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履职尽责整顿不精不专的问题范例精编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针对履职尽责整顿不精不专的问题范例精编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针对履职尽责整顿不精不专的问题1司法局是县政府领导下的主管全县司法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国家的执法机关,是政府部门的重要组成部份.其主要任务是运用法律手段参与社会经济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沙洋县司法局自年建局以来,紧紧围绕着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担负着辖区范围内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人民调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法律援助、公正、律师、法律服务、管理和指导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等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道防线,它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县政府的要求,沙洋县司法局现设有政治处、办公室、法制宣传教育股、基层工作股、律师公证管理股、法律援助中心、纪检监察室等6个处、室和中心;乡镇设有13个司法所。县局现在编制35人,在职人员34名(局机关及公证处共19名,乡镇15人)。全局设局长兼党组书记1名,副局长2名,纪检组长1名,政治处主任1名。近年来,沙洋县司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县委政法委、市司法局、省司法厅的关心和支持下,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为要务,以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年初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全局上下团结奋进,努力拼搏,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每年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一)、职能履行情况:一、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基层工作组织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得到切实加强。沙洋县司法局自成立以来,一直都十分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一是积极构筑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格局。全县厂13个镇均成立了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全县范围内构筑起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协调,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格局;二是高标准规范人民调解各项基础工作。努力实现人民调解组织网络,调解阵地、调解程序,调解文书等四个方面的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行人民调解协议书审核制度,提高了调解协议书的质量。三是扎实做好全县调解网络建设。现全县共建人民调解委员会337个,其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13个,村(居)调委会277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41个,其他调委会6个。使全县各级调解委员会建设覆盖面达到100%,每30户左右村(居)民推选1名调解中心户;200人及以上的企业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四是强化信息渠道,确保处警及时。自2014年初,沙洋县就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信息员规范建设工程,现在全县各镇、村、组及单位内均已普遍建立了信息员制度。全县现有人民调解员及信息员3700人。规范建立了13个“人民调解庭”。60%以上的村建起并运行了村级调解室。全面推行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全县共聘首席人民调解员288人),采取多种形式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全方位培训,努力实现了人民调解程序和调解文书制作的规范化,切实提高了人民调解协议的社会公信力。五是进一步落实了矛盾纠纷调处首问责任制、调处承诺制和支持起诉等制度,规范纠纷调处工作制度和程序。尤其是支持起诉制度推行以来,通过运用支持起诉手段,引导农民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从而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矛盾纠纷防激化工作中收到了较好效果。六是县司法局加强了对镇村二级人民调解员的业务轮训,县司法局每年划拔专项经费,由基层工作股用于镇村二级人民调解员培训的开支,基层科每年不得少于一次组织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至今此培训班已成功举办了三次,这一作法切实提高了全县各人民调解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人民调解组织、制度、工作场所、经费、报酬的落实,确保了人民调解工作落到实处。镇村二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努力消除不和谐因素,筑牢维护和谐和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上所发挥的职能作用,其成绩是显著的。仅2014元至十月全县共受理各类民事纠纷926件,调处成功915件,防止自杀事件15件17人,防止民转刑33件112人,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7%以上。其中重大疑难纠纷全年受理125件,调处成功率达98%。二、以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为目标,拓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全县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井然有序。社区矫正是政法战线一项全新的工作,是全局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社会管理系统工程之一,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根据市里部署和县政府要求,2014年10月就召开了沙洋县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并在沙洋城区、五里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建设试点,在两个试点镇举行了社区矫正工作交接仪式暨社区矫正对象学习班和社区矫正工作者培训班。与此同时,我局基层股负责进行指导和检查,并制定出《沙洋县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管理办法》和《社区矫正工作流程》。今年年初,我县全面启动了社区矫正工作。各镇都按照社区矫正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各项社区矫正工作,目前,全县共有社区矫正对象名(其中管制名、缓刑名、假释名、暂行监外执行名、剥夺政治权利名),无一再犯新罪。在边学习边总结的同时,积极借鉴外地的先进管理经验,在工作中及时改进和创新社区矫正管理方式方法,时时注重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法制教育、矛盾调处、信息化管理等。为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核实、衔接,针对我县社区矫正对象交接不齐、法律文件未送达,人员未报到等情况,开展一次排查核实工作,掌握了脱管漏管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工作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了与公检法的工作衔接,同检察院开展矫正对象检对工作,共同加强对各镇社区矫正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督查工作;同法院就法律文书的送达、被告人情况调查、矫正对象报到登记和教育达成一致意见,从而使法律文书传递和矫正对象的交接工作更加规范;实行镇村联动。