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精编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1《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嚼”;能正确读写“咀嚼、幼稚、寂寞、重临”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情感,并揣摩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情感,并揣摩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感悟课题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1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她的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2、解题:文题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支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师: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令我们产生了许多遐想。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她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二、预习交流,初步理解1、默读课文,交流预习情况。(1)小组代表读生字词。注意“嚼”“傻”“卸”的读音和写法。“咀嚼”的“嚼”读jué;“慢慢地嚼”的“嚼”读jiáo。“卸”共9画,第7画是提;“傻”的右上部分里面不是“夕”。对于不理解的词语通过全班交流弄懂。(2)各小组分段读课文。(3)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4)阅读课后“资料袋”中有关林海音和这篇课文的介绍。师概括总结:“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参考资料,少熬夜!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5)解释课题:“冬阳”指________;“童年”指________;“骆驼队”指________。2、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并且在学习小组中读给同学听。(同学认真倾听,评价、正音。)三、再读课文,梳理层次1、自读课文,思考:围绕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哪几个片段?分别是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并试着加上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学骆驼咀嚼(第4自然段)、谈驼铃用处(第5~9自然段)、想替骆驼剪毛(第10自然段)、追问骆驼去处(第11~14自然段)。2、体会文章虽然看起来写的事很多,但都是围绕骆驼队来写的。3、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季节顺序。)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观看《城南旧事》这部电影。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1、复习:如果说《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一组画面,那么,请回忆这幅组图包含了哪几幅小画面。2、导入:作者是怎样将这几件趣事串联在一起的?从这些有意思的往事中,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林海音呢?二、品读课文,体会趣事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选择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读一读,并做上读书记号,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标注自己不懂的地方,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1、再读课文,边读边画,体会感悟。2、汇报、交流,说说有意思在哪里。(1)看骆驼学咀嚼。欣赏重点句子:①“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圈出表现骆驼动作的词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如何仔细观察和如何细腻地描述事物的。②“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思考:是什么让“我”看呆了?再读读这三个“那样”,你能读出些什么来?导学:此时,英子不仅仅是觉得好玩,更是一下子看“呆”了。你能想象得出小英子看“呆”了的情形吗?(请学生表演。)思考:课文中有一个字和“呆”的意思很接近,你找到了吗?③“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参考资料,少熬夜!导学:对比着读一读,你读出不同了吗?(“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小结:是啊,小时候的作者看骆驼,居然看“呆”了,她看得多细呀,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她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了;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它们。作者虽说觉得骆驼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孩子好奇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天真的神态也展露无遗。④教师范读,想象“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2)想象驼铃用处。欣赏重点句子:①“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思考:两个“慢慢”说明了什么?作者赞美了骆驼的什么特点?②“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思考:“我”与爸爸的想法有什么不同?爸爸听了“我”的想法为什么笑了?你认为谁的话有道理?为什么支持他(她)的观点?小结:现实的答案是正确的,却不那么美,而美的答案又不那么现实。(3)想替骆驼剪毛。①出示:“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齐读)②细细地读读这段话。思考:天气“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后面怎么不写“拉骆驼的人”脱“大羊皮”,却先写起了“骆驼”“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这不是写反了吗?(可以猜测:或许这就是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或许在天真的孩子眼里骆驼比人更具有吸引力„„文本细节有时能创造独特的教学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别样的美。因此,教学时要留心细节,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4)追问骆驼去处。①自由朗读这个片段。②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③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从“追问骆驼去处”这个片段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④思考:课文中“我”问妈妈骆驼夏天到哪里去,妈妈也回答不出来。想想看,骆驼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三、总结全文,珍惜童年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段,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多年以后,成年的林海音又在想些什么呢?听老师读最后两段,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呢?参考资料,少熬夜!勾画出你感悟深的句子。1、出示重点句子。①“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②“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2、指名说句子和感悟。3、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童年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经长大,不再是孩子了,很多童年时能想、能做的傻事长大后再也不会去想去做了;“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4、小结:童年一去不复返,我们仿佛能听见作者轻轻的叹息,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但是童年的那份美好、那份纯真,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长河中。带着这份怀念和留恋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喜爱。(响起《童年》)5、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2、把你的童年趣事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下来。3、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2《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围绕骆驼队写了四个片段。4、运用朗读、批注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留恋童年的思想感情。5、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的四个小片段,感受童年的美好。②体会重点词句表达的感情,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难点: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参考资料,少熬夜!表达方法。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充分地读书。学法:运用图画、批注,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1、师: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时光是最让人留恋的。你们还记得自己童年时做过的一些有趣的事吗?(指名说)2、引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让我们一起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齐读课题)3、问:这个题目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呢?(师讲间隔号)师读题目,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名说)4、师总结:三个词语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带给我们许多遐想。我们仿佛看到在冬天温暖的太阳下,一队队骆驼缓缓前行,驼铃声清脆悦耳,童年的“我”在旁边静静地看着。5、过渡: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它的作者——林海音。(二)出示资料袋,了解作者1、指名说说对作者的了解。2、出示资料袋,生齐读,进一步了解。3、师:“冬阳下的骆驼队”是林海音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流利。②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段,分别体现在哪些自然段,并试着给这些片段拟几个小标题。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子3、出示两个长句子,强调“嚼”的不同读音。①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②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4、交流主要内容——四个小片段①学咀嚼(4)②谈驼铃(5~9)③想剪驼绒(10)④问去处(11~14)5、思考:这几个片段虽然事情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是什么?(都是围绕着骆驼队来写的)(四)品读“学咀嚼”片段参考资料,少熬夜!1、默读第4自然段,要求: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3、交流体会感悟。预设1:从第一句中的三个“那样”体会到英子观察得仔细。预设2:从第二句中的“交错”、“磨来磨去”等词语体会到英子描述得生动。预设3:从第三句中的“呆”字体会到英子看得入神,对骆驼的喜爱。4、带着自己的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各自练读、指名读、齐读)5、思考:从这一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好奇、天真、爱模仿)6、体会英子的好奇、天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7、想一想:①作者把骆驼咀嚼的样子写得这么生动,她是怎么做到的?②作者通过这个小片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8、总结写法: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②通过具体的小片段表达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9、积累语言,尝试背诵,完成填空。(五)对比阅读1、出示同步阅读《读不完的大书》关于蚂蚁搬家的片段和“学咀嚼”片段放在一起比较异同。2、交流发现相同点:①都是写动物的,都抓住了动物的特点②观察都很仔细,语言都很生动③都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不同点:①第一个片段没有直接表达出作者的感情,第二个片段直接表达出了作者敬佩的感情。②第二个片段四字词语较多。3、小练习(1)出示“学咀嚼”片段,在结尾处加上一处直抒胸臆的语句。(2)出示“蚂蚁搬家”片段,结尾处改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