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师德修养)第一部分 前言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为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改革,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通过统一制定师德修养、班级管理、专业发展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分科制定学科教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各地分类、分科、分层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师德修养在教师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推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相关文件精神,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师德修养)》(以下简称《指导标准》),主要目的是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中进一步突出师德建设,开创新时代师德教育的新格局,激发中小学教师的道德自觉,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筑牢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底线,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一大批“四有”好老师,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指导标准》基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与生活需要,着眼中国学2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未来国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明确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导向,建设系统连贯融通的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的内容框架和培训课程体系,注重遵循师德养成的内在规律,着力提升教师师德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指导标准》是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师德培训工作的重要参考,是各级教师培训机构、教研机构以及中小学校设置教师师德培训课程、开发和选择中小学教师师德培训课程资源的基本依据,也是中小学教师规划个人专业发展、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行动指 南。一、基本理念《指导标准》秉承“价值引领,确保方向”“遵循规律,知行合一”“学生为本,立德树人”“系统设计,循序渐进”的理念,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教师素养总体要求,强调以“四有”好老师指标体系为标准,遵循师德发展规律,适应和引领教师成长需求,系统、分类设置有针对性的研修主题,制定目标导向和实践导向相结合的培训课程。(一)价值引领,确保方向师德培训应注重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贯穿于师德养成的全过程。引领教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教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确保教师以“德”为核心的正确发展方向。发扬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职业魅力,使教师切实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二)遵循规律,知行合一师德培训应遵循师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相统一的发展规律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中感悟、践行与升华的实践规律;应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师的主体性。既要提升教师的师德意识,激发教师的师德情感,更要使其养成师德行为。3要避免机械“灌输”、搬弄概念、照本宣科。应准确把握师德养成规律与教师群体的特点,强调案例培训、实践体验、浸润式研修,启发教师既要“学出来、悟出来”,更要“做出来、传下去”,做到师德的知行合一。(三)学生为本,立德树人师德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以德育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高尚师德是教师育人能力发展的关键,提升教师育德能力是促进师德发展的内在引擎,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师德培训要帮助全体教师深刻认识、科学把握学校各项工作的育人功能和育德价值,通过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践行师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科教学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重要途径。师德培训应引导教师以学科本体知识为突破口,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操作、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内容,合理挖掘教学内容和载体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实现学科教学中的德智融合。(四)系统设计,分类实施师德培训的对象为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师德培训应做到学科全覆盖、岗位全覆盖,形成一个师德全员培训体系。要根据教师群体的整体特性,系统规划和设计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师德培训课程;根据不同教师群体的特点和岗位等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分批次的师德培训;基于跟踪、调研、观察和分析,以及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积极性、深入性和实际获得等情况,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教师需求的课程;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既要关注不同教师群体职业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更要聚焦师德现实表现与社会期望落差较大的方面。二、设计思路《指导标准》强调充分反映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立足我国师德建设文化传统,结合我国当前师德建设实践,吸收国内外中小学师德建设的经验,开展以教师为本、分类实施的师德培训。(一)立足时代,政策引领师德培训要充分反映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4求,把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要引导教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根本追求,以坚持素质教育、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理想为自觉使命,以献身教育事业、勤于自我修炼的人生理想为发展目标。要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 者。(二)传承文化,内外兼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涵养师德的活水源泉,师德培训应注重引导教师自觉、充分地挖掘和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传承和发展师德灵魂。要引领教师在继承优秀传统师德的基础上,将中华美德创造性地转化为自身精神和内在涵养。要切实加强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做到以德养德、以德促行。要在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提升育德能力,培养自己的文化自信。(三)教师为本,分类实施师德培训应坚持以人为本,心中有教师,注重师德养成的规律以及不同阶段和地区教师的实际需要。《指导标准》根据师德养成的规律与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构建了包含A、B、C三类师德培训课程。其中,A类课程是必修的通识性、基础性课程,重在明确教师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与要求;B类课程是基于学科育人与课堂实践的拓展性、体验性课程,重在激发教师对师德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感悟与自我升华;C类课程是以问题解决为出发点的专题化、特色化课程,重在促进教师在教学生涯中自觉践行高尚的师德行为。对于三个层级的课程,尤其是B类和C类课程的建设,各地可结合自身实际,自行设计,互相借鉴,资源共享。三、框架内容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培训课程的内容框架,以“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为一级指标,以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为指导,以国内外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理论与实践成果为参考,共包含12个二级指标。其中,“理想信5念”包括爱国爱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道德情操”包括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廉洁自律;“扎实学识”包括严谨治学、科学施教、与时俱进;“仁爱之心”包括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公平公正。从这些二级指标中又分别或交叉细化出28个研修主题(详见表1),教师培训机构可以围绕各研修主题设计相应的课程专题。表1 师德修养培训课程的框架内容与研修主题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研修主题理想信念爱国爱党国家认同中华文化国际视野爱岗敬业教育理想守护生命乐于奉献诲人不倦生涯规划道德情操为人师表榜样示范人文素养团结协作集体意识师生平等同伴合作家校协同廉洁自律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严于律己6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研修主题扎实学识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科学施教遵循规律因材施教与时俱进勤于学习实践创新仁爱之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严慈相济关怀入微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处事公正续表7第二部分 培训目标与课程依据第一部分师德课程培训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框架内容,遵循师德养成及师德培训的规律,本《指导标准》强调以培育和造就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目标,设置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合理、管用、接地”的新时代师德培训课程体系。《指导标准》在各研修主题下列举了若干课程专题,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参照实施。分属于各研修主题的课程专题,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积累、逐步完善,其开发与实施需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各地应充分发挥自主建设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一、理想信念(一)爱国爱党1.培训目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制度的内涵,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学习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传统习俗。——培养法治精神与法治意识;明确中国方案、中国成就与世界发展的关 系。2.培训课程研修主题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编号课程专题内容要点课程类别1-1-1十九大报告精神解读准确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的历史定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征程与新方略等内容的全面阐述,引领教师不断增强对党情、国情、民情的认识,激发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A8编号课程专题内容要点课程类别1-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与丰富内涵深入领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的精髓,明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引导教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A1-1-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统一”的要求,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A1-1-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危机意识与全面安全意识,建立对国家总体安全的系统性认知,增强教师应对各类安全事件的认识与管控处理能力。引导教师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注重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整合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与危机意识A1-1-5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问题与应答结合新时代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大的理论问题与时政要闻,深刻解读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问题与应答。引导教师思考一系列应答背后的思想内涵,推动教师以人为本,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B1-1-6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革命老区、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承载革命文化和精神的历史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追溯革命光荣历史,感受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激扬教师的家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C续表9研修主题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号课程专题内容要点课程类别1-1-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渊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在教育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A1-1-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内容、表现及实践价值等A1-1-9地方乡土历史文化概览地方乡土历史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乡土文化对一个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