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通用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通用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第一篇】怀着对先辈烈士的崇尚,我们一起来到辛亥革命纪念馆。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又称“红楼”,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最北端。来到辛亥革命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孙中山的铜像。我们的国父穿着长袍,左手拿着拐杖,右手拿着帽子,盯着远处,大义凛然的气概令人钦佩。沿着历史的轨迹,我们进入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解说员的指导下,我们开始在这浓缩的历史河流中穿越、体验。首先解说员向我们解说的是鄂军都督府的起源,鄂军都督府纪念馆原为清末湖北省协议局,建于1910年。武昌起义的第二天,即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在这里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馆内收集了1000多件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文物,10000多件历史照片。军政府会堂、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了《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以历史场景排列。因为明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所以没有机会参观红楼的二楼,也没有看到黎元洪的客厅和客厅,这是这个行业的小遗憾。馆内还有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实和孙中山、黄兴生平事迹的展览……参观过辛亥革命纪念馆,我感到很多。首义第一枪在这里开始,这以前在历史书上学过。但是,今天真的来到现场,觉得自己在这里可以想象当时的事迹。对辛亥革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历史书中的辛亥革命史事件可能会忘记,但今天的参观使我难以忘记这次革命的永生。辛亥革命纪念馆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在这里响起起义的第一枪,辛亥革命纪念馆在展示中国革命史的同时,也对中国人民进行爱国教育。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的理解,我们深刻理解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困难,祖国的和平稳定是千万革命先抛头,流着热血。作为现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继承人的我们,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努力奋斗,我们要有烈士们的精神和意志,用我们的知识建设祖国,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保护祖国。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第二篇】电影《辛亥革命》的成功上映,使我有幸重温了百年前那段曲折艰辛、可歌可泣的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内有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统治,内忧外患下的祖国满目疮痍,逐渐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中国人民当然不会就此屈服,于是,实现民族复兴成了几代人的梦想,无论是由农民领导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还是走上层革新路线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再到打破了两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几十年间,无数有识之士前仆后继,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帝反封“浪潮”,共同铸就了一部救亡图存、民族抗争的中国近代史篇章。辛亥革命这场几乎吸纳了当时所有中国先进分子的民主革命,虽然最终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但它终结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统治,消灭了世代相袭的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更是给苦难中的人民注入了民族、民权、民生的新思想,在必须程度上,解除了传统封建礼教对人民的束缚,也为之后各种新思潮在中国的构成和传播扫清了障碍。能够说,辛亥革命为近代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再回到电影中,当目睹年仅32岁的秋瑾英勇就义时,我动容了;广州起义后,当看到林觉民烈士的遗体被残忍的敌人抛入水中时,我愤怒了;当听着起义的号角,相隔百年见证武昌首义的胜利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人之处,莫过于这些革命者很多都来自富足的家庭,他们甘愿抛弃优越的物质生活,告别自我的亲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民主革命中,用自我的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这天我们的孩子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上课,而我们能够享受现代化带来的幸福生活,试想一下,若没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这天的中国又将会如何?