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更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党员干部的根本途径。基层党员是我们党组织的毛细血管,是党员队伍中与人民群众交往最多,交流最频的群体,他们不仅关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更是党的政策方针贯彻落实的关键一环。新形势下如何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从严从实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在各项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探索实践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新模式新方法,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我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方面形成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今后进一步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明确了思路,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党员队伍基本状况XX市辖5县1区1市1个工业园区,6753个基层党组织,135221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64292名,占党员总数的%,初中及以下党员56368名,占总数的%。总体上看,全市基层党员队伍在党员总数中所占比重较大,党员队伍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高学历党员比例严重不足,新时期全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局面还很复杂,任务压力还很大。二、主要做法及成效1.完善“三项机制”,推动责任落实。紧盯基层党员教育培训任务落实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责任考评、协调联动、投入保障机制,形成了体系完备、运行有序、保障有力的责任落实长效机制。一是完善责任考评机制。全市各基层党组织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年初逐级逐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县、乡、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抓党员教育培训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与党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结合各阶段目标责任书考核,落实定期督查通报和信息反馈制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基层党委在党建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由各县、乡党委牵头,将农牧、林业、扶贫、人社等涉农部门实施的教育培训项目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分层实施。发挥县委党校、农广校、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主阵地作用,在办好主体班次的同时,聘请专兼职教员开展流动党校进乡村活动,探索形成了“党校+农广校+远教站点+远教中心户”的市、县、乡、村党员教育培训网络模式,在全市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校等职能部门配合,各培训阵地主导的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体制。三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采取财政资金配套一点、涉农项目经费投入一点、党费列支一点的办法,整合各类资金,在各行政村新建、改扩建了集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站点等教育培训资源于一体的村级活动场所,实现了“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为开展村级党员教育培训奠定了基础。今年以来,市县财政列支xx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先后投入xx万元对远程教育站点设备老化零配件进行集中采购维修,确保了站点正常运行,基层党员定期接受教育培训。2.突出“三个重点”,明确教育内容。针对当前党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党性弱化、政治纪律松懈以及党组织软弱涣散等问题,通过抓实党员“理想信念、政治纪律、专业技能”三个重点内容,全面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一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各基层党组织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行业具体情况,在农村社区开展“学党章、作承诺、争先进”活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向优秀党员看齐,争做合格党员”活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亮身份、明职责、展风采”活动,机关单位开展“强党性、树形象、作表率”活动。同时,加大红色教育、党章党纪教育等活动教育培训力度,泾川、崇信、静宁等县采取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参观吴焕先烈士纪念馆、保至善烈士纪念馆、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多样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强化党员理想信念。二是突出政治纪律教育。针对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大,受到诱惑多,与群众接触频繁的特点,运用在反腐败斗争中查处的一些重大典型案例,突出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将《准则》《条例》的落实,作为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意识的重要载体,各基层党委及时召开廉政会议,对《准则》《条例》原文进行专题学习,并坚持将廉政警示教育内容融入领导干部轮训培训班内容之中。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廉政课堂”,举办反腐倡廉专题讲座,集中观看廉政警示教育影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筑牢思想防线,强化自律意识。三是突出专业技能教育。在加强理想信念和政治纪律教育的同时,针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紧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着重加强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发展方面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掌握发展方法、破解发展难题;对机关党员,注重加强法律法规、廉洁自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激励机关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国有企业和“两新”组织中的党员,注重围绕经济政策、生产经营、岗位职责和社会事业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在推进经济发展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了按需施教,有的放矢,切实增强了党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搭建“三类平台”,创新教育形式。积极探索组织生活常规教育平台、智慧网络线上教育平台和党内活动集中教育平台,通过观念、形式、载体上的创新,不断拓宽党员学习教育培训渠道,丰富教学信息资源。一是搭建组织生活党内教育平台。将信息技术作为抓实党员学习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方式,把“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信息化平台与党员日常教育培训深度融合,督促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制度,每月确定一个专题、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每两月讲一次党课、开展一个专题讨论。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与普通党员一起参加学习讨论,熟知尽知普通党员应知应会基本内容,学深学透履职尽责相关的理论政策和规定要求。