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之星评选方案【汇集4篇】我们无法想象,没有方案的计划会能成功。在我们不知道工作该如何实施时,我们应该要努力做一份方案,方案是一个实现商业变现的工具,可以体现一个人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什么样的方案才算得上是优秀的?三一刀客的编辑特别从网络上分享的“企业之星评选方案【汇集4篇】”,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企业之星评选方案篇【第一篇】小学礼仪之星的评选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仪文化赋予了我们民族典雅的语言,优美的举止,和谐融合的师生关系。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他们良好的道德生活习惯和健康向上的人格,我校结合“礼仪特色”学校实际,每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礼仪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创设校园良好、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师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使学校的特色工作更加鲜明。二、活动目的:今年8月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强大的“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让国人感到骄傲,更让国际友人赞不绝口。此次我校第四届“礼仪之星”评选活动以宣传校园学生文明礼仪事迹为主要内容,以提升少先队员道德素质为准绳,从而带动校园文明礼仪蔚然成风,积极创建“明礼、乐学、向上、创新”的和谐校园,进一步深化我校红领巾与礼仪同行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特色学校的建设工作。通过活动的开展,动员全体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学习文明礼仪知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做文明礼仪的先锋和使者。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规范自身言行,自觉弘扬新时期民族精神,争做蔡小礼仪之星。1、提高全校师生的文明水平,使全校师生的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2、增强全校师生的卫生意识,让全体师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公物,精心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3、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自觉培养学习兴趣,懂得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4、增强学生孝亲敬长的意识,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三、活动时间:四、活动对象:全体少先队员五、活动主题:礼仪与我同行六、活动口号:争做懂礼行礼的`文明小使者七、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八、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1、以文明礼仪为内容,利用升旗仪式(争做“礼仪之星”倡议书)和朝会课做好活动的宣传;利用朝会课、队会课及品德课学习守则、规范、成都市中小学生礼仪规范、蔡场小学学生教育目标及了解中华礼仪故事等内容。2、各中队要树立礼仪榜样,学习文明礼仪事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礼仪知识教育。3、每个学生做好“礼仪每一天”——践行礼仪礼仪的活动1、组织学生从“礼仪在我口中”、“礼仪在我手中”、“礼仪在我脚下”、“礼仪在我心中”等方面入手,每天做几件礼仪事,逐步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进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友谊和真爱。“礼仪在我口中”:从讲文明礼仪用语,正确使用称呼,正确、及时向老师、领导问好,不讲脏话、粗话等方面开始。“礼仪在我手中”:从保持清洁(如不在教室、楼道、操场等公共场所乱扔纸屑、果皮,随地吐痰、乱倒垃圾、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等)、爱护公共财物、节约饭菜、水、电等方面开始。“礼仪在我脚下”:从文明行走,文明上下楼梯,课间文明活动,文明用厕等方面开始。“礼仪在我心中”:从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孝敬父母,善待他人等方面开始。九、礼仪之星评比方法:1、各中队利用班队课或朝会课等时间组织全班同学根据评选条件自行打分后以小队为单位进行组评,并按分配名额由班委择优推荐班级“礼仪之星”候选人。2、中队“礼仪之星”候选人简要介绍事迹后,进行全班投票由大家举手表决确定,根据得票数多少且超过半数者才可确定为班级“礼仪之星”。每班可评选中队“礼仪之星”20名,班级自行进行表彰(奖状与奖品在后勤处领取)。3、将中队得票数最多的10名学生推荐为学校“礼仪之星”候选人。被推荐出来的队员认真填写好“礼仪之星推荐表”。(以上程序在10月24日之前完成)企业之星评选方案篇【第二篇】一、目的为了深入了解员工的工作成绩,及时有效地激励表现优异的员工,树立争创先进的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制订本方案。二、评选名额评选优秀部门经理1名/月,员工2名/月。三、评选方式以“民主、公开、公平”为原则,采取评分制方式。四、参加评选条件1、工作满3个月以上员工;2、当月无缺勤、迟到、早退记录;3、胜任本职工作,能较好完成工作任务;4、遵守公司的各项纪律,三个月内未受到任何处分;5、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无严重工作失误。五、评选程序1、“优秀部门经理”评选流程下月5号前(节假日顺延3个工作日),部门经理提交上月月度总结至人力资源部;下月7号前,人力资源部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召开工作例会,会上各部门负责人工作互评,评分占比50%;人力资源部组织公司五岗(含)以上高管对部门负责人评分,评分占比50%;人力资源部汇总评分表,得分最高者为本月“优秀部门经理”。