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庆市纺织工业产业发展规划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政策,落实国务院《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安徽省政府《安徽省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总体部署,推进我市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持续、稳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09-2011年。一、纺织工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产业现状我市纺织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纺织工业经过调整、改造、重组和升级,逐步形成了以棉纺织为主体、服装、家用纺织品为辅的新型工业体系。行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已发展成为皖颚赣三省交汇区域重要的纺织工业生产基地。全行业共有工业企业达160余家。现拥有棉纺锭80万锭,气流纺7000余头,各类织机2000余台,其中无梭织机1000余台。可年产棉纱15.5万吨,棉布1.5亿米,服装2800万件,羽绒制品400万件,工艺被1000万床,毛巾6600万条。2008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6.4亿元,销售收入100亿元,出口交货值16.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产值企业3家,1~5亿元产值企业10家。其中安徽华茂集团、桐城鸿润集团、霞珍集团、、岳西天馨工艺制品集团、天鹅集团、望江望宇纺织股份公司、枞阳蓝兰巾被有限公司等一批发展势头强劲的骨干企业,其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在全省纺织行业中都处较前的位次,其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全省纺织工业前列。纺织工业是我市工业支柱产业之一。(二)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当前影响我市纺织工业发展主要问题是:一是金融危机影响仍在蔓延,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对纺织行业的冲击尤为明显,订单大幅减少,纺织品出口严重下滑,企业出口困难重重,纺织工业企业陷入多年未见的困境;二是纺织产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产能过大,导致-2-原料市场波动较大,尤其是棉花供应的严重失衡,使得棉纺企业用棉成本上升,加剧了市场恶性竞争;从棉花种植加工、纺纱织布到印染、服装成衣,产业链规模配套的能力不足,成为我市企业利润增长的障碍;三是优势规模企业少,牵动性不强;大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的技术含量低,知名品牌少;四是技改投入不足,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但应该看到,我市纺织工业拥有一定的资源、区位、劳动力成本等比较优势,具备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拥有华茂等优势企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随着国家和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紧抓我国纺织业从沿海和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及原料优势地转移的有利时机,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我市纺织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结构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大力推进产业升级,把构筑强势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三大战略任务,重点打造纺织工业的棉纺织(印染)、服装、家用纺织品、茧丝绸等四个重点行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全市纺织工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二)基本原则1、坚持开拓国际市场与扩大内需相结合。纺织行业历来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要在巩固现有出口市场基础上,采取积极措施抢占国际市场保持出口份额稳中有升,与此同时,下大力气拓展国内市场,稳定老客户,开辟新市场。2、坚持扶持骨干企业与发展中小企业相结合。发挥骨干优势企业在产业调整和振兴中的带动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增强具有良好业绩和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3、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相结合。抓住对行业科技进步带动明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以技术创新为主题,以技术进步为动力,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力度,加速产业化步伐,推动棉纺、印染、家纺、丝绸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3-4、坚持重点带动与产业链完善相结合。以棉纺织、家纺产品为重点,做精做强华茂、鸿润等品牌,不断提高发展水平。积极推进棉花产业化发展和提升纺织产品的深加工能力,优化发展结构,推动企业科学发展。5、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遵循政策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加强管理,实现优胜劣汰。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保持行业稳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发展目标和任务计划至2011年,全市纺织工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以上,年增长10%;销售收入达到135亿元,年增长速度10%;出口创汇2.6亿美元,年增长19%;实现利税10亿。纱产量达到20万吨,年增长12%;服装产量4000万件,年增长15%。1、棉纺织行业棉纺织行业约占全市纺织行业总量的72%,资金和企业优势明显。发展壮大棉纺织行业应该成为调整和振兴工作的重点。按照重点发展、优化存量、提高集中度的指导思想,重点支持安庆华茂工业园的精品基地和望江、宿松棉纺织生产基地建设。(1)华茂作为全国纺织行业的一面旗帜应率先做大做强,大力拓展精品份额,积极扩大主营规模,适时产业链两头延伸,尤其要向印染、服装方面延伸,不断开发新品种,应用新纤维,加快技术创新和更新改造,努力把华茂建设成为一个股本多元化、产品高档化、管理信息化、文化先进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堪称一流纺织企业。至2011年,将其50万纱锭,1000台无梭织机打造成“中国棉纺织精品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发挥华茂品牌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条件成熟时,通过租赁、托管、参股、重组等多种方式适度扩展经营规模,逐步形成80万锭的产能。并使产业链两头延伸,通过建设棉花生产基地,稳定优质原料供应,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寻找合作伙伴,解决印染、色织瓶颈,加快服装项目建设,完善产业链,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朝着大纺织的目标迈进。