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一篇】教学要求1.学会8个生字,掌握“语言、以为、说话、发现、已经、古老、化石、告诉、学习、人们、永远”等词语,认识“察、逗、间、如、粗、意”6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课前准备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1.浅显简明的导语出示课题后,相机进行生字“语”的教学。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给足时间,照顾差生)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5.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二、指导读好一、二、三节1.学读第一节。(1)教师范读。看课件: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参考资料,少熬夜!然奥妙的片断。(2)学生自由练读。(3)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4)全班交流:相机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5)个人自由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6)全班齐读第一节。2.学读第二节。(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2)看课件: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3)指名读一句,(贴小蝌蚪图)范读,齐读。(4)启发学生想像讨论:小蝌蚪在说什么呢?(相机进行口语训练)(5)师生合读。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生:春天已经来到人间。(6)学生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从读中知道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人们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会知道春天到了。(7)看课件:春、夏、秋、冬各季节特征的片断,加深扩展学生的感受,以帮助突破难点。(8)反复练读,指名读、评,最后齐读第二节。(9)齐读一、二节。3.学读第三节。(1)指名读第三节。(2)看课件:真实图像:大鱼及其鱼鳞的特写。动画:小鱼渐渐长成大鱼,鱼鳞上的圈圈逐渐增多。(配以简单讲解)(3)自由练读,思考: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4)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评后齐读。(5)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6)看课件:树的年轮与年龄。(7)齐读一至三节。《大自然的语言》的公开课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理解4个新词语的意思。2、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依照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3、能背诵课文。4、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介绍科普知识儿童诗的语言特色。教学时间:2课时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文中所介绍的科学知识。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3、初步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齐读)看着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看课题提问)大自然是一本厚厚的书,这本书里有很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课,看看都告诉我们大自然的哪些语言。二、自学感知课文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两个生字,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三、反馈检查练习:《作业本》5四、合作研究朗读指导1、课文是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知识介绍给我们的?现在大家再去研究研究你喜欢的这一节,划出有关词语和句子,并说说这些词语或句子好在哪,可以同桌合作讨论说说。教师巡回指导2、反馈:(1)你看那天上的白云,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这一节的准是用得好,因为它说得很肯定。(2)你看那地上的蚂蚁,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这一节,从搬家看出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特别有意思。(3)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来到人间。这一节,作者用了比喻、反问的手法,把蝌蚪写提特别有趣。(4)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已在眼前。这一节也用了比喻和反问的手法,很有意思。(5)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从年轮中了解:一年只长一圈,告诉我们它已活了几年。这一节3、大家想不想再读一读课文,好,大家在读的时候想一想:第二、三与四、五两节,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归纳出A:你看那(),B:()也是大自然的语言。不就像()?参考资料,少熬夜!()大自然在()()()4、将二、三、四、五四节进行A、B改写。改写后评价。五、课外拓展那同学们平时有没有读懂大自然的一些语言呢?能不能将它用A或B的形式写下来呢?六、小结:有时间可以质疑《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三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要求掌握的新词,认识个二类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课文。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大自然的几种语言。4、开动脑筋,寻找大自然的其他语言,扩散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5、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二、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大自然的其他语言。四、教法、学法:观察法、课件演示法、小组讨论法、竞赛法等。