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翰红色家书范例【汇集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夏明翰红色家书范例【汇集4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夏明翰红色家书范例【汇集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夏明翰红色家书【第一篇】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由于“左”倾路线的危害,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1934年7月,红七军团进入福建,在闽赣苏区休整补充后率先北上,进入闽浙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团会合后,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地区遭到敌军的疯狂围攻,最终失败,方志敏、刘畴西、等领导人壮烈牺牲。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八万多人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长征。三万多八闽儿女参加这个伟大的历史性壮举。在长达一年多的战略转移过程中,八闽儿女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胜利到达陕北的,已经不足三千。湘江之战,以闽籍指战员为主的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第18团承担断后任务,血战十天,以全军覆没的代价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7000多人几无所存。在祁连山脚,西路军血洒河西走廊,红五军团悲歌高台城下,数千名历经雪山草地考验的闽籍红军指战员马革裹尸。在遵义城下,在赤水河畔,在金沙江边,在大渡河头,在皑皑雪山,在茫茫草地,在六盘山,在直罗镇,到处都洒下了八闽儿女的鲜血。(这是先遣队在那样的历史大背景前提下而进行的)一个远离喧嚣的偏僻的小山镇-----赤溪,距城关53公里,四面环山,峰峦叠起,每座山峰都在溪中长出,山清水秀,正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尤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叶,我们的先辈们,没有你们这样的幸运,在头上压着三座沉重的大山剥夺了他们的幸福感,或者说是给生活带来了痛苦。他们为了解脱这些痛苦,就付出了血的代价,为了国家,他们抛投骨,洒热血。今天你们生长在红旗下,特别在这改革开放的大环境里,你们就很难体味到那时的背景,残忍,是的,现在我就讲讲,我们赤溪镇的一些党史吧。赤溪是一个小山镇,三十年我们这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但是,便于革命志士开展活动的好环境,因此,我们全镇上下基本掀起参加革命风,据完全统计有108人参加革命,比霍童镇还多三个,真是一个奇迹啊。由于这几天我都在忙于陈荣凯副省长要来我们镇里调研工作和《文革宁德知青篇》文稿一书的征稿活动,很多精力都被用在这方面,于是今天就简单地聊聊几点有关我们赤溪镇的党史吧。我们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军团长寻淮洲,政治部主任刘英,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与闽东工农红军叶飞、叶秀藩、范式人等领导人,于1934年8月21日9点许,在阳谷村会师,先遣队首先传达了党中央重要指示对闽东党政军的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也促进了闽东革命形势发展。这个队伍有6000多人马,拥有大炮、枪支弹药、无线电等设备,当时住杂暴满了夏村、桃源、赤溪三个村庄,并给我们留下50多幅标语在古民居墙壁上(连兴座、巫济业厝),遗憾的是至今已只有三条依稀可见。第二天,凌晨,由我闽东游击队队员引路,从龙案岭出发,途径班竹、社洋,然后又直入福安磻溪、康厝,于下午两点左右攻下福安重镇穆阳镇,最后,当天我闽东游击队员原路返回。今天我们站在这块碑子面前,就足以让我们揭开当时闽东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序幕,开展重温阳谷北上抗日先遣队和闽东红军会师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对宣传革命历史,发扬红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结束四年游击战后,还根据当时先遣队传达精神要求,闽东特委动员1600多人参军,经过一周后且动员了4000多人,挑选了1500名。经过军事训练后,于1938年开往前线,这支队伍就是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叶飞任团长,阮英平任副团长。解放初期,这些队伍不是牺牲在抗日战线上,还是牺牲在抗美援朝战线上,最后回乡的也只有12个老红军,迄今已全部不在人世了。夏明翰红色家书【第二篇】怀一颗肃敬之心,捧读《红色家书》,李大钊、方志敏等30名革命先烈的崇高、伟岸形象便宛若重生,直直矗立于眼前。先烈们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这份红色镌刻坚定信仰。书中篇无长短,字字千钧,如寂夜的呐喊,穿透薄薄的纸面,再次激荡起历史的回声。方志敏同志《我们临死以前的话》:“(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烈士的头颅已被砍下,烈士的身躯也被毁去。但是,将近百年光阴,先辈的坚贞信仰,仍于此寂寂春夜,深深地感召着我。他们的身躯早毁,他们的信仰不亡。这种红色彰显伟大担当。通读全书,虽也有琐碎家事。