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王云峰讨论的主要问题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现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策略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语文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学科改革,而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语文课程改革,既要关注语文学科内部的矛盾,又要看到这些特殊矛盾背后隐含着的基础教育发展中的普遍矛盾1.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的认识——工具与人的分离忽视母语学习的特点——语文与学生生活的分离学习方式的误解——重视传授与接受,忽视体验与建构评价方式的问题——单一化,重结果轻过程2.基础教育课程总体上存在的问题1996—1998年的调查对全国9个省市城镇和农村的16000名学生,2000名校长、教师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大部分委员,对1993年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进行了问卷、访谈调查校长、教师认为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的目标校长教师0%10%20%30%40%50%校长教师基础知识与技能公德政治信念分析解决问题健康劳动态度与技能自主创造动手能力美的态度表现搜集利用信息校长与教师认为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校长(%)基础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信念动手能力公德美的感受与技能自主创造搜集利用信息健康劳动态度与技能746246331917173331521121183443教师(%)教师之间经常谈论的教学话题0%10%20%30%40%50%60%1知识与技能解题技巧智力发展创造性情感态度个性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校长和教师认为学生以被动接受方式学习的比例79%90%0%50%100%小学初中关于评价经常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次的百分比0%20%40%60%80%经常公布成绩经常排名次城市小学城市初中乡村初中学生对公布成绩、排名次的感受(%)0%10%20%30%40%50%60%小学初中紧张害怕讨厌喜欢北京市1200名学生语文学习调查8492969092959795957580859095100小中小高初中不喜欢学语文不喜欢写作文语文学习主要靠死记硬背国际比较研究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提出:“美国学生在4、8、12年级毕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付挑战”,最近特别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1999年英国颁布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强调:四项发展目标:精神方面的发展:自我成长,发展自己的潜能,认识优缺点,具有实现目标的意志;道德方面的发展:明辨善恶,理解道德冲突,关心他人,采取正确行动的意志;社会方面的发展:理解作为集体和社会一员自身的权利与责任,人际关系的能力,为了共同的利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文化方面的发展:理解文化传统,具有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六项基本技能交流数的处理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四方面共同的价值观:自我:认同客观存在的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养成自尊心和自制力。人际关系:承认自我与他人生存和发展的相互依赖关系,尊重他人,诚实、可信、自信。社会:追求自由与正义,维护权利与法的尊严,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重视公民的责任和家庭,尊重宗教和文化的多样性,积极参与民主生活。环境:把由社会和自然共同构成的环境视为生命和变化的起源,对未来和可持续发展抱有责任感,理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努力保持自然的平衡性与多样性。韩国1997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强调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亲身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000年台湾基础教育新课程3大关系、10项能力:人与自己:强调个体身心的发展1.增进自我了解,发展个人潜能。2.培养欣赏、表现、审美及创作能力。3.提升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能力。人与社会环境:强调社会与文化的结合4.培养表达、沟通和分享的知能。5.发展尊重他人、关怀社会、增进团队合作。6.促进文化学习与国家了解。7、增进规划、组织与实践的知能。人与自然环境:强调自然与环境8.运用科技与资讯的能力。9.激发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10.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台湾即将推出的新课程把人、自然、社会视为有机整体,用一种整体论的视野规划新课程的目标体系。世界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比较引发的反思——学生发展方面优势知识技能解题能力勤奋与刻苦问题实践能力创造性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人生观与价值观几点认识优势与问题同样突出我们的优势正是西方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问题正是西方教育的优势无论优势还是问题,都与文化背景有关我们需要认真分析我们的优势与问题从社会发展的要求看,我们面临更大的挑战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国际竞争环境中的我国现实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着严重的隐忧1979—2000年,年均增长9.5%。199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7位,仅次于美、日、德、法、英、意;到2000年末,中国与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已大体相当。中国的谷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猪牛羊肉、电视机、化肥、水泥、钢等产量居世界第一,发电量、棉布、化学纤维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年发明专利占世界专利申请比率0.453.1914.5419.1802468101214161820中国韩国美国日本三维柱形图1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专利为例,1995年以来,国内发明专利集中在家俱、家庭日用品、测量测试等领域国外专利则集中在有机化学、医药化学、信息技术、航天技术、超导技术等高新技术方面我国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40,每一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原材料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几倍,乃至十几倍;社会最终产品仅占原材料总投入的20~30%。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目标之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目标之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目标之三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目标之四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目标之五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的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目标之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立三个维度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完整体现语文素养的要求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过程与方法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新的目标构成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重视语文学习对学生精神影响,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突出语文的实践性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注重语感和积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更新学生观和学习观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承认学生既有经验的存在承认学生经验的获得过程(即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而非经验的简单平移过程。学生是学习是通过不断地“同化”和“顺应”过程,将他人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的过程,是一个经验的重新组织过程。经验建构的故事经验建构的结果故事说明的问题儿童对事物的认识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经验的获得过程(即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而非经验的简单平移过程。学生是学习是通过不断地“同化”和“顺应”过程,将他人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的过程,是一个经验的重新组织过程。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改变教师的角色,教师不再是课程“忠实的执行者”,而是课程创造性的实施者和积极主动的建设者。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倡导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二、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现状2003年对课程改革实验区的调查29个省市自治区39个实验区的1104位实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40%初中教师,60%小学教师召开了66次各种类型的座谈会。调查结果认同课程改革理念的比例达到97.4%认同课程目标的比例也很高:识字与写字目标的认同度为91.6%阅读目标的认同度为93.7%写作目标的认同度为91.2%口语交际目标的认同度为93.8%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认同度为91.4%存在的问题语文课标中的基本理念在多大程度上能得到贯彻和落实小学教师中有4.9%的人认为理念能完全得到贯彻和落实;有83.8%的人认为理念经过努力能较好地实现;有11.4%的人认为理念实现的难度比较大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相脱节教师的工作压力加大对教学评价改革存在较大疑虑教学改革中简单化、形式化的倾向存在教师的发展成为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6月,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主要是文句上的修改,基本理念没有变化。修订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保障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关于识字与写字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基本原则: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小学三个学段的目标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兴趣、习惯和能力是关键拼音定位于辅助工具关于阅读教学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常见修辞格),但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更不应要求学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