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资料【第一篇】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内容:教科书63——6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其异同点。2、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重点难点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1、让学生举一个正、反比例的例子,说说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1)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2)指生在班内说。2、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式分别是什么?生答后师板书正:y/x=k(一定)反:x×y=k(一定)(二)归纳正、反比例的异同点1、小组合作: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正、反比例的异同点。2、交流。我们组是用表格表示的。正比例反比例相同点都有一个不变量两个变量不同点比值(商)一定x/y=k(一定)积一定xy=k(一定)3、讨论:如果我们用a、b、c表示三种量,用a×b=c表示它们的关系,那么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呢?(1)独立思考。(2)指名回答。(3)归纳板书:a一定,b和c成正比例;b一定,a和c成正比例;参考资料,少熬夜!c一定,b和a成反比例;提问:为什么根据一个乘法式子就能判断两种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呢?(根据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积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两个因数分别相当于除数和商。)(4)自己举一个熟悉的三种数量关系,说一说它们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三)综合练习:教科书63——64页的练习。探索规律教学内容:教科书66——6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创新意识,发展数感。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发现和欣赏数学美。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规律。师:(教师巡视一周,仿佛在数一数班级有多少人)问:你们猜一猜老师在干什么呢?生:在书我们班级有多少人。师:你们的眼睛可真亮,都看出来了,那你能猜出老师刚才是怎样数的吗?生:12345------(板书)2468------5101520------师:你们可真聪明,都被你们猜中了,这几组数你们能接着数下去吗?生:能师:谁愿意给大家数一数?(指名数)师:大家都会数吗?(会数)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看到前面的几个数就能接着数下去呢?生:因为这几组数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都找到了这几组数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1、练习教科书66也1小题。三、综合练习:教科书66——65页的练习。参考资料,少熬夜!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6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了平面图形。(一)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1、提问:什么叫做三角形?你能够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老师板书分类:a.按照边分类;b.按照角分类2、教师口述,学生作图。(1)等腰三角形(2)等腰直角三角形3、判断。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4、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二)复习四边形,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师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四边形?1、复习图形特征。出示: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小组共同回忆:(1)长方形有什么特征?(2)正方形有什么特征?(3)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4)梯形有什么特征?参考资料,少熬夜!2、从图上看,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哪几类?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师小结:由于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三)复习圆。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1、复习圆的特征。(1)画圆,并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2)提问: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二、复习轴对称图形。(1)请同学们把圆对折。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2)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板书:对称轴)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还能说出哪些见过的轴对称图形?三、复习立体图形四、综合练习。教科书68页的练习。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第二篇】教学内容:教材第119页统计表和统计图、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7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加深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在看懂统计图内容的基础上作简单的分析。教学准备:练一练第2题的两张统计图。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统计的意义。参考资料,少熬夜!提问: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2、引入课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里,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问题,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统计表和统计图。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提高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的能力,认识统计图的特征、作用,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二、复习统计表1、让学生看第119页前两行。提问:怎样才能制出一张统计表?2、做练一练第1题。请同学们看第1题。大家把收集的原始数据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学生填表后集体校正。现在请同学们按表下面的要求分析表里的数据,把结果填在()里。指名口答分析结果。提问:从表里还可以看出哪些问题?3、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让学生把练习二十三第1、2题做在课本上。(1)口答校对第1题。(2)出示第2题表格。让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果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据是怎样得出的。三、复习统计图1、说明:在进行统计时,除了用统计表,还经常要用统计图。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有时要用统计图?说明:为了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形象具体,便于比较和研究,有时还需要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统计图。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统计图?2、出示:练一练第2题两个统计图。(1)提问:这两个统计图各是什么统计图?(2)说明:这是练一练第2题的两个统计图。从题里可以知道,这两个不同的统计图都表示了某厂两个车间全年产值的统计数量。提问: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的?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及数量变化的?(3)让学生口答第2题的两个问题。提问: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什么?折线统计图除了看出数量多少,还可以看出什么?参考资料,少熬夜!你认为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4)提问: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比,它们的特点、作用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追问:统计时只要求看出数量的多少,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既要看出数量多少,又要看出数量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好?3、做练习二十三第3、4题。(1)让学生做第3、4题,完成在课本上。(2)让学生口答第3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3)让学生口答第4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复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认为要怎样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三第5、6题。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三第7题。教学后记:小学数学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不退位减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4、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78-40=46-20=86-30=78-40=38-2=26-5=56-4=86-34=(1)、先口算(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3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二、引入1、根据下面有联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两位数减两参考资料,少熬夜!位数的题目。68-30=53-20=38-2=33-1=2、例1:口算86-34=想: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口算过程86-30=5656-4=3、试一试8600-3400=想:869个百-349个百4、小结三、课堂练习1、49-20-7=76-50-3=68-40-5=49-27=76-53=68-45=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2、速算73-61=86-54=67-25=76-23=95-42=38-21=89-74=78-42=3、计算4、找朋友5、综合练习四、课堂作业见课堂作业本小学数学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测定直线是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单工具。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教具准备:测量工具若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举例说明什么叫距离?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二、新授。1、测量土地的意义。结合本地建设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参考资料,少熬夜!2、认识测量工具。(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2)卷尺和测绳: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工具。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3、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1)量地面上较近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距离。(2)量比较远的距离。量比较远的距离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距离,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距离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