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第二课时教案(最新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湘夫人》第二课时教案(最新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湘夫人》第二课时教案(最新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湘夫人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三、教学步骤:一、导入我们刚刚学过屈原的《离骚》,从中感受到作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1篇诗歌《湘夫人》。二、常识介绍(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参考资料,少熬夜!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三、讲解诗歌。(一)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二)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课文。(三)内容评析。1、师问: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生答: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2、师问: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生答:讲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3、师问: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生答:幽怨哀婉4、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师问: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现在我们朗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生答:“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2)因情造景,象征寓意。师问: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生答:“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生答:因情造景,象征寓意。师问:第三段中还有这样一句,找出来?生答:“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师问: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参考资料,少熬夜!生答:白薠白芷兰草辛夷薜荔杜衡杜若石兰。师问:“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为什么要采香草送给姑娘?生答: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5.主题研讨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板书情景交融歌颂爱情追求理想香草美人湘夫人教案【第二篇】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屈原,了解楚辞和楚文化的特点。2、了解湘君对爱情不懈的追求精神,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3、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并掌握“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的写作技巧。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并掌握“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的写作技巧。2、掌握《湘夫人》体现出的的艺术特点。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导学:我们在高中学过屈原的,从中感受到作者“”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1篇诗歌《湘夫人》。《湘夫人》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开头几句是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这首诗就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而境界是非常唯美的,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芷……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这就是楚辞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一、常识介绍(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参考资料,少熬夜!人。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二、诵读指导1、此诗为男(湘君)女(湘夫人)对唱的乐歌。2、诗中“兮”字是衬字,无实义。在句中,将王言句分为前三后二两个节拍,或将四言分为前二后二两个节拍。3、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渚眇罾潺袂汀遗搴三、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课文。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1)帝子降兮北渚(2)与佳期兮夕张(3)罾何为兮木上(4)蛟何为兮水裔(5)葺之兮荷盖2、找出第三段中和“蛟何为兮水裔”中裔意思相同的两个字3、能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参考资料,少熬夜!(1)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2)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3)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4)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导思:1.提问: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2.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一、融情入景,以景染情。1、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现在我们朗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二、因情造景,象征寓意。2、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3、第三段中还有这样一句,找出来?(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4、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5、“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为什么要采香草送给姑娘?传统诗歌意象歌谣:诗歌意象有规律,把握技巧好记忆。杜鹃猿啼话凄凉,雨打梧桐离别意。冰雪蝉鸣喻高洁,凌寒坚韧松梅喻。挺拔翠竹亮节风,斗雪菊花傲骨义。落日黄昏迟暮感,流水落红伤春去。红豆寄寓相思情,送别长亭共短亭。羁旅驿站游子意,望月听笛乡情浓。蓑衣斗笠指隐士,渔樵垂钓闲适情。鸳鸯连理生死恋,孤城关山戍卒行。补充内容:所谓的“比兴”则是《诗经》中常见的艺术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也就是叙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比方。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借物咏物。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又如《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自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而屈原在他的《离骚》则进一步地继承和发展了“赋比兴”的的手法。屈原把《诗经》原来的比兴材料,如草木、鱼虫、鸟兽和风云雷电都赋予了生命,让它们活动,甚至让它们有人的意志,用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到了后来,“比兴”就具有了诗的寄托之意。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在这首诗中又寄托了他怎样的情感?参考资料,少熬夜!导练:一、背诵这篇作品。二、完成课后题第四题2、3小题。三、完成课后第五题。湘夫人教案【第三篇】一、教学目的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3.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三、教学步骤:一、导入《长恨歌》未完部分,要求学生明确《长恨歌》主题,并谈谈自己欣赏的语句。接着学习同样抒写爱情的《湘夫人》。二、知人论世:(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屈原的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