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实用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实用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1一、联系课标说教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就是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用“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的简单问题。“复式折线统计图”是第六单元第二项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统计的意义。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本单元教材体现了两方面的特点:一是注意所学知识的联系;二是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的价值。复式统计图是在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单式折线统计图基础上的拓展延伸。教材以体育方面的素材为例,通过让学生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的局现性,进而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二、结合教材说目标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需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纵轴的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把第2个学习目标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与学法预设:情境导入——观察感知——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四、以生为本说流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也将是我本节课的基本指导思想。其教学过程预设如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激情谈话:同学们,在亚运会、奥运会等国际性大型体育竞赛中,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嘹亮的国歌冉冉升起时,你们的心情怎样?你曾为中国运动员助过威吗?(学生自由交流:高兴、兴奋、激动……)参考资料,少熬夜!2、深情引导:同学的表现真不错,都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在上届韩国釜山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几枚金牌?生:自由交流。此时学生结合教材一定能迅速回答出150枚金牌。师:那么,你还想自1982年第9届亚运会以来,我国运动员在历次亚运会共获得多少枚金牌?(生自由交流)如果你不太清楚也没有关系,下面老师就要向大家介绍中国代表团和咱们的劲敌韩国代表团近几届亚运会上获得金牌的数量。教师在此环节教学中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兴趣,更重要的是还要注重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农村的孩子看电视的兴趣有些单一,他们对体育节目也许兴趣并不浓厚,于是对有关亚运知识及中国在历次亚运的金牌数不一定清楚。当学生出现无法回答的窘态时,教师切忌焦燥!(二)观察图表,绘制研究1、出示数据。2、绘制图表教师引导谈话:同学们,我从你们刚才的表情再一次感受到了你们的爱国之情。因为你们看到历届亚运会中国获得的金牌总数都韩国的多。那么你们想用统计图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吗?(学生自由交流)请大家再想一想,用什么统计图表最能表现数量的增减变化呢?生:用折线统计图。师:下面就请大家分学习小组,用折线统计图纸,完成两个国家金牌数量的折线统计图。3、交流图表。对图表绘制准确规范的学习小组要予以表扬。课件展示两幅折线统计图。(三)细观图表,交流感受1、教师提问:在你刚才绘制图表的过程中,从你观察这两幅图表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3、教师小结谈话,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四)引发思考,揭示课题1、激励谈话:如果我们想方便地了解两国获得的金牌数量的变化,我们应该怎样做?2、自由交流:生:设法把两幅图“重叠”在一起;既然两幅条形统计图能画在一起,那么两幅折线统计图应该也能画在一起。3、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五)合作探究,动手作图1、出示图表。2、观察图表,交流所得。从图表中学生不难看出:横轴表示第几届亚运会,纵轴表参考资料,少熬夜!示的是获得金牌的总数。中国的队的'金牌是用实线表示的。3、相机引导:如果把韩国队的金牌数也画在这张表,你们打算怎样表示?(生:可以用虚线或者是不同颜色的线)4、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5、展示图表。提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6、归纳小结: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步骤相同,但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折线分别表示两个或两个了上不同的数据,为了区别,要用不同的折线来表示,并标明图例。㈤指导练习,巩固新知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8面的“做一做”,请学生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着重说明: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都呈逐步上升趋势,但上升的情况不同。㈥联系生活,拓展知识1、出示数据,制作图表2、展示统计图表,交流制作收获。㈦课堂总结,畅谈收获教师可这样设问: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何异同点?绘制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数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应注意什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八)布置作业,感受统计学生可根据练习二十五中第4题、第5题提供的数据,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五、运用所学,课外延伸上网查问资料,了解西藏自和平解放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收集重要数据,制作折单式折线统计图。