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课程教学设计精编2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八年级物理课程教学设计精编2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八年级物理课程教学设计精编2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八年级物理课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l过程与方法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设计意图:回顾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以参照物作为标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增加前后内容的联系,引出详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二、新课教学模块一:引入新课,建构速度的概念。环节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多媒体展示: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草原上,猎豹追捕鹿。此时,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而关系到生死的角逐。演示实验: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比较这两张纸锥从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设计意图: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来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很重要从而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引出新课)参考资料,少熬夜!环节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面三个事例,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2.交流总结;3.展示各组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总结规律,培养小组合作精神。)环节三创设情境,建构速度概念教师提出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1.创设情境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教师启发: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我们可不可以把他们其中一个量设置成一样呢?学生思考讨论:可以计算两位冠军每1s内运动的路程,每一个相等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就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情况下进行比较。2.速度我们平时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称作速度,用符号v表示。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所以。物理量都有单位,那么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什么呢?学生数学中学过路程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秒,所以会很容易想到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教师补充在交通运输中我们还常用到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1m/s=/h。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强调常用的几个。环节四速度应用(多媒体展示)例题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物理计算,规范计算步骤:①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②如果相同的物理量单位不同,要统一单位。③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时,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3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强调公式变形,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例题3: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s,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学生自主解答。参考资料,少熬夜!(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速度概念;例题展示规范学生解决物理题的步骤并学会速度公式的变式,同时注意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模块二:匀速直线运动环节一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多媒体展示两个网球运动时频闪照片,提出问题:①哪个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②哪个小球运动的速度(即运动快慢)基本保持不变?③哪个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提示可以用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第一个网球任何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也就是运动快慢不变,并且一直沿着直线运动,并且运动方向不变,我们成这样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设计意图:用频闪摄影形象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物体的运动情况,加深学生记忆;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思考,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环节二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注意: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快慢不变即速度不变)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2.平均速度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改变即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运动基本上都是变速运动。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时快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率研究,也可以用来计算,这样算出来的就是用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平均速度。此时s是某段的总路程,t是某段的总时间,v表示的就是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例题:火车从北京行驶1小时到天津,通过的路程是140km,求火车的平均速度。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总结提升,构建本节知识网络。一、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1m/s=km/h二、在变速运动中,v=求出的是平均速度。八年级物理课程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参考资料,少熬夜!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理解滑轮的原理,知道滑轮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由问题的提出、猜测、经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亲身经历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培养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教学器材:定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分组实验器具:动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板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教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并画出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剪铁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所示。二、新课引入教师先举一个滑轮的实例,再要求学生举滑轮的例子,根据使用时滑轮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即按定滑轮和动滑轮分类)。提问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由此给出定义: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教师给出滑轮的分类。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动滑轮。再举些滑轮实例,可连接录像。1、定滑轮观察定滑轮。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举例:如旗杆顶部的装置为定滑轮。(2)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演示实验:①称量钩码的重力;②演示如图所示的实验,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物体上升,拉力的方向改变,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特点是G=F。使用定滑轮吊起物体时,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达到操作方便的目的。提问: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那么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按照下图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参考资料,少熬夜!也不能省距离。”由此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功。2、动滑轮(1)教师边讲边演示动滑轮提升重物。要求学生讨论分析,此时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轮与刚才演示实验使用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小结: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用定滑轮时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拉力的方向是向上的。(2)提问: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动滑轮中绳的拉力和做功情况怎样?(3)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实验探究,参照下图进行实验。由于研究定滑轮时教师已演示过实验,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出实验步骤。说明: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有利于分析数据。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实验完毕后,教师请几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一组数据填到教材中的表格中,分析学生数据。(4)总结: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两根绳子吊着重物和滑轮,这两根绳子的力之和约等于钩码的重力,符合平衡力的原理。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2倍。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功。说明: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了,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三、课堂小结: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四、实践活动建议:“发展空间”中的“我的设计”。五、板书第二节滑轮一、定滑轮1.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2.不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使用定滑轮不省功。二、动滑轮1.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2.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3.使用动滑轮工作,不省功。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