2、“员工月度之星”评选流程下月5号前(节假日顺延3个工作日),员工提交月度总结至部门负责人处;部门负责人对所在部门员工评分各部门负责人推荐1名候选人至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对各部门提交的工作总结、评分表进行确认;人力资源部综合员工当月表现,评选2名“员工月度之星”。六、评选公布时间每月15日前,人力资源部公布上月“优秀部门经理”、“员工月度之星”人员名单。七、奖项设置1、现金奖励获得“优秀部门经理”,当月可获现金奖励100元;获得“员工月度之星”的员工,当月可获现金奖励100元。企业之星评选方案篇【第三篇】最新小学读书节方案一、指导思想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高尚。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学校决定举办第四届校园师生读书节活动,活动旨在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与热情,让每一位师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让每一位师生在读书活动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享受阅读的快乐。二、活动目的:1.以读书活动为契机,引导师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2.通过读书节活动,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3.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真正地多读书,读好书,体会读书的乐趣,领悟读书的真谛,正使师生体验到:我阅读,我快乐!三、活动时间:5~6月四、活动主题:悦读畅享共同成长五、组织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组员:全体班主任六、活动对象:全体师生。七、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做好环境布置:校园挂条幅——“悦读畅享共同成长”和“让书香伴我们成长”等标语。2.启动仪式(时间5月8日8:00):第二阶段:活动阶段1.开展“献一本看百本”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发动每位学生开展“献一本看百本”活动,并借助此活动,丰富班级图书角。要求每个同学把自己喜欢的书,在读书节期间,带到班级,由图书管理员统一管理、借阅,形成“好书都来读,我来读好书”的读书氛围。2.举办“好书共享”活动。时间:5月18日。地点:操场。活动方式:每个同学把自己不看的书(必须六成新,没有破损,没有污迹,60页码以上,不足页码两本当一本)交给班级图书管理员,一本书换取一张“好书共享”券;每班指定几个换书员,第二节课每班搬四张桌子到操场,在操场摆摊设点;换书者持“好书共享”券可到任意换书点换书。活动负责人:1划分各年级各班场地:xx;(2)印制“好书共享”券(300张左右):xx;(3)收集学生的书以及班级的相应工作:各班班主任;(4)拍照:xx;5安全负责:各班班主任。3.制作一份书签各班自行组织学生进行小书签制作比赛。指导学生把优美名言,格言警句等制作成漂亮的书签,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并推荐部分优秀书签(每班5份)在5月25日之前交德育处,由德育处制作展板统一进行展示。(德育处负责评选,一到三年级为一组,四到六年级为一组,每组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6人。)4.写1篇读后感三至六年段的学生根据自己所看书本所得,写1篇读后感,由语文组各组长收齐交给语文教研组长,截止日期5月29日。每班限送5篇。(由语文老师负责,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6人;获奖的.作品需打印稿加上老师的评语。)6.办一份读书手抄报要求三至六年学生积极参加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统一A4卡纸)比赛,结合本年龄段学生特点,开展读书活动,选择切合主题、短小精悍的文章,可介绍读书格言,摘抄名篇名歌,抒发读书感受等,配以恰当的图画、色彩等,设计要富有创意。语文老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每班推荐5幅手抄报作品参加学校展评。(6月8日交德育处,德育处负责评选出三四年级各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五六年级各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7.举办一次主题班会6月12日各班级举行以读书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例如读书心得、我与好书交朋友、好书推荐、讲故事等。8.诵读美文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各班可组织开展美文诵读活动,平时利用早读课、课前两分钟诵读美文(由语文老师负责)第三阶段:读书成果活动展示月15日德育处设立展台,展示获奖作品。2.表彰活动1评选“优秀书签”2评选“优秀读书手抄报”3优秀读后感4评选“阅读之星”企业之星评选方案篇【第四篇】小学阅读之星评比方案一、评价目的1、通过评价检查学校、家庭、学生三者对课外阅读的交流程度。2、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3、给学生的阅读量进行统计,了解本班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水平。4、为阅读水平好的学生给预奖励提供依据。5、探索建立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外阅读评价方法。二、评价原则1、多元化原则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家长点评、学习小组评价、班主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内容及方式的多元化。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评价,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体现在阅读书目、阅读量、古诗背诵、课外阅读记录、读书笔记等方面。2、模糊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