六、联系流程,说反思教学反思,可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在此,我想结合流程设计,做如下反思:1、正确把握“动态生成”与“静态预设”的关系。教学流程,只是教师课前的预设,课堂的“生成”能否达到“预设”的目标?这就要靠教师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当课堂中动态“生成”出现教师“预设”意想不到的情况时,教师一定要冷静处理。切忌浮燥。2、正确把握“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流程的设计尽力突出了以生为本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设疑解疑等教学方法以达到这一目标。3、正确处理好知识间的相互衔接。教学中通过表格统计法、单式折线统计法自然过程到复式折线统计法,使知识间相互衔接、环环相扣。4、正确突出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特点。通过制作亚运会中、参考资料,少熬夜!韩两金牌总数复式折线统计图、男女学生身高复式折线统计图等方式,让学生把所学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5、正确把握教学的重点。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制作且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是教学的难点。为突出这一难点,教师主要是采取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先制作单式线统计图,再用不同的线条在同一张表上画出第二个或两上以上折线统计图,以此达到突破难点之目的。折线统计图说课稿2说教材《折线统计图》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4、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奥运事业的爱国之情。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教学的难点则放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说教学理念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新颖的导入与例题教学,打破了传统数学课的枯燥无味,给数学课富予新的生命力。导入用奥运会,画图用乐乐的体温表,练习用老总选择人员进行进修等,从而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说教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参考资料,少熬夜!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特别是采用了课件演示描点的过程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画图的过程,和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的难点。说学法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仔细观察。(投影课本中的主题图及统计表)师:预测一下,咱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可能与什么有关呢?生:可能与统计有关。师:为什么这样说呀?生:屏幕上有一张表格,还有两位同学在统计气温。师: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吗?师:好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统计有关的内容。(板书课题:统计)二、冲突激疑,自主构建1、引发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生汇报。师:观察得都挺仔细的,那你会解决这道问题吗?(出示问题:在靠近的两个时刻里,气温升得最快的是()时到()时,降得最快是()时到()时。)生思考片刻后汇报。生:我认为气温升得最快的是9时到11时,降得最快是17时到19时。师:怎么知道这个答案的呀?生1:因为7时到9时上升了4℃,16-12=4℃,9时到11时上升了6℃,22-16=6℃,11时到13时上升了2℃,24-22=2℃,所以9时到11时气温上升得最快。生2:15-9=6℃,所以17时到19时气温下降得最快。师:大家都是用什么方法得以答案的。呢?生:是用减法计算出来的。师:假如不计算,我们能直接看出问题的结果吗?生:不能!师:确实如同学们所说,不能直接看出,必须通过计算的方法。板书:计算不能直接看出2、激疑参考资料,少熬夜!师:同学们,学习数学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水平,要有新的思考。比如还是这个问题,想象一下,如果不通过计算的方法,有办法直接看出问题的答案吗?等待片刻后,生汇报:做成统计图,画正字的方法,做成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等。师板书:统计图师:看来,众说纷纭,各抒己见,究竟用什么方法好呢,我们来向书本请教。请大家把课本打开,自学第94页。学生自学。3、构建师:合上课本,咱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本中给我们绘制了一张--?生: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师:好,我们请电脑来帮忙,看看这张统计图是怎么形成的?电脑按图的名称、日期、横轴、纵轴、网格线、点线等部分动态显示折线统计图形成的过程,师辅助语言适时解释。师:仔细观察,刚才这两个问题(投影)不计算你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吗?(再度出示问题:气温升得最快的是几时到几时,降得最快是几时到几时呢?)生思考。师: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面讨论一下。师:你是怎样判断的?生1:我发现9时到11的线段所占的格子最多。生2:我认为9时到11时的线段最长。师:其他同学的感受呢?生:这条线段所占的格子最多也最长,也可以说最陡。(板书:陡)。师:线段上升得越陡表示上升最--?生:快。师:同样,下降得越陡表示降得最?生:快。师点击,陡的线段闪烁。板书:陡--快师:哦,反过来说,那平缓说明上升得比较?生:慢。师:下降得平缓也说明降得比较?生:慢。板书:平--慢4、促思师:同学们,思考再深入一点,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谁能更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为什么?生:折线统计图它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师:行,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它能准确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