创新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模仿,创新就成了空中楼阁;创新是模仿的升华,没有创新,模仿就成了一潭死水。在上述仿写过程基本达到要求之后,增加了一个要求“让70%的同学感觉你的开头与众不同”,并展示了1篇优秀习作的开头。朋友,当你看见一堆堆垃圾如同小山,闻到一条条小河恶臭难当,听说一股股气体毒害人类时,你会有怎样的感想?如果是我,真想疾呼:“请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学生发现这个开头除了达到前两个要求之外,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手法,语言非常工整,读起来有气势,作者还通过提问来引发读者的共鸣,使文章增添生机。有学生在写作时直接借用了这个开头。朋友,当你看见一堆堆如同小山一样的垃圾,闻到一条条恶臭难当的小河,听说一股股气体正在毒害人类时,你会无动于衷吗?至少我肯定不会,因为我想对天大喊:“请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看得出,这个学生的表达基本上只是拾人牙慧,最终全体学生一致认定:第一个这样写的开头非常精彩,第二个再这样写就是套路,没有趣味了。最终,这个学生经过苦苦思考,不断修改,完成了新的表达。那天到乡下“洗肺”,经过城郊时,我惊呆了:刺鼻的气体裹挟着腥膻味——那边有个“生态”养猪场;翻滚的白烟令人窒息——那是一个制药厂!我不禁想问:生态与健康,都去哪里了?这一开头显然属于精品,创新意识与匠心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使环保主题呼之欲出。四、基于观察学习的写作动机强化过程在写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行为如果不被肯定,那他就可能无法继续这一行为;相反,如果存在积极的诱因,他就很有可能大胆地延续这一行为。(一)利用课堂充分实施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指当观察者观察到榜样的特定行为受到他人的强化(奖优罚劣)后,他的学习行为会受到影响。比如,小明只是观察到小强的良好行为被肯定,就有了拾金不昧的行为,这就是一种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的榜样是非常丰富的。比如,范文的作者就是最佳的榜样群体,我们说鲁迅的杂文写得如匕首、似投枪,他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学生就可能想,我即使达不到鲁迅那样的水平,但只要像鲁迅那样注意把文字写得深刻而且有力量,就也能在写作上有所突破。这样他就会把钻研鲁迅的文字表达放在心上。在观察学习的生成环节,当某个学生的某一写法因为受到教师的肯定而赢得全班掌声的时候,其他学生往往会特别关注这种写法。由于希望自己也能获得教师的肯定,所以他们也就具备了观察学习的动机,使得观察学习的热情被点燃。(二)关注学生心理进行外部强化外部强化是指观察者表现出了特定的行为而受到他人的强化。外部强化的形式多样,切忌千1篇律。具体来说:外部强化的手段可以是借助听觉接受的表扬,也可以是视觉形式的“竖大拇指”,还可以是视、触觉结合的“拍拍肩”表示肯定;外部强化的场合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墙报、家长会,甚至是微信群;外部强化的性质可以是一般肯定或大加赞赏,也可以是表示惋惜或提出必要的批评;外部强化的实施者可以是授课教师,也可以是其他教师,或者同伴、家长、邻居等。(三)帮助学生在观察学习中进行自我强化自我强化指个体基于明确的目标而自觉地培养与激发自己的热情。一名资深作家不会因为受到批评而伤心不已,因为他能定期进行自我强化。如果把写作的动机比作汽车的动力系统,那么,自我强化就是发动机与燃油,而别的强化手段相当于加在故障车上的几只推手或者一辆拖车。1.在外部强化与替代性强化中催生自我强化三种强化机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实现转换的。比如,教师肯定学生某句话中的某个词“可以与朱自清先生的写法相媲美”,学生会形成对自己较高的目标要求,今后要是写得不是太好的时候,他就会进行进一步的反思与评估,从而进行自我强化。又如,教师表扬A生的某种写法非常成功时,B生也在比较,内心会思忖“我也想这样写呀(替代性强化),而且我还发现了他的不足,所以我能写得比他更简洁、生动(自我强化)”。此时,自我强化就在替代性强化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了。2.让学生公开进行自我强化每个人最需要超越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形成对自己的目标与标准,可以让他们公开进行自我强化,如就自己写作的数量、质量与进度进行必要的自我强化。这是学生进行内在自我强化的一种过渡。因为公开的自我强化可以得到他人评价的印证,使学生的自我感受不致走得太远。渐渐地,学生就能自己主宰写作的方向,“学做最好的自己”。“文章有法”,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模仿,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教”。“文章无法”,“无法”是为了突破“陈法”,让学生在写作的世界中天马行空、享受乐趣,写作指导中教师需要具有“不教”的意识。“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如果我们把“躺、坐、立、走、跑”当作人类生活姿势的一种序列,硬性规定孩子每两年须学会一种姿势,这样内在的严密逻辑顺序就会被外在的机械程序打乱——三岁儿童即可小跑,为何非得等到八九岁才练习跑呢?即使是看上去最简单的“躺”,又有多少人百分百学会了健康地躺呢?上文所述的初中写作教学序列,同样只是一种内在的、隐性的、灵动的逻辑顺序。将这种序列摆出来外显化,并不是要将其设计成一张教学程序表,而是希望教师能在实际操作中将其融入教学潜意识,让其原理悄无声息地流露,并逐步浸润学生的写作思维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