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交流发言材料2440字范文这次培训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务实高效,达到了强化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开阔视野格局、坚定发展信心的预期目的。下面,我把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收获与下一步工作思路做一个简要汇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以强大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担负起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时代责任,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和力量所在。为我们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主动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新时代科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重视教育、重视科技、重视人才,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形成的一条重要经验。从延安时期自然科学社的成立,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再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到科技自立自强,无不体现在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历史进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篇、一体设计、贯通发展,充分体现了党对这一基础战略工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和系统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坚持党管人才,是党中央统一领导的核心要义,是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政治保障。明确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系统勾画产学研等创新主体的定位布局,以鲜明的问题导向纵深推进科技体制、科技评价改革,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指明了方向。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明确了科技支撑引领现代化建设的主攻方向。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基点在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以精兵策略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明确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鲜明指出了科技界奋力创造的精神所在和价值坐标,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的行动指南,更是我们把握历史主动的“根与魂”。我们既要对其中深刻蕴含的“大道理”了然于胸,更要以知行合一的行动自觉,不断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转化为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沿着党的二十大指明的方向,围绕提升组织凝聚力、学术引领力、社会公信力,建品牌、强组织,不断提升“四服务”效能,加快构建联系广泛、布局科学、服务精准、充满活力的学会发展新格局,努力在四个方面展现新作为:(一)坚持党对学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上展现新作为。把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内容载入学会章程,自觉将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依章程自治相统一,学会党组织要政治把关学会换届选举工作,前置审议规划计划、经费开支、接受捐赠、奖项评选和人才举荐等重大事项。持续推进学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升级打造党建+“党建强会计划”品牌,推进学会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二)进一步优化学会布局和结构,在服务我省建设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围绕我省光电子、智能制造、光纤通信、生命科学等优势学科持续推动我省一流学会和学会联合体建设,支持省级学会与国家级学会和国际同行“交朋友、结对子”,联合建设人才信息库,密切交流合作;支持学会资源下沉,在市州设立联系服务机构,举办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以农科和26个对口服务乡村振兴的学会为主体,组建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以乡村为服务对象,科技赋能共同缔造、绿色发展。持续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学术组织,不断提升“四服务”的质量和效能;(三)锻造服务品牌,在支撑我省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发挥学会学术共同体和第三方中立的独立法人的优势,建立体制机制推动所属学会以服务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和创新驱动为导向,以学会能力提升为目标,积极开展科技评价工作;强化学术引领,充分释放学会组织创新活力,聚焦光通信、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集成电路、北斗及应用、新能源、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空天科技、现代育种与绿色食品等十大重点领域,面向学术前沿、学科热点和交叉融合领域,支持全省学会举办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国内影响力的专业性学术会议;支持学会主动围绕国际共同关切发起创新议题,创设国际化高端主场交流品牌,打造服务多元、梯次多级、规模多种、形式多样、具有学科特色的学术活动集群。(四)进一步推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在深入实施“科创中国”上展现新作为。深入推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建设,继续在汇聚资源、推广引流、转化对接等关键指标进行督促、指导,提升试点城市建设水平:稳步推进“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建设,合作建设一批促进跨界、跨域、跨境集聚配置创新资源的服务平台;持续开展“科创中国”系列精准对接活动,推动一批国家级学会、省级学会在企业和园区建立服务站点,把创新链与地方产业链结合起来,持续组织力量开展“科创XX”专家行活动,力争全年开展线上线下交流对接活动不少于12次;积极完善联络员工作机制,继续举办联络员集中培训班,进一步发掘认定一批热爱科技服务工作、有能力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联络员;进一步夯实“科创中国·XX”平台建设,持续做好平台建设和日常更新维护,扩容平台项目库、问题库数据量,力争有效需求量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