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势定位集群市场品牌对接--也谈“中国纺织城”建设郭长利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纺织城”的目标,这是事关夏津“进位崛起”的重大决策。夏津要崛起,工业要率先。工业要率先崛起,首先要确立纺织业在我县工业经济中的地位,纺织业是夏津经济发展的“通灵宝玉”,是我县的“立城之本、立业之本、立县之本”。没有了纺织业,夏津发展就会“失魂落魄”。在“富民强县、进位崛起、突破夏津”的征程上实施“纺织城”建设,是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适时之举、强县之策、富民之计。但放眼全国,“纺织城”建设并不是我县的独有战略,90年代以来以浙江等地为代表的“纺织城”建设纷纷上马,有的已经非常成熟,有的方兴未艾,有的则前期夭折。这无疑给我们的“纺织城”建设积累了经验,但也有许多血的教训。所以,我们在“纺织城”建设上必须把握形势、准确定位、做强产业、搞活市场、打出品牌、对接全国。下面,通过六个概念来谈谈对我县“纺织城”建设的粗浅认识。一、形势建设“纺织城”,首先要把握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的纺织产业形势,只有了解环境,把握形势,才能选准方向、走对路子。当前,在世界范围内,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曾被视为“夕阳产业”的纺织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产业高科化。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微电子、新材料技术等为主的高技术对纺织产业的渗透力日益增强,国际纺织产业已由简单劳动指向型转向资本、技术指向型,进入了高技术化发展阶段,超细化、功能化、差别化、高性能等新合纤的开发方兴未艾,环保型无水印染技术和功2能型后整理技术等不断取得突破,织造技术也日臻完善,基本解决了高弹、高捻、高密、高支纤维等织造难题,纺织品的应用领域也不断向建筑、农业、医疗等行业拓展。二是产品多元化。各类高科技纺织品层出不穷,产业用布和装饰用布飞速发展,服装、产业、装饰三类用布的消费结构比例大致趋于1∶1∶1,形成了多层次、多用途的纺织品生产格局。三是竞争自然化。当今世界纺织品市场已被欧盟、亚洲和北美三个集团所分割,一些发达国家还通过提高环保标准,筑起了一道“绿色壁垒”,增加了我国的纺织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难度;另一方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纺织品关税降低,国内纺织品在本已竞争激烈的基础上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纺织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有好的产品、极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和有潜力、善于创新的开发机构。通过对我县纺织业现状的分析,我认为产业层次低、产品结构单一、终端产品匮乏及技术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双重弱化是制约我县纺织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而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还在于纺织企业的机制优势的弱化,企业盲目投入、粗放经营和低价竞争的现象非常严重。必须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设备、规模、市场等方面优势,通过产业结构和产权结构的合理调整来营造新的发展优势。二、定位“纺织城”是一个整体概念,它不仅仅是指纺织产业。一个有活力、有生命力、有竞争力、健全健康的“纺织城”,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或者说三个部分:即要有高质量、高档次、极具竞争力的品牌产业(产品);要有富活力、大开放、广辐射的纺织品贸易市场;要有不断更新、步步领先的纺织技术。产业(产品)是纺织城建设的根本,市场是纺织城建设的生命,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是纺织城建设的动力。没有产业产品作基础,纺织城建设就失去了载体;没有市场的及3时交易,纺织城就会失去活力,就是死水一潭,没有生命力;没有不断创新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就不会有新产品的开发,就没有企业的进步与提升,产业产品和市场就会失去竞争力。所以,我县的纺织城建设就要定位在全力打造“中国棉纺织品制造基地、中国棉纺织品贸易基地、中国棉纺织技术开发基地”等“三个基地”建设上,全力以赴做强产业、搞活市场、创新技术,打出品牌。三、集群建设“中国纺织品制造基地”就是要发展纺织产业集群,大规模、高层次的纺织产业集群是纺织城建设的基础。目前,我县的纺纱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为纺织产业发展奠基了一定的基础,但现代经济的竞争是终端产品的竞争。