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一﹑财务报表粉饰产生的动因及危害..............................................1(一)财务报表粉饰的含义..................................................1(二)财务报表粉饰的动因..................................................1(三)财务报表粉饰的危害..................................................2二﹑粉饰财务报表的手段........................................................3(一)虚构交易事实........................................................3(二)利用资产重组粉饰财务报表............................................3(三)利用固定资产项目粉饰财务报表........................................3(四)利用往来项目粉饰财务报表............................................4(五)利用长短期借款粉饰财务报表..........................................4(六)利用成本项目粉饰财务报表............................................4三﹑财务报表粉饰的防治措施....................................................4(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4(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5(三)建立上市公司讲诚信机制..............................................5(四)加大对报表粉饰行为的惩罚力度........................................5(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5四﹑结束语....................................................................6参考文献.....................................................................721财务报表粉饰是一个历史悠久、影响极其恶劣的国际性难题。财务报表粉饰极具危害性,它不仅误导投资者,使他们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而且导致政府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所以有必要加强对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研究。一﹑财务报表粉饰产生的动因及危害(一)财务报表粉饰的含义所谓财务报表粉饰,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人为操纵,使财务报表反映“预期”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行为。例如(1)对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或相关文件记录的操纵、伪造或篡改;(2)对交易、事项或其他重要信息在财务报表中的不真实表达或故意遗漏;(3)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故意误用。上市公司进行报表粉饰手段总的来说包括虚增收入、虚减费用、进行大量的关联交易等。(二)财务报表粉饰的动因第一,为取得上市资格而粉饰会计报表。股票发行分为首次发行(IPO)和后续发行(配股)。在IPO情况下,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要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此外,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也与盈利能力有关。为了多募集资金,塑造优良业绩的形象,企业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在后续发行情况下,要符合配股条件,企业最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每年必须在10%以上。例如:据报道,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股票上市发行,募集了4.1亿元资金;当年年报披露亏损1.98亿元、每股收益为-0.86元。当年上市、当年亏损,开中国股票市场之先河。为此,中国证监会进行了调查,并公布了调查结果,红光实业编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红光公司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盈利5,000万元。经查实,红光公司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帐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1996年实际亏损10,300万元。第二,为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而制作虚假会计信息,粉饰会计报表。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为了实现利益共享,往往与庄家一起联手操纵会计利润,为二级市场的操纵股票价格提供题材。内幕交易的前提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而动机则是操纵股票价格,实现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所谓庄家,指的是具有内幕信息,有能力调度大量资金,能够操纵市场而且进行市场操纵的机构和个人。例如:浙江航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萧钢构),是一家从事土木建筑工程为主的地方企业。2003年11月杭萧钢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7年2月至3月,杭萧钢构因信息披露违规导致内幕交易的产生,而被称为“2007年内幕交易第一案”。第三,为提高融资能力或取得较好的融资条件,或为符合融资协议的规定而粉饰会计报表。目前,资金就是每个企业的血液,没有血液,公司将难以生存发展。而公司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配股;二是向银行贷款。一般来说,2配股需要申请,手续繁杂,而且有很多限制条件,不易操作,所以许多公司会选择进行贷款。但是,在借贷关系中,债权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会要求债务人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或进行资产抵押,并在债务契约中规定一系列保护性条款,比如对企业的资金使用、资金规模、营运资本、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提出一定要求,限制企业发放股利,限制进一步实施贷款等。总的来说,债权人偏向于把资金贷给财务条件和盈利前景较好的企业,对亏损企业则限制融资。因此,有的企业为了提高融资地位和满足融资契约条款,避免违背债务契约而粉饰会计报表。因此,有些公司就不得不对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进行粉饰、包装,从而提高融资地位和企业自身的形象,获取更多的信贷资金。第四,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了显示自己的经营能力,或为了职位的提升与获得与经营效益挂钩奖励而粉饰会计报表。