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基础知识学习目标了解一定的会计学基础知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有一个整体性认识可以通过本课所学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简单分析内容安排第一节:会计学基础第二节:财务报表第三节:财务比率第四节:盈利性和成长性分析第一节:会计学基础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物质财富则是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的共同要求。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就通过实际逐步认识到了记录生产过程、计算生产成果数量以及对比“所耗”与“所得”关系的必要性。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对生产耗费和生产成果进行观察、计量以至进行记录和比较的要求,这正是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一)古代会计阶段远古“结绳”、“刻木”记事标志着会计的萌芽我国“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管钱粮的专职官员进行“月计月会”宋朝初期出现了“四柱清册”即“旧管”(上期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本期结存)明朝开始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明末清初民间商业组织使用“龙门帐”(二)近代会计阶段一是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所注《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确立了复式记帐法的地位,复式记帐不断完善和推广。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三)现代会计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目前1953年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开始运用,出现“会计电算化”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二、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核算监督(一)核算职能1、以货币为计量单位2、从数量上核算以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活动3、记录只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而不是全部4、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二)监督职能利用会计核算的信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控制和指导。1、会计监督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监督2、会计主要利用货币计价进行监督,也要进行实物监督。3、会计监督是单位的内部监督,是外部监督不可替代的。四、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对象是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经济业务)五、会计假设会计假设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那些未经确认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变化趋势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公认的基本会计假设有四个:1234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一)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界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1、意义:(1)区分了主体与主体所有者(投资人)的经济活动(2)区分了主体与其他与之有联系的单位的经济活动(二)持续经营意义: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可解决资产的计价和费用的分摊问题(三)会计分期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为权责发生制、可比性原则等奠定了理论与实务基础,为编制财务表报界定了时间。(四)货币计量意义:确认了以货币为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五、会计原则会计原则是从会计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被公认为公正、妥善、有用的系统化的惯例,是会计人员据以辨认、计量和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财务报告的指南。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一般原则包括13个方面: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谨慎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划分原则以及重要性原则。2345谨慎性原则(PrudenceConcept)历史成本原则(HistoricalCostAccountingConvention)收益性和资本性支出划分原则(DistinctionBetweenCapitalAndRevenueExpenditure)实质重于形式原则(SubstanceOverFormConvention)指在对上市公司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时应持保守态度,其运用建立在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基础之上,因而有可能成为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操纵利润、玩弄数字的工具。指在对上市公司的经济活动进行计量时,应以交易发生时的实际价格作为记录依据,然而随着公司经营环境的深刻改变,其合理性受到越来越多的争议。在实际操作中,在两者之间很难确定一个明显的界线,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将收益性支出资本化来虚增利润。该原则要求上市公司应按照交易或经济事项的实质进行会计核算,然而现实中公司仍可以采用各种手段扭曲报表。此时就需要我们按照该原则来调整报表以便进行分析。1对报表分析有重大影响的几个原则:权责发生制(AccrualsConcept)其含义是根据权责发生关系按实际发生的和影响的期限来确认公司的收支和收益,给财务报表分析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损益与现金流转的相分离。1六、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一、设置帐户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方法,二、复式记帐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中加以记录,借以完整地反映一项经济业务的方法。三、填制和审核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帐簿的依据。四、登记帐簿帐簿是用来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到簿籍,是帐户的集合,是保存数据的重要工具。五、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六、财产清查是通过盘点实物,核对帐目,查明各项资产的实有数,以保证帐户记录真实可靠的一种方法。七、编制会计报表以书面报告形式定期总括反映各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一种专门方法。七、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内容所作的基本分类,会计对象基本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一、资产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一)资产的特征资产要素是六大要素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存在的基础。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作为资产,一般应同时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资产必须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2)资产是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拥有”是指企业对某项资产具有所有权,“控制”是指企业对某项资产具有支配权。(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是资产最重要的特征。所谓“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二)资产的分类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和存在形态不同,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流动资产: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长期投资: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其他投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实物形态不变的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其他资产:是指除以上各项以外的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二、负债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一)负债的特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作为负债,一般应同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结果(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二)负债的分类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或偿还期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预提费用等。长期负债: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其数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一)所有者权益的特征相对负债而言,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1)不具有偿还性。所有者权益不像负债那样需要到期偿还,除非企业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其所有者的投资。(2)企业破产清算时,负债优先清偿。(3)可分享企业利润。所有者凭借所拥有的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债权人则不能参与利润的分配。(二)所有者权益的分类所有者权益按其形成方式不同可分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1)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2)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其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金额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或者资产。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3)盈余公积是指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利润中提取的各种公积金。(4)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的利润。四、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一).收入的特征作为会计要素的收入具有如下的特征:(1)收入是从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偶发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2)收入可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3)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销售商品时收取的销项税额、代收利息等。(二).收入的分类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可以把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1)主营业务收入,亦称基本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主要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如在工业企业主要是销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取得的收入;商业企业主要是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2)其他业务收入,亦称为附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主营业务以外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材料、出租固定资产和包装物、转让无形资产以及从事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取得的收入。五、费用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验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一)费用的特征费用是和收入相对应的,企业为取得营业收入必须付出代价,发生一定的耗费。费用具有以下特点:(1)费用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2)费用可以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3)费用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二)费用的分类直接材料记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直接人工直接费用制造费用间接费用费用管理费用不记入产品成本的费用财务费用期间费用营业费用六、利润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成果。它是收入与费用配比后的差额。(一)利润的特征(1)利润是收入和费用两个会计要素配比的结果。当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大于费用时,表现为企业利润,反之则表现为企业亏损。(2)利润的形成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亏损的发生则造成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二)利润的分类企业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种。(1)营业利润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的金额。(2)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3)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八、会计等式(一)会计基本等式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经济资源)的两个侧面,有一定量的资产,就必定有其相应的资金来源;反之,有一定的资金来源,也必然表现为等量的资产。也就是说,资产和权益相互依存,金额相等。这种客观存在的、必然相等的关系,称为会计等式。用公式表示为:资产=权益权益包括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以,上式具体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上会计等式是静态等式,它反映企业在某一时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存在的恒等关系。2.收入、费用、利润之间的恒等关系企业的资产投入营运后,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进行,企业一方面会取得收入,另一方面,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