而我县的纺织产业实际上正处在“纺纱”向“织布、服装”转轨的初级阶段,几乎没有终端产品,距离纺织城建设的要求差距还很大。所以,我们在扩大纺纱企业规模的同时,要采取超常举措加速织布、服装、布艺、家纺等终端织造产品企业的发展,不断拉伸和扩张纺织产业链条。围绕纺织工业园建设,要大力发展织布产业集群、布艺产业集群、服装产业集群和家纺产业集群等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夏津产业基础,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鉴于此,建议在我县纺织产业发展上加大力度、加大扶持、加大领导,通过政府推动、政策引导、企业投入,实施“3353”战略。即瞄准“三个翻番”,坚持“三个原则”,推进“五个一批”,形成“三个新格局”。“三个翻番”:即利用3年的时间实现纺织工业产值翻番、销售收入翻番、利税总额翻番。“三个原则”:即坚持科学发展、坚持集约发展、坚持效益优先。“五个一批”:即审时度势转产一批。现有纺纱企业中,规模小(5000锭子以下的)、设备档次低没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可以与大型纺纱企业整合,转让纺纱设备,转产织布、服装等产业。技术创新改造一批。现在纺纱(或织布、服装)企业中,有一定规模和市场,4但设备档次较低的,要抓紧进行设备改造升级,提升产品档次和标准。膨胀规模新上一批。现有企业中,有一定实力、企业管理水平高的,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或新上织布、服装、家纺等纺织产业的终端产品项目。靠大联强引进一批。瞄准新郎、红领、红豆、即发等知名企业,通过招商引资竭尽全力引进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夏津,建设一批高层次的织布、服装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和知名度。千家万户发展一批。借鉴我县民间长年从事工艺品加工的成功经验,选择适合千家万户家庭作业的布艺、家纺等产业,大力发展家庭经济,做大产业整体规模。“三个新格局”:一是规模企业的新格局。到2010年,全县纺织工业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企业1户,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的企业3个,销售收入突破亿元的企业达100户以上,全县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到300家以上。二是名优品牌的新格局。到2010年,全县纺织服装工业培育3-5个省级品牌、2-3个中国纺织名牌。三是产业基地的新格局。到2010年,全县纺纱能力达到300万纱锭;年产毛巾、浴巾、坯布等织品5万吨;服装5000万件套;布艺、家纺形成一定规模。四、市场市场是纺织城的生命线,没有市场,纺织城就失去了命脉。所以,在纺织城建设上,我们不但要建市场,而且要建大市场、建设纺织业的“商业旗舰”,切实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棉纺织品贸易基地。建议走“政府主导、市场细分、业态创新”的路子。基本途径有三条:一是市场组团化。结合正在进行的“商贸城”建设,构筑纺织城的“一二三”市场框架体系。“一”是一个主体市场,即纺织品市场。“二”是两个配套市场,即上游的纺织原料市场和下游的物流中心。“三”是三个相关市场,第一个是纺织城人才市场,纺织产业要升级,增长方式要转变,质量效益要提高,关键靠人才;第二个是纺织城技5术市场,纺织业的特点决定其需要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政府要通过扶持平台建设,为大量的中小企业服务;第三个是纺织城网上市场,建设夏津“中国纺织城”网上市场,扩大市场拓展能力,加速市场信息发布。二是市场现代化。首先是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包括市场的定位、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现代化的市场功能。市场不仅要具有交易功能,还应当具有金融配套、信息发布、技术传递、人才输送等多种功能。再次是现代化的管理服务。三是市场国际化。以招商兴市为手段,扩大市场的外向度。引进国际贸易公司落户夏津。以市场为依托扩大纺织品出口。鼓励企业在提高纺织品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出口,使夏津更多更好的产品走上国际舞台。建议在财办设立由财办主任为主任、内部抽调人员组成的纺织城市场建设办公室,负责纺织城市场建设。五、品牌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的最大变化在于过去是单纯的“产品竞争”,现在是产品的“品牌竞争”。品牌是企业拓展市场的前提,企业要发展就要在品牌、特色、品质上作文章,大打“价值战”,绝不能打“价格战”,切实以品种开拓市场、以品质赢得市场、以品牌占领市场,利用品牌效应,把市场做大、把企业做强、把效益做好。在纺织城建设上,我们不能仅局限于“行业品牌”,而要着眼于“品牌行业”作文章,也就是不能仅满足于做好纺织业的几个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而是要打造整个夏津纺织行业的品牌、打响“纺织城”的品牌。