积极探索村级监管模式,整合村级资源,实行镇村联动,从而努力做到将社区服刑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矫正,努力减少脱管、漏管。认真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为防止刑释解教人员转变为社会不和谐因素。我县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努力促使矫正人员早日融入社会。我县每年都组织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专项统计,对刑释解教人员每年都安照“一查一访三定”的原则进行一次进行摸底排查(“一查”就是查清帮教对象数量、家庭情况、就业情况、现实表现,建立台帐,做到心中有数,做事有底;“一访”,即司法所长对全镇帮教对象每人家访一次;“三定”即定重点帮教对象,定专人跟踪帮教,定具体帮教措施)。全县所有安置帮教对象均建立了一人一卡的刑释解教人员档案,完善了“一帮一”的帮扶机制,工作中帮教小组经常与解教人员谈心,帮助部分刑释解教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对于预防减少重新犯罪起到积极作用。如我县曾集司法所通过做工作,为当地一刑满释放人员解决了一万块青砖和一吨水泥,为该帮教对象解决了住房问题,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目前,全县共有名刑释解教人员得到帮扶,帮扶率达%,安置率达%。三、以提高全民法制意识为宗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法制宣伟教育工作创新理念,健全机制,拓展领域、丰富载体,以“法律六进”为抓手,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层次开展法律宣传活动是我县在法制宣传上的主要做法。一是科学、实际地开展普法工作来认真实施《沙洋县2014-2014年依法治县暨“五五”普法工作规划》。二是紧紧围绕重点对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农民五大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县司法局组织人员编写并出资印刷了20140本“五五普法”教材,为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农民及外出务工人员免费发放,大力宣传《宪法》、《监督法》等近20部法律法规。2014年就开展了数次较大规模法制宣传活动,如组织律师参与刑事辩护的法制宣传、组织公证员进行《公证法》的宣传在,12·4法制宣传日,组织了全县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共计13000多人参加了“五五”普法考试。三是为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进一步发挥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主渠道作用,各地为学校选配了法制副校长,并进行了业务培训。各乡镇街道相继举行了为农民工、留守老人、留守学生等广大民众义务普法宣传活动。四是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针对少数地方出现的缠访闹访、阻碍正常执法、群体性事件等现象进行法制宣传,引导人们消除“法不责众”意识,形成尊重法律的习惯,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五是加强普法阵地和载体建设。做到计划、师资、课时、经费四落实,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法制学校作用,继续抓好村(社区)法制宣传窗建设,要求局机关与司法所工作人员积极配合《荆门日报》“法制时空”专题栏目撰写“以案说法”稿件,不断提升大众媒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水平。六是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分别制定法律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实施方案,培育“六进”活动各类典型,全面开展争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活动抓好法律进机关活动;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为目的推进法律进学校;以“诚信守法企业”创建介体推进法律进企业;以“和谐新农村建设”为目的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推进法律进乡村。2014年5月,县局就与湖北省沙洋劳教所联系,组织了劳教学员到后港及五里铺镇部分学校进行现身说法活动,7月组织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律师到后港镇贯头村开展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活动。七是推进法律顾问团建设,促进党委、政府依法决策,维护群众合法权益。2014年和2014年,我局就组建了一支10名成员的普法讲师团。普法讲师团成员到企业、农村、学校和机关进行《劳动合同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农村常见中的法律问题等讲座十多场次,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四、以服务民生为本,为特殊群体办实事,不断深化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畅通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努力做到“应援尽援”,切实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体现法律援助是真正“惠民工程”,是我局落实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重点工作。为了切实把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我们一是大力推进基层法律援助联系点建设。在全县13个乡镇及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普遍建立基层法律援助联系点,畅通群众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申请法律援助的渠道,方便他们就近申请、获得法律援助。二是扩大、简化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援助对乡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在县法律援助中心设立专门的接待室,休息阅览室,对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实行上门提供咨询、申请和办理法律援助等服务,对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案件简化程序,快速办理,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其经济条件。三是积极准备法律援助宣传资料。印制《法律援助指南》3000册,编写《援助案例》,赠送给受援助人,为他们送去暖暖爱意。四是强化质量监督管理。坚持办案数量与办案质量并重,在办案数逐年递增的同时严把质量关。建立了案件受理监督机制,由受援人对承办律师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建立了法律援助质量评查制度,对办结的法律援助案件的卷宗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类等级进行评判并定期通报。通过建立上述机制,使我县法律援助工作形成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相结合的质量监控体系,从而制约援助律师认真办案,切实保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五是大力营造法律援助声势。2014年利用春节期间民工外出务工相对集中的有利时机,组织73名律师、法律工作者、司法行政干警分别在城区平湖车站、卷桥车站及13个乡镇的主要客运站采取贴标语、拉横幅、图片展、设立法律咨询点的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法律援助春节送爱心”活动,共发放法律援助知识读本10000本,解答农民工疑问2014多人(次),深受广大外出务工的农民好评。如2014年5月,法律援助律师已结束沙洋县荆潜路2014年“六四”特大车祸赔偿案的全部庭审程序,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受害当事人获得了一百多万元赔偿款。2014年,全县法律援助办案数量比上年提高15%,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