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依法治国依法行政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依法治国依法行政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依法治国依法行政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3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2014年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和部署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根本保证,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关键在于各级政府能不能坚持依法行政。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体现在政府工作中就是要严格实施法律、做到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只有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恪守法律依法办事,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要创新,是政府正确行使行政权力的基本保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不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是实施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同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政府依法行政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不作为、乱作为、懒政、怠政等现象依然存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和重大决策责任追究机制尚不健全;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需进一步强化。这些问题的存在,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要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并不断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传统行政,带有“人治”色彩。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写入宪法中,并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提升到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认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的历史时期,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理念,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摒弃特权思想和官僚作风,从思想认识上自觉坚持依法行政。其次,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领导干部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应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带头学法,学习通用法律知识以及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专门法律知识,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进一步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科学合理设置政府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实现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范围内履行职责,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行政机关不应通过行政手段去解决。行政机关更不能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按照“放管服”的要求,政府应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力,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对市场主体活动依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和协作机制。优化服务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应有之义,加强公共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实施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按照职权法定原则,将各级政府工作部门的各项行政职权及其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对应的责任等,以清单形式明确列示出来,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完善政府依法决策机制和重大决策责任追究机制。行政决策是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决策质量的高低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决策权,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划,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完善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机制,对因行政首长等个人因素导致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影响恶劣者,要严肃追究相关行政人员的法律责任,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的良性机制,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从根本上解决个别领导干部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问题。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古今中外历史都已证明的定律。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要改革国家监察体制,设立国家监督委员会,强化监察职能的独立性,破解“一把手监督”以及“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等难题。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行政权力滥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便于社会监督制约。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依法治国依法行政2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是逻辑层递关系,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由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和依法监督等内容组成。在这些内容中,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与基础。因为一个国家的整个管理活动,不仅是靠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管理机关来施行,而且主要是靠各级人民政府与国家执政机关的强制推进。如果各级行政机关都能依法行使职权,依法进行管理,那么依法治国就有了基本保证和实现基础。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为依法行政创造了大环境和前提条件。如果没有依法治国的方略和大环境,就根本谈不上依法行政。但没有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就会落空。因此,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里政府行使行政权力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依法治国依法行政3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十一个坚持”之一,是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为我们从全局上、整体上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科学指引。深刻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布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以洞察大势引领全盘布局、以目标愿景引领宏伟征程的大思路、大格局,对于指引我们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具有纲举目张的重要意义。“共同推进、一体建设”体现了将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思考谋划的全局思维。全面依法治国重在“全面”,涉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无论是我们党执掌政权、政府施政,还是经济运行、社会治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只有纳入法治化轨道才能实现有序运转,涵盖广泛的法治建设任务需要有统筹各方的工作布局。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的卓越智慧和非凡勇气,正式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把它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确定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这是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所处历史方位、治国理政实践需要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我们在艰巨繁重的法治建设任务中把握整体工作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共同推进、一体建设”体现了整体部署、协同推进的系统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经过不懈努力,全面依法治国已经从搭建四梁八柱迈入统筹协调推进的新阶段,法治建设各环节、各领域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零敲碎打、单兵突进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只有在国家、政府、社会各个层面,治国、执政、行政各个方面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才能实现法治建设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协同运转,从而最大限度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共同推进、一体建设”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建设所处阶段和当前形势任务的深刻洞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科学思路和有效方法。“共同推进、一体建设”体现了目标引领和重点突破相统一的辩证思维。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我们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作用。党的十九大描绘了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工程,承担率先突破的历史使命,法治社会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是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法治国家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这一工作布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既以目标为着眼点,强化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又以关键领域为着力点,以重点问题突破引领带动全局工作发展。“共同推进、一体建设”是深入总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独特性和规律性得出的科学结论,是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回答中国之问的精辟论断,使我们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前进方向。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的基本准则。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治国之道、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重大战略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探索中逐步确立和形成了依法执政这一基本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1982年党章提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同年宪法规定各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999年修改宪法将这一基本方略作为重要的宪法原则。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执政确立为党的基本执政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这一历史进程,是我们党对依法执政及其在全面依法治国中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推进依法执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把我们这样一个世界最大的执政党建设好,才能在长期执政中履行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是否依法执政,直接影响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得到贯彻,影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败。我们要增强依法执政意识,坚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开展工作,推进党的领导入法入规,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行政是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