二是搭建智慧网络线上教育平台。积极探索和运用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培训的新载体、新方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和互联网、手机短信、QQ、微信平台、新时代讲习所等线上媒体优势,强化基层党员日常教育培训,确保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经常化、全覆盖。开通了党员教育“两微一端”平台,在平凉门户网、平凉党建网开办党员学习教育培训专题栏目,定期推送各类党建新闻和学习资料,让党员不受时间、空间和个体差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通过互联网实现党的政策理论及党的知识信息等资源互联共享,进一步扩大了党员学习培训的覆盖面。三是搭建丰富多彩常规教育平台。在现有党员教育培训模式的基础上,把参观走访、案例教学、观看电教片、聆听先进事迹报告会及专题讲座等形式有机结合,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各村(社)党支部书记到党校、行政院校、教育培训基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等方式,不断开阔基层党员干部眼界。今年以来,共组织各县(区、市)村党支部书记到陇南、会宁、南梁等干部学员培训14期,培训600余人。同时,采取菜单需求式教育培训方式,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党校教师、先进典型代表等,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充分运用远程教育送学、示范基地现学等形式,力求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教育课堂”,通过参观培训、远程送学等方式,切实提高了基层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4.建立“三个课堂”,确保教育实效。对农村党员进行有目标、有系统、有制度的教育培训,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齐抓共管,有效解决全市农村党员队伍比重较大、文化程度低的问题。一是建立流动课堂。根据农村党员队伍实际,把教育培训重点放在农闲时节,集中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成立流动宣讲组,驻乡进村入户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基本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培训活动,重点进行民主法制、脱贫攻坚、牛果菜产业开发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结合“科技之春”大型农民科技培训活动,组织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优秀实用人才和外请专家组成宣讲组,深入乡镇农村宣传惠民政策、讲解种养殖技术,重点宣讲林果业、养殖业的种、养经验和技术。二是建立实践课堂。根据农村党员的现实需求,加大对实用技能的培训力度。按照“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培训理念,依据全市产业布局,分别在静宁、崇信建立了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等农民技能培训基地,依托农村专业协会和党员示范户,形成了“乡村建基地,基地连党员,党员带农户”的培训模式,长期开展温室蔬菜、特色林果、高效养殖、电脑技术等方面的个性化培训。三是建立远教课堂。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作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查看站点的使用情况,督促县乡村加大使用力度,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农村党员学习需求。同时,各县远程教育网点结合农村生产实际,主动入户调研,摸清农民对信息的需求情况,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收集各种农业科技知识小资料,印制成个性化的宣传资料,利用乡镇开会或集日进行集中宣传,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党员教育培训重视度程度不够,要求与认识错位。主要表现为:一是基层党组织责任落实“虚化”。部分基层党组织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对党员教育培训方式单一,手段呆板,党员积极性和自觉性较低。尤其对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力度不大,管理工作滞后,不能及时掌握支部党员流动去向及联系方式变更情况,造成部分党员在思想、行为上放任自流。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培训缺乏长远规划,“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严,组织党员集体培训学习不经常。二是党员党性意识“淡化”。一些党员对教育培训认识模糊,片面认为业务工作是务实,学习教育是务虚,重工作、轻学习的思想倾向较为严重。部分党员自学意识不强,忙于干日常工作,缺乏对党章党规和政治理论的学习教育,使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变化,理想信念缺失,党性意识逐渐淡化。一些党员的政治热情降低,组织观念淡化,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愿接受组织管理,不做组织分配的任务,游离于组织之外。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一些基层下岗职工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企业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中。三是经费投入保障“弱化”。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经费有限,部分村级组织集体经济薄弱,经济来源较少,以少组织或不组织教育培训增加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了党员教育工作正常开展。2.党员教育培训吸引力不足,形式与方法单一。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力量薄弱。从目前全市实际情况看,市委、县委党校党员教育培训专职教员紧缺,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尤其县、乡、村层面基本都是单打一,没有建立起三级联动开放的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农村、社区远程教育站点的业务骨干力量十分薄弱,大部分为兼职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制约了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有效开展。二是教育方法单一。从目前的教育形式上看,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培训不能结合当前实际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的需要,局限于常规性培训,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方法简单。集中表现为:党员学习教育以会代训多,集中专门培训少;读理论文章、念党报多,实际操作少;关门培训多,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少,形式比较枯燥单一,尤其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缺乏农业、农村、农民特色和新意,不能很好地调动党员学习兴趣,导致党员教育培训入耳不入脑、入眼不入心。三是党员对象复杂。基层党员数量多、流动快、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重点和难点。一些流动党员因外出务工地点较远,外出务工时间长等因素,不愿亮身份找组织,处于无组织状态,党的组织、工作和活动对他们不能实现有效覆盖,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盲区漏点。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大部分农村老党员文化普遍较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少数生活艰难,这部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较难落实。一些无职业农村党员与村支部联系较为松散,人员难集中、教育难开展的情况普遍存在。3.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内容与需求脱节。主要表现为:一是内容上缺乏针对性。新形势下,党员的思想水平、生活环境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在党员教育培训内容上,还存在“一刀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