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掌握着大量的第一手会计信息资料,并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做出客观的评价,而企业的所有者(或投资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只能通过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与经营业绩。为了激励企业的经营者创造更好的经营业绩,企业所有者往往设定一系列的考核指标与激励措施(比如职位的晋升、股权的奖励、现金的奖励等)。这就为经营者粉饰会计报表提供了诱惑,当经营者达不到相关考核指标时,为了追逐自身效用,减少经营失败风险,避免自己被经理人市场所淘汰,就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和制度缺陷,采取粉饰财务报表,夸大经营业绩,隐瞒不良经营状况等手法,不惜牺牲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而损害所有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粉饰会计报表。第五,为了减少纳税而粉饰会计报表。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率而得出的。因此,基于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企业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当然,也有少数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基于资金筹措和操纵股价的目的,有时甚至不惜虚构利润,多交所得税,以“证明”其盈利能力。我们无法囊括粉饰会计报表的所有具体动机,但有一点很清楚,在存在刚性指标的地方,一定会有一盈余管理和会计操纵行为的发生,当理性经济人经过判断觉得粉饰会计报表比提供真实报表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最大效用时,粉饰报表行为就产生了。(三)财务报表粉饰的危害1.危害市场经济秩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会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增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欺诈广大投资者,误导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判断。2.危害企业长期发展。企业高层在决策时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状况的信息给决策者以错误的导向,致使决策失败,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33.危害注会行业的成长。目前,注册会计师内部竞争激烈,少数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拉拢客户而竞相压价或与企业达成某种协议。这种恶性竞争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事务所依赖客户,在职业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4.危害广大投资者。投资者投资的依据是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它的粉饰行为会误导投资者,在造成投资者经济损失的同时更会使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环境失去信心,所造成的损失很难用金钱来衡量。5.危害会计人员本身。会计人员做假帐这种行为造成了整个会计行业空前的信任危机。现阶段会计界诚信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种不信任的态度对会计界的长期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二﹑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段(一)虚构交易事实虚构交易事实是最常使用的一种粉饰财务报表手法。它通过构造各种实质上是虚假的业务来实现报表粉饰。例如:据报道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某年通过一条龙造假手段实现粉饰其经营业绩,通过假购销合同、假货物入库单、假出库单、假保管帐、假成本核算等,公司资产虚增8996万元,扣除虚增的1956万元负债,共虚增所有者权益7413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凭空增加1.5亿元,由此导致利润总额虚增8679万元。(二)利用资产重组粉饰财务报表加强企业的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扭亏为盈,资产重组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若将资产重组扭曲为报表粉饰,不但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对国家的经济运行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通过资产置换方式进行重组,一方面,公司以其不良的实物资产与控股公司或集团通过协议将其全部或部分不良资产剥离出去,并由大股东或集团重新注入优质资产,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资产结构。或者企业将不良或闲置资产与母公司或有借壳倾向公司的优质资产进行置换,以改变企业的财务状况甚至盈亏状况,由此降低公司不良资产的比例。这样一来,公司减少不良资产带来的大量损失,这种资产剥离的手段是公司资产重组的一种常用手段。另一方面,公司利用资产溢价转让,提高当期的收益。在资产重组中资产的溢价转让是公司提高当期收益最便捷的手段,特别是当控股公司实力雄厚时。公司溢价卖给其控股公司资产,由此得到高于卖出资产本值的收入,这往往是资产重组的第一步。更有公司在溢价卖出资产后再溢价买回资产,这样一来,卖出资产时利润会大幅增加,买回资产时资产又会大幅增加。反复几笔交易后,公司的利润和资产都会大幅增加达到预期的目的。据统计,从2000年10月初到11月份底,沪深两市共有120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各种各样的资产重组方案。有的上市公司与大股东进行完全不对称的关联方交易,大股东用优质资产换取上市公司大量劣质资产;有的上市公司甚至在同一天卖出和买入同一笔资产,从中获取了4000多万元巨额差价;有的上市公司4把巨额债务划给母公司,在获得配股资金后再给母公司以更大的回报。从中不难看出,关联交易在重组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是个突出的弊端。(三)利用固定资产项目粉饰财务报表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一个重要项目,其计量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也会影响到利润表的真实性。1.折旧和摊销年限的“自我调节”。对部分企业而言,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很大,因此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变化对最终利润的影响是值得重视的。2.控制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和冲回。新会计准则上规定企业可以计提8项资产减值准备,但由于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及非强制性,企业在执行时有较大的转换空间。3.施行了新的会计准则。近年来,固定资产融资租入现象越来越普遍,经济业务类型比过去更加复杂。新制度作了详细的阐述,即执行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原则。旧制度对折旧采用强制统一的政策,规定了折旧的区间。(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