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45亿元,年增长15%以上,使华茂集团成为国际知名的精品纺织生产企业。(2)进一步做大望江、宿松两地棉纺织业,引导和鼓励其棉纺-4-骨干企业参与调整和重组,通过招商引资和民间资本投入,在整合过程中较大幅度的扩张棉纺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充分利用本地有效资源,将望江、宿松两地打造成我省重要的棉纺织产业基地之一。至2011年,使望江、宿松两地的棉纺锭由现有27万锭发展到51万锭的规模,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市棉纺织行业的优势地位。(3)重点技术。在技术装备方面:重点骨干企业要率先加快设备更新改造,推广使用清梳联、高档精梳机、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发展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进一步提高生产装备水平,使无卷化率提高至60%,精梳纱比重提高至75%,紧密纺比重达40%。同时,棉纺企业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淘汰建国前生产的以及所有“1”字头型号纺纱和织造设备,A512型、A513型系列细纱机。技术进步方面:重点加快棉纺织行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通过产品的升级换代,推进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织物的生产,加大化纤使用比例;大力提升无卷、无接、无梭、精梳纱产品的比重,重点企业纱线质量要达到国际乌斯特2007公报5—25%水平,无结纱和无梭布的比重均达100%,形成一批有品牌、有市场的拳头产品,带动全行业的技术进步,进一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质量大中型骨干企业要全部通过国际系列质量标准认证。(4)加快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充分利用和发挥华茂集团的资源优势,采用水刺技术,进行高级医卫用复合材料的生产,积极进入非织造布领域,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联合各种力量,加强对柔性轻质阻氦膜材料的研究,使其进入产业化。2、服装行业重点扶持一批初具规模和比较优势的服装企业,如市区英德利制衣公司、怀宁浩森服饰公司、潜山多美都服装公司和望江华尔雅服饰公司等,进一步做大做强,跟上市场快速增长的势头,迎接服装业梯度转移的良好发展时机,加大改革和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其积聚资金加大投入的能动性和机制灵活、反应迅速的特点,推动我市服装业的壮大。要以华茂集团为依托,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服装生产线和CAD服装设计系统,吸纳国外知名品牌服装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借船出海,建成国内外知名品牌服装加工中心,形成年产高档女性时装800万件(套)的生产能力。到2011年,使服装总产量达到4000万件以上,产值能力达到35亿元以上。-5-3、家用纺织品要重点发展我市的家用纺织品业,继续做大做强桐城鸿润、霞珍集团、岳西天馨、天鹅、宇鸿和枞阳蓝兰巾被等企业,打造以桐城羽绒制品、岳西衍缝工艺被和枞阳毛浴巾被三大家用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形成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区域纺织经济。岳西县更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壮大岳西县安徽首家“中国手工家纺名城”的规模。规划期内家用纺织品业的发展要围绕特色和名牌产品,增强规模竞争力,围绕功能化、时尚化、个性化等不同层面,重点提高中高档床上用品、手工艺制品和毛巾等产品的配套率,开发系列新产品,满足急剧增长的国内外市场的需要,要着力开拓城市、农村等不同需求的市场。到2011年,使羽绒制品类家纺品由现在年产400万件提高到1000万件生产能力;衍缝工艺被家纺品由现在年产870万床提高到1500万床生产能力;全棉毛浴巾被产品由7500万标准条提高到2亿标准条规模,以进一步增强安庆纺织工业的核心竞争力。4、茧丝绸行业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承接江浙桑蚕种养业和缫丝、织绸加工业向中西部转移,大力发展桑蚕养植业,发展我市茧丝绸工业。一是建立“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合作关系,加快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改革,实施茧丝绸产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更新改造步伐,推广使用自动缫和无梭织机,以提升总体技术装备水平;三是适度提高集中度,扩大生产规模,以充分利用当地桑茧资源,就地消化吸收发展加工业。到2011年,使蚕茧年产量达到15000吨,白厂丝产量达到1350吨,丝织品产量达到300万米的生产能力。三、保障措施(一)、加大对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支持力度。在相应提高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及时足额退税的基础上,省、市财政预算安排企业出口信用补贴、出口存量和增量奖励、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政策,优先支持纺织服装企业。同时,重点支持华茂集团及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争取实现销售、研发、生产各个环节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二)推动企业联合重组。重点支持华茂等优势企业,充分发挥其管理和品牌效应,以产业链为纽带,采取租赁、托管、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兼并重组,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组成棉花、纺织、-6-染整、服装综合性产业集团。同时,积极争取桐城鸿润集团等有潜质的骨干企业实现上市。(三)坚持科技领先,推动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依据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科技领先,淘汰落后产能。1、对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更新改造,采用最新型号纺纱设备(如环锭纺及紧密纺带自动落纱长车、无梭织机)的企业,建议银行给予信贷支持。2、对采用紧密纺纱机及紧密纺长车;粗、细络联合机;全自动气流纺纱机及喷气纺纱机(涡流纺);以及增加无梭织机、自动络筒机、清梳联合机、精梳机生产“三无一精”产品的技术改造的,省、市政府应从新增中央投资专项资金中,给予支持和奖励,激励企业更新改造走科技领先的路子。(四)加大对纺织企业的金融支持。对一些基本面较好,带动就业明显、信用记录较好、无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允许将到期的贷款适当延期。地方财政要加大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五)坚持推进品牌战略。要高度重视企业品牌的培育,实施品牌战略就是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区域的、企业的和产品的品牌建设。支持企业按照国际先进标准进行生产管理、产品加工和储运销售,树立品牌意识,积极争创名牌产品。壮大一批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具有竞争优势的名牌产品,争创中国纺织名牌。对新获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