但更多的,却是从大处着笔,倾吐了平生志气,标明了使命担当。如王孝锡同志在《永别》诗中言:“我非木石人,能无手足情。死则为正义,生则为人人。”为大众而活,为正义而死,求仁得仁,死得其所!舍生忘死,舍小家而为大家。这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使命,也是最伟大的担当。这股红色饱含炽热情怀。烈士的生命已然逝去,但他们的炽热情怀和高尚人格,永远为人们所怀念。大量烈士就义前的热血篇章,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高扬的诗情。如邓雅声烈士诗云:“等闲戴得吾头去,留下微痕血海中。”将砍头视为“等闲”之事,亦止留“微痕”于“血海”,十四字间,写尽了对敌人的蔑视,对革命的忠贞。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读《红色家书》,便是读史,读党在艰难岁月中走过的昨天,读共产党员相继不忘的使命与从未蒙尘的初心,那是一种革命者留下的永恒壮美,让我们擦亮了信仰,明确了担当,提振了气节,升华了情怀,将个人的小生命,融入党和国家大生命的洪流。为了实现伟大梦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夏明翰红色家书【第三篇】一封房本抵万金。渗透历史沧桑的家书,传达了朴素的感情,留下了世代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阅读《红色家书》有感,欢迎大家阅读,供大家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站。每次读《红色家书》,看到文字在纸之间跳跃,就像告诉我另一个时空的感人故事一样。这些家书,有的写在紧张的战斗间隙,有的写在慷慨的前夜,有的写在白色恐怖的日子,有的写在共产党员热血的豪情壮志,有的写在舍生取义的家庭感情,有的写在不能放弃的孩子的感情。一封房本抵万金。渗透历史沧桑的家书,传达了朴素的感情,留下了世代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们毅然告别白发的父母,告别妻子的孩子,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民族独立,为人民解放和国家的富裕抛弃头脑,洒下热血,用生命写出惊人的壮丽诗篇,用血肉铸造永远不朽的历史纪念碑。作为新时代的集团干部,我们要把红色家书读在心里,记在心里,融入自己的血脉,从红色家书中继承红色基因,吸收信仰力,提高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立足于职场,积极作为读《红色家书》,做一名信念坚定、绝对忠诚的组工干部。从天下到德,不要比忠诚大。对党的忠诚是党性的核心和灵魂,是党性是否纯洁的标志,是党对集团干部的第一要求和集团干部永远保持先进的政治本色。读红色家书是学习革命先烈对理想的贞操,将红色基因内化为心,把对党的绝对忠诚作为最大的德、最根本的党性要求和终身必修课,始终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始终成为忠诚的领导者,维护核心,履行职责的坚定实践者读《红色家书》,成为履行职务、实际负责的组织干部。习近平总书记认真教导我们,我们共产党人要献身,要有为党为人民奋斗的心。作为新时代的组织干部,对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新要求,必须俯身、冷静、融入爱情,执着献身、实际负责。读红色家书,学习革命先烈对事业的坚韧,不等我的紧迫感,把组织工作场景集中在乡村振兴、消除贫困、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等中心工作和复杂环境中,以特别辛苦、特别战斗、特别献身的组织特质,在服务中心的大局中表现组织工作,表现组织工作的力量读《红色家书》,成为严格规律自己、正气的组织干部。红军高级干部方志敏,被捕时只有一支手表笔,没有一分钱的新时代的组织模范杨汉军,一生住在建于1990年代墙壁漏水门破裂的房子里……这一生朴素纯洁,清洁白皙的浩然正气,无私无欲,触动灵魂!花香而美,干部清廉而昂贵。读红色家书是学习革命烈士对清廉的保护,在生活中,总是清洁朋友圈,交更多基层朋友、人才朋友、交心朋友的工作,总是把工作放在党员大众的监督下,让组织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抹去神秘的颜色的平时,总是以害怕自己的知识的心来审视自己,总是紧张纪律的弦,忠诚、清洁、负责的新时代组织干部的优秀形象夏明翰红色家书【第四篇】桌前灯下,翻开《红色家书》,细细品读,万千思绪涌上心头。这是写给亲友的家信,字里行间透露着对亲人的深情道别;这是写给组织的告白,质朴话语诠释着以生命铸就的忠诚;这是写给自己的绝笔,一词一句充满着革命必胜的信念。这些书信,虽然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沉淀,今日读来仍令人心潮澎湃、不能自已。感慨之余,我们不禁开始了这样的探寻: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穿越历史的缝隙,给人以启迪?是什么样的情怀,能够穿透生死的隔阂,给人以温暖?又是什么样的理想,能够拨开重重的迷雾,给人以方向?马克思曾极而言之,历史学是唯一的科学。透过百余年的跌宕起伏,跨过九十余载峥嵘岁月,在风雷激荡、风雨兼程中,我们找到了这样的回答。看不到近代中国的苦难深重,就难以感触“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凛然大义。看不到革命生涯的九死一生,就难以体认“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的激烈壮怀。看不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就难以理解“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纯粹信仰。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