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阶段体育课程内容构建姓名:潘雪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体育教育指导教师:周兵20070521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阶段体育课程内容构建作者:潘雪峰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蔡士凯“自主探究—合作”性体育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调查与实验研究2006体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会引发体育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教学方法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此研究者以建构主义的有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前教学实际,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进行理性构思,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法-“自主探究-合作”性体育教学法。关于“自主探究-合作”性体育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情况,此研究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调查研究部分根据自编的《中学生体育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对江苏省常熟市练塘中学的初中生、高中生的体育教学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初中学生138名(男生68名,女生70名),高中学生139名(男生名96,女生43名),共277名;实验部分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以“自主探究一合作”性体育教学法和常规性体育教学法为教学手段,以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汪晓赞博士研制的《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为测量工具。以江苏省常熟市练塘中学的122名(男生60名,女生62名)高一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连续8周的实验研究,探讨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手段对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产生的影响,目的是为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和为建构的“自主探究一合作”性体育教学法积累资料,从而来验证此教学法理论建构的可行性、科学性。通过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比较喜欢。(2)在现行体育课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作为教学法能够达到有效统一。(3)“自主探究-合作”性体育教学法与学生喜欢体育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4)中学生希望体育课中增加实施“自主探究-合作”性的体育活动的机会。(5)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性体育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6)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性体育教学法能够提高高中生运动参与程度和对体育的关注程度,特别在自主与探究学习方面有积极影响。(7)“自主探究-合作”性体育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2.期刊论文苏方亮浅谈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路-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2)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笔者就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做了较为深入地阐述,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3.学位论文纪伟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2007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使得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课程论为理论指导,以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对我国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1、体育课程改革在过去的五年多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精神已为广大体育教师所熟知。2、“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被大多数教师认同,并表示要付诸实施。教师们普遍要求课程开发权力下放。3、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被体育教师所熟知,但实际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只有较少的学校已进行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4、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众多,但大多数集中于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上,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体育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惰性。另外,对于学生课程开发积极性的重视程度不够。5、体育校本课程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体育学习体验水平,促进他们的体育学习水平提高。但初中学生的水平提高幅度不明显,没有高中学生提高幅度大。初高中学生体育学习体验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6、体育校本课程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健康意识及行为,且对于高中学生的作用要好于初中学生。初、高中学生在健康意识及行为的提高方面没有性别差异。7、体育校本课程可以提高中学生的体育活动坚持性,且对于高中学生的作用要好于初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后,初中学生体育活动坚持性的性别差异消失,而高中学生在该方面出现了性别差异,男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坚持性要好于女生。8、体育校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并不明显。9、体育校本课程对于转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对高中学生的效果要好于初中学生。在学生体育学习态度转变这一维度上,初、高中学生均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通过对两所实验学校的个案研究,为我国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提出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1、进一步加强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培训工作,使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得到更深层次的认识,使他们对“三级课程管理”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2、加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研究,增强学校及体育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学习,提高他们对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3、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形成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合理过渡;对课程开发学校给予相应的指导意见和支持,认真落实三级课程管理。4、加强资金投入,对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资金应尽量予以满足,从经费上对开发活动以支持。5、加强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其他科任教师、家长及社区其他人士的交流与沟通,调动各方力量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服务。6、体育校本开发过程中要征集各方面,特别是学生的意见和建议。7、体育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要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8、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应进一步加强。4.期刊论文容雅峰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2)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与实践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体育教学也呈现出各种新的问题和矛盾.如何把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体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理论或者是实践方法,在促进体育教学创新中具有很强的理论和操作性意义.5.期刊论文朱秀霞中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现代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因此,如何在中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如何疏导学生不良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事情.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我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6.学位论文田强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的压力与对策研究2007教师压力问题一直深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改革浪潮的勃兴,对教师压力的研究更显其重要性。然而,对于体育教师这个特殊的教师群体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为了促进体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体育教师的健康发展和职业价值的实现,我们必须关注体育教师的压力。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聚焦体育课程改革,探究压力根源,提出相应对策来展开研究。本文试图以问卷调查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中学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压力问题。本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先就本文的研究背景做了宏观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本文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对以往体育教师压力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包括关于压力、教师压力、一变革中教师压力以及体育教师压力的研究,理清了本文的研究脉络。第三部分首先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包括本文的创新之处、研究目的以及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对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的压力做了详尽的分析与探讨。调查结罘显示:在课程改革中中学体育教师的压力强度较大,中学体育教师的压力在年龄、教龄、职称、学校所在地区等四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学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压力主要归因于三个方面:体育教师应对课程改革的个人能力;课程改革的支持环境;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第五部分是对三位中学体育教师的案例分析,研究发现这与通过问卷调查而得到的结果比较一致。并且,通过案例研究,笔者进一步了解到这三位体育教师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应对他们所面临的压力的。第六部分指出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的压力,从总体上讲是由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与以往旧有的观念、体制、思想的滞后性之间存在的张力造成的。进一步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的压力并不是改革本身带来的而是改革不够深入、不够彻底所带来的。体育教师与课程改革这两者,通过“成人”而“成事”,通过“成事”而“成人”,俨然是一种互补、互进的关系。基于此,笔者尝试在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教师自身两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7.期刊论文任冰.RENBing4R理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4)以4R理论为切入点,对4R理论在生成性中学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体现和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价值体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的在于拓宽课程理论工作者的理论视野,来推动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8.学位论文蔡晓峰新课标背景下汕尾市重点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009跨入新世纪后,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全国进行,其迅猛之势令世人瞩目。这次改革从1999年拉开序幕,至今已经走过10个年头。其中,体育课程改革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为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从思想高度突破了传统体育课教学的“传习式”框架,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置于教学中心,并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育课出现了一些令人喜悦的变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课标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惑,而且,随着课改的深入,暴露的问题也更多、更棘手。为了使问题迎刃而解,促进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工作者需要进行更为深入和详实的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和实地考察、教学观摩等手段,通过对汕尾市各区、县、镇重点中学一线体育教师的调查,围绕全面实施新课标背景下各中学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力图全面了解新课标实施以来汕尾市中学的体育教学现状,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较深的层次挖掘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探索解决的途径,为新课标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根据调查与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结论一:汕尾市重点中学多数体育教师为青壮年,更容易接受和实施新课程,但也易受误导,偏离新课程。因而能否正确引导新教师参与课改,将会对课改产生重大的影响。体育教师学历现状符合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但由于缺乏高学历教师,整体科研水平较低,仍属“经验型”的群体。各校科研氛围差,造成体育教师科研意识的淡薄,不利于他们向更为适应新课标要求的“科研型”教师转化,将会成为制约新体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个瓶颈。结论二:汕尾市各重点中学体育教学设施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场地建设、器材配备与学校级别和规模极不平衡,校际间也存在一定程度差距。部分学校教学设施管理手段落后,造成器材损坏、闲置和丢失。各校体育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亟需进一步改善。结论三:新课标的理念已为各中学一线体育教师所接受,他们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能够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