五、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快乐传真)。规则:一名学生不准说话,看着教师给出的词语,用动作表示让其他同学猜出来。从刚才的游戏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小结:要是人类不会说话该会闹出多少笑话来啊!(二)引入新课。大自然不会说话,但他也有自己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出示课题并齐读)大自然的语言会是什么样的呢?先请看屏幕:(课件演示自然情景:蓝天白云、高山流水、鸟语花香。)(三)范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五彩缤纷、赏心悦目啊!那我们怎样才能读懂它呢?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欣赏。(四)自学课文。1、自己借助拼音通读课文。2、打记生字,并多读几遍,记下来。3、小组学习,完成:A、讨论:课文中讲了大自然中谁的语言参考资料,少熬夜!B、小组齐读课文。(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1、质疑解疑。你还学会了什么?有什么不懂得地方?用课件演示图片并加以说明:蝌蚪——春天到来鱼鳞——两圈为一岁(结合扩展年轮——体现降雨情况)三叶虫——汪洋一片(三叶虫两亿年前灭绝,背壳分为三个部分,最大70厘米,生活在海里,少数在泥沙中或漂浮生活)2、朗读指导。(1)课文共有几个小节,每小节有几句话?(2)重点指导2、3、4小节。比较句子,读出感情(形象、生动,朗朗上口):a、多么像游动的“逗”。很像游动的“逗点”。b、鱼鳞上有一个个圈。鱼鳞上有很多圈圈。c、那儿曾是汪洋一片。那儿曾是汪洋。(3)理解并读好第五小节:大自然的语言与人语言有什么不同?人的话要用耳朵听,大自然的语言是色、香、味、声俱全的语言,我们要怎样才读懂呢?(只有爱学习、善于仔细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用“只要就能,假如就。”造句来理解最后一句话。(4)朗读练习。学生试读,指名读,小组读,(均加以评议)齐读。(5)背诵课文。(六)全课小结。大自然的语言哪,。通过补充,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多彩。(七)扩展练习。你还发现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呢?(学生自由发言)如大雁南飞、满天星斗、秋天落叶、北风呼呼、狗摇尾巴、火烧云等。编儿歌:白云飘飘是,要问大树活几年,蚂蚁搬家要。数数就知道。蝌蚪游泳到,自然语言不难懂,大雁南飞来。仔细观察多。参考资料,少熬夜!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准确运用语言和清晰的条理性说明。2、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章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以优美的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和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深入地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二、深入学习1、快速阅读课文后半部分,明确下面问题:(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讨论并归纳:A、纬度的差异。B、经度的差异。C、高下的差异。D、古今的差异。(2)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用了哪些词语来说明?明确: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前三者都是空间顺序;后一因素则是时间因素。由空间到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词语:“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来”、“也可以利用来”。(3)在说明这四个因素中,文章举了哪些例子?纬度:南京桃花和南京刺槐开花的早晚。经度: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和济南苹果的花开早晚。高下:秋冬之交山地与山脚,还有山腰的温差。古今:英国南部物候记录。(4)文章是如何结尾的?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并提出希望。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也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等。三、知识拓展1、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2、小组派代表反馈信息。例:下雨前蚂蚁搬家,蚯蚓钻出地面,乌云密布等现象;枫叶变红、大多树木的落叶等预示秋天的来临……四、课外延伸参考资料,少熬夜!1、小组讨论: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意:人间四月花已开尽,春去夏来。山寺中的桃花四月才盛开,春意盎然。经常责怪春去无处觅春影,不晓得春开转入到高山中。)注:大林寺,庐山寺名,庐山海拔1474米)(1)、影响物候的高下差异:植物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2)、春季爬山,山上的树木比平地的树木发芽晚。2、回顾课文,物候来临的决定性因素当中有说到古今的差异,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古今的差异呢?(可提示学生从环境方面去考虑)A、小组讨论B、信息反馈(各抒己见、重点在“关注”这个话题上,勿过于强调正确与否)C、教师介绍相关的世界环境现状,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五、小结说明文除了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注意说明事物的条理性,运用语言的准确、生动性。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向人们暗示着,认识大自然就是更好地认识我们人类本身。希望大家今后在学习生活中多多去留意、去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同时更需要同学们去关注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地球,去爱护、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六、作业布置1、收集的一些农事谚语,并简单解说一下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2、设计一到两条环保的标语。附板书:16、大自然的语言A、纬度的差异。B、经度的差异。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说明C、高下的差异。(条理性)D、古今的差异。爱护环境、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