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简介葛文城2002年夏前言:有关教育理念理念、教育理念理念理性的观念。较之一般所说的“观念”,更具思辨性。教育理念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追求的教育理想,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对教育具有指导意义的、前瞻性的教育观念教育新概念及新的目标联合国教科文雅克·德洛尔主席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和发展”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获取理解的手段——终身学习的基础学会做事:一种能力——实践所学的知识,适应未来工作——对自己所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懂得人类的多样性,认识自己,发现他人,培养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生存和发展: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环境教师的职责——角色认同(1)从终身教育的立场和当前人类知识的现状来看……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的回答: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师的职责——角色认同(2)教师的作用目前正在发生变化。权威式的传递知识的办法正在通过花费更多时间判断学习者的需要,推动和鼓励学生学习,考核所获得的知识等办法加以补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师的职责——角色认同(3)在驯化教育中,不能说,人有什么可以认知的对象,而只能说,他已经具有了完整的知识,并把他传递给受教育者。在解放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完整的知识而只有可以认知的对象,而这种对象在认知过程中作为主体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联系起来。在驯化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总是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在解放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保罗·弗雷尔:《不平常的教育思想》,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文件(197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摘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摘录)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一、地理课程理念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6.构建学习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①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他们生活及与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常识性知识)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目的: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帮助、指导学生“学会生存”奠定基础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②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环境行住食衣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③——生活中的地理例举衣:穿衣与当地气候及天气变化的关系食:食物与当地农产品、当地的气候以及当地生活传统的关系住:住房与当地气候及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行:辨别方向,选择行进的交通线路,到另一地方去所需准备的服装,以及传统的交通工具等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①地理课程提供给学生地理知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侧重普及性和基础性地理知识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目的: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②⑴获得最基础的地理知识其中包括:理解地理概念综合分析地理特征了解各地理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初步了解某些地理现象的成因初步掌握透过某些地理事实揭示其地理本质的方法:并能从中归纳出相关的地理规律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③⑵初步了解地理研究的技术手段了解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初步了解地理研究的现代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究方法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④⑵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科学研究能力其中包括:信息素养问题意识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与综合思维创新精神与地理实践能力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预测地理环境发展演变的能力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指导学生“学会学习”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目的: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开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目的: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同时为学生掌握未来学习方法奠定基础6.构建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学生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地球的基本知识,运用地球仪、读图、使用地理图表、观察、调查统计及其他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归纳区域特征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2.过程与方法感知地理事物——形成地理表象;收集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了解地理事物分布、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运用地理概念、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信息和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地理的兴趣,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地理国情、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尊重不同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全球意识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三、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地理(7—9)年级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总论分论总论分论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区位与分布区域联系与差异海洋与陆地气候居民地区发展差异疆域与人口环境与资源经济与文化地理差异乡土地理环境与发展地球与地图内容结构框架•内容标准的组成部分(1)标准:是以行为目标方式、或者用体验性与表现性目标方式进行陈述的具体内容目标。这是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行为目标常用词汇(词组)举例:1.结果性要求1)知识方面①了解水平——包括再认识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例;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如,说出、描述、举例、识别、知道等。②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才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理、区分、扩展;提出证据;收集、整理形象等。如,解释、说明、比较、理解、归纳、判断、收集、整理等。③应用水平——包括在新情境中使用的抽象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如,应用、运用、设计、评价等。☆行为目标常用词汇(词组)举例:2)技能方面①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如,模拟、模仿、重复、再现等。②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活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如,绘制、测量、查阅、计算等.③迁移水平——包括在新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再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等。如,联系等。☆行为目标常用词汇(词组)举例:2.体验性要求①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如,感受、体验、体会、常识、感知、寻找、交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等。②反映(认同)水平——包括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出相应反应等。如认同、接受、欣赏、关心、重视、尊重、爱护、珍惜等。③领悟(内化)水平——包括形成相对稳定的态度;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如,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增强等。•内容标准的组成部分(2)活动建议:是提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内外地理教学活动建议。教师既可以选择建议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活动,也可以完全自己设计活动进行组织实施。这是完成地理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之一活动建议举例:制作模型演示组织辩论会(演讲会……)搜集图片(资料)……展示参观模拟旅游以……为主题,出板报……•内容标准的组成部分(3)说明:进一步解释标准中——1)与以往地理课程相比变化较大的内容2)体现重要创新理念的内容3)概念或表述尚欠明了的部分四、实施建议包括:1.教学建议2.评价建议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教材编写建议1.教学建议1)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2)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3)重视地理进行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出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合适神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有巨大发展潜能、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预测人之间有巨大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独立于教师意识之外、是学习的主体、是责权的主体)关于地理教学方式方法(1)要求改变过去教师一讲到底,或教师问学生答的简单的问答式的(所谓“启发式”)教学方式,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围绕学习主题,创设一种情境,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启发中引导学生学习。关于地理教学方式方法(2)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能力培养转变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研讨(讨论或辩论)式学习[附]研究性学习课程①研究性学习: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运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