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有关资料:作者和背景精编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最后一课》有关资料:作者和背景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最后一课》有关资料:作者和背景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最后一课》有关资料:作者和背景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有:《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星期一的故事》《小福罗蒙》和《大利斯勒》等。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容克地主的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摘自金留春《爱国主义的颂歌》,载《课文分析集》第二册147页)《最后一课》有关资料:作者和背景2作者:余映潮[教例简述]这是《最后一课》的每一个教时,学生已经预读课文,了解过课文故事中的背景。第一个教学环节:阅读,思考。(15分钟)思考题: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阅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见解。自读课文15分钟,并拟出发言要点。(学生活动)第二个教学环节:讨论,朗读。(30分钟)参考资料,少熬夜!1、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2、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②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课文七处点至韩麦尔先生的爱国。)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3、讨论,点拨。作者为什么样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教师点拨: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千万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评析]作为中小学教材,《最后一课》在我国已大半个世纪的历史。它的教学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于是像许多名篇1样,在设计教案时往往让人翻来覆去,颇费踌躇。但此教例很有个性特色。切入的角度好。教师扣往作品“一点两线”(“最后一课”的激情点和两个人物的思想发展线)这一艺术构思,开课便切入到一个主要人物身上,一线以串珠,相当成功地拎起了一连串的教学内容。讲析的角度好。教师变逐段讲析为选点突破,将选点突破设计成多角度透视。通过“韩麦尔”这个点,不仅立体地多侧面地透视到人物的方方面面,还透视到课文的人物塑造艺术、参考资料,少熬夜!结构艺术,主题表达艺术。这又是一个角度的“一线以串珠”。控制的角度好。教师设计的线条明晰,引导学生从三个侧面理解人物形象。对初一的孩子们来说,这叫适度。从教师把握的讨论内容看,具有相当的精度,从教学内容来看,有着较大的浓度。整个教例显得丰满、流畅,对“韩麦尔”的讨论联结着每一个教学步骤,这也是“一线以串珠”。从此教例看来,名篇教学的最佳意境似乎应该是:在明快单纯的教学视点中激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最后一课》有关资料:作者和背景3最后一课教学目的一、学习通过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二、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机学好功课。教学设想一、重点和难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如:为什么不许教法语,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要穿上礼服……)。二、教学中要着重抓住:1.对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的分析。2.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指导,要求读得有感情,进一步加深感受。3.注意省略号、破折号以及某些感叹号所表示的意思。4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三、结合作文《记一堂生动的课》,要求学习本文写法,紧扣生动一词,写出课堂的环境气氛,老师的外貌、动作、语言以及同学们听课时的情景。四、教时安排,三教时。五、预习:1.分29节,根据上学途中、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分成四段。2.能正确地读课文,用几句话简要地讲出全文大意。3.查字典,为带点字注拼音:思量捂耳朵诧异哽住祈祷4把预习中弄不清楚的地方写在小纸条上,课前交给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讲读中有机地插入讨论、解决。)第一教时教学要点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参考资料,少熬夜!二、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全文脉络,了解全文大意。三、学习(1一10)节。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板书课题。二、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结合课文注解①、④、③)。都德,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要学生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井提出分段意见,然后由教师归纳,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6节)上学路上;第二段(7-10节)上课之前。第三段(11-23节)上课经过;第四段(24-29)宣布散学。教师提请学生注意:分段方法比较灵活,不必拘泥,只要言之有理。(参前)三、读讲课文1.指名读(1-6节)要求学生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活动。提问: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有几个原因?学生答后教师归纳提出:况且是连词,用来进一步说明情况。这里表示一共有两个原因,小弗朗士这天迟到了,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学,再说野外的景色又是那么地吸引人。连……也句式强调最起码的条件也达不到,一个字是起码的条件。提问:沿途有哪些景色吸引了他呢?答案:(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婉转地唱歌;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有趣多了。)教师归纳指出:暖和晴朗的天气人人喜欢,画眉是鸟类中唱得最好听的,两个那么一个婉转强调了环境的美好,看土兵操练,更是小孩子最喜欢看的。这样的环境当然比关在教室里学那种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有趣多了。但小弗朗士还是能管住自己,还是到学校了。他不是走,而是跑去,是急忙地跑去。明知迟到了要挨骂,明知老师要检查功课,还是急忙向学校跑去,从这些看来,小弗朗士对学习、对纪律还是比较重视的。提问: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他能管住自己?学生答后归纳:(1)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跑边猜测,没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不停步。(2)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参考资料,少熬夜!小结:(1)这一段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朗士有贪玩的一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2)文章写到普鲁土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向我们暗示了时代背景。(3)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并未直接写出,这不仅使行文一气贯串,避免了东拉西扯,又使读者产生了悬念,有力地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齐读(1-6节),并作指导:(1)那么……那么……婉转操练多管住跑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2)第四节中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井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3)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为拖长。2.读讲(7-10节):指名读课文,读前提请同学注意:到了学校,小弗朗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读后正音,提问:学校气氛与往常有哪些不同?学生答后,教师启发学生共同归纳:小弗郎士到校发现了一系列不同往常的情景:(1)平常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是安安静静的;(2)平时对学生要打要骂十分严格的老师,今天很温和;(3)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礼服;(4)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臾老头儿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课本。小结:这一段通过对比写了教室里不平常的严肃气氛。这气氛使小弗郎士吃惊,也引起了读者一连串的疑问,引人入胜,使小说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同时,它也告诉读者,人们对这最后一课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这种写法能够紧紧地把读者吸引往,值得学习。四、作业:1.抄写词语:捂诧异哽祈祷喧闹郝叟踱2.说说下列各组词义有什么不同:平静摊开操练视察肃静推开锻炼观察安静3.认真读课文,为11-23节分层次,并找出各层大意。第二教时教学要点讲第11-23节。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复习:1.从到校时的情景看,你觉得小弗朗士是怎样一个人?参考资料,少熬夜!2.教室里那天有哪些不平常的严肃气氛?(答案见上一教时教案)二、引入新课: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平常的事?1.指名读第11节。提问:韩麦尔先生的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你觉得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答案:前一个最后表现了他沉痛及愤慨的心情,后一个最后提出了希望用心学习的原因,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提问:韩麦尔先生讲话的态度是又柔和又严肃又……又联系并列着的两件事,对谁柔和?为什么严肃?答案:韩麦尔先生对孩子们充满了爱,所以态度柔和,但宣布的是一个十分沉痛的重大消息,所以又很严肃。指导朗读:以沉痛愤慨的语气,柔和而又严肃地读韩麦尔先生的话,把重音放在最后一次……德语……明天……最后一堂……多多用心。2.引入学习第12-16节(听了这样一个消息,小弗朗士思想上有了哪些变化?)指导朗读第12节要把万分难过的心情读出来,(不仅难过,还有愤激的心情)把重音加在啊……坏家伙……这么一回事,让学生轻声自由读第12-16节,体会当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讨论后小结:小弗郎土当时的心情变化是愤激→难过→懊悔→对祖国的语言、历史的热爱→对老师的深切同情和爱戴。提问:-第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呢?讨论后小结: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地工作了40多年,却要被无辜地赶走,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但又岂只是敬爱呢?里面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指出:(1)第13、15节都是名词性的偏正词组(独语句)。它们比一般陈述句具有更为强烈的感情。(举例:你这个坏蛋!与你是个坏蛋!多么灵巧的手啊!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