纺织城的品牌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他包括产业品牌、城市品牌、文化品牌。打造纺织城品牌,在发展规划、项目设计上必须与城市建设、市场建设、文化建设相结合,真正做到纺织城的“有形体现,无形彰扬”。具体讲,要作好四篇文章。一要与产品开发相结合,作好“产业品牌”的文章。我们的最大优势、最大特色就是我们拥有悠久6的植棉历史,享有“银夏津”的美誉,棉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棉纺是我们已有品牌,所以我们就要发挥这一优势,适应现代人的消费观念需求,立足“纯棉织品”,围绕“绿色、环保、健康、舒适、纯真”的“十字”方针,大力发展和开发纯棉服饰、纯棉布艺、纯棉家纺等产品,打出夏津织造的“健康”品牌,积极发展中国布艺名城、中国家纺名城、中国服装名城,真正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形成“中国棉纺看夏津”、“绿色织造看夏纺”的大好局面,让“夏津织造,健康环保,至真至纯”的品牌特色享誉九州、响彻全球。同时,要抓住自主创新不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会拥有“原创的知名品牌”。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不断做大做强。要鼓励企业多形式多途径进行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是加大“三个力度”: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力度,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要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加技术开发费用的提取和投入;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提高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食品、纺织服装工业的应用,改造和提升产业层次;加大产学研推进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加快先进技术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把夏津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纺织技术开发基地,鼓励支持企业创造尽可能多的“夏津原创知名织造品牌”。二要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作好“城市品牌”的文章。在城市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突出纺织产业的特色,比如在城市标志、城市颜色、园区布局、街道名称设置上等都可以突出体现纺织产业独有的特色,真正让纺织城在城市建设上得以“有形体现”。三要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作好“文化品牌”的文章。事实证明,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与本地的地方文化和地方艺术结合起来,会更有活力、更具有拓展力。我县的千年的植棉、纺棉、织布历史和文化,我们可以7分挖掘这些历史和文化,建设我们的“纺织博物馆(展览馆)”,也可以在公园修建棉纺织文化墙,利用这些历史和文化,提升夏津棉纺产业的文化底蕴和知名度,让纺织城实现“无形彰扬”。四要与包装推介相结合,作好“宣传品牌”的文章。要彻底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强化包装意识、宣传意识,利用一切方法、抓住一切机会、搭建一切平台、挖掘一切资源推介宣传我们的纺织城。千方百计搞好与上级宣传部门和各级媒体的沟通与交流,争取多宣传、多报道我县纺织产业发展的亮点。加强与国家、省市行业协会和工商部门的交流与沟通,确保在品牌认定和注册上一路绿灯。建议县里在成立产业办的基础上,按照有“利用于人员安排、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纺织城建设”的原则,在宣传部或广电局成立由分管副部长或广电局局长任主任、内部抽调人员组成的纺织城建设宣传办公室,负责纺织城建设的宣传推介工作。宣传推介工作即可以扩大夏津纺织产业的知名度,又可以提高夏津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形象和地位,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加速发展、更有利于纺织城建设。六、对接“对接”作为现代经济主体相互交流、加强合作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越来越被各经济主体所接受。特别是作为欠发达地区对外寻求合作、加强产业发展交流,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在纺织业内,两个产业集群通过双方广泛接触,通过开展合作洽谈会促使上下游产业链的对接,形成一条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