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而辛亥革命,就是一段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历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让孩子们明白如今的完美生活来之不易,照顾好祖国未来的“花朵”。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第三篇】我们参观了位于广州市着名风景区长洲岛的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深刻怀念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绩。到了纪念馆的入口,4米以上的孙中山铜像映入我们的眼帘,孙中山眼睛闪闪发光,为了“天下为公”静静地思考,制定计划的神态和形象,肃然起敬。站在大街上的黄兴、廖仲廖仲恺、蔡教仁、章炳麟、秋瑾等先体的形象,每个人都有惊险的经验,每个人都有艰苦的历史,描写了那个建设王朝的风雨摇晃、起义浪潮起伏的革命年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仔细听解说员的说明,仔细看陈列柜里的文化财产,看到革命先体勇敢前留下的催人泪下的遗书和后面留下的世代传承下来的遗物,就会感动先烈们抛弃头部,流着热血死去。中国革命和建设成果来之不易,无数革命先烈献出生命,永远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展品中黄色的纸片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是联盟会员李先生的会员证,上面的“中国联盟会”黑色毛笔字很清楚,旁边有另一个会员秦更年的入会证明书和会费的收据。百年见证,保存完好,非常珍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数千年封建君主的专制制度,以巨大的冲击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推动了现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同学们回顾辛亥历史,纪念辛亥百年,学习孙中山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先体,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相信我会更加努力,更加坚强。因为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来的继承人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第四篇】开始关注这个电影,是因为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张它的海报,上头写道——“我们的历史,从那里开始。”然后我开始拼命回忆,古代历史真正的起点大概是在夏朝,近代历史的起点是鸦片战争,当代历史的起点是建国,哪儿跑出来一个辛亥革命。看着看着突然反应过来了,哦,是繁体字的海报,瞬间明白过来了。所谓的我们,其实指的是我们的台湾同胞。我发现此刻的国人评价历史电影,都不会先评价电影本身,而是滔滔不绝的讲述所谓的意识形态。这部电影是我在历史课上看的,原因很简单,在它上映的时候我根本就没有听说还有这么一部电影。犹记得两个《建XX业》上映的时候,学校、车站、广告,不明白有多大的噱头,以至于电影上映了两个月还有无数国人疯狂追随。而《辛亥革命》,同样是历史片,同样是巨星云集,同样是壮观的战争场面,却无法得到人们的追捧。大陆有一种很特殊的电影分类,叫做“主旋律电影”。什么是主旋律,其实就是红色,红的让你炫目。可能有些不明真相的人们会责骂当今的学生,为什么我们对于那些主旋律电影那么没有热情,难道就这么不爱国吗?那么我要说,我们不是不爱看,而是觉得它们可是是历史书的翻版,可是是把历史课上的东西搬到了银幕上。我们来看一看吧,不论是《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还是《辛亥革命》,哪一个不是正史正谈,大而俗地描述历史的流水账。它和大陆的电影“主旋律”是分不开的。为什么我们不爱看?因为那段历史我们早已熟悉,电影如历史书一般将正义给予给革命,让我们想起——“辛亥革命的意义?”“这是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说它其实是给老百姓普及历史常识的一部片子。再看外国的一些历史片:《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莱恩》,都是从一个个体事件,一个看似很小的事件来从侧面审视历史,而不是像我们的电影从1911一向哗啦一下讲到1921。我并不是说国外的电影就有多好,可是的确,外国的历史片拿到大陆来放,没有多少人能真正看得懂。说到那里我们肯定都懂了,我们国人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是不够的。如果我们连辛亥革命是哪年发生的,牵扯到的人物都是谁还不清楚,那么何谈对于历史的拓展与反思?如果我们对于历史已经有了自我的确定与解读,那么我们的电影是不是也能脱离“主旋律”的束缚?既然形式上不能吸引群众,那么必将从另辟蹊径,从电影的场面和剧情来下功夫。能够说《辛亥革命》在这一点上做的还是很好的。还记得当初我怀着怎样的爱国情怀到电影院,却看到我们的伟人在打情骂俏,不亦乐乎,影院里时不时的传来悦耳的嬉笑声,而这部影片带给人更多的是反思。我庆幸黄兴和徐宗汉的感情停留在最完美的地方,保留了历史本身的神秘感和严肃感,让它至少能够出此刻历史课上。让我感到悲哀的是,这一段蔚蓝色的历史,却被红色染的不红不蓝。大陆的近代史电影总是让我很无奈。过分的束缚会影响孩子的发展,这是此刻的社会每一个家长都明白的,就像写随笔能写2000字,写作文却憋不出800是一个道理。可是我们的制度却不允许“非主流”电影的发展,似乎“三民主义”并不是他所宣扬的资料。我们背过无数遍的辛亥革命的意义去哪了?我们张口就来的“三民主义”得到体现了吗?可是在这种畸形的审查制度下,《辛亥革命》已经算是很不错的片子了。从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至少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以及他要去总统职位的原因。它没有刻意的煽情,没有洗脑,很好的脱离开我们大陆的现状,至少还原了真正的史实,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真相。从意识形态上说,我相信《辛亥革命》是有所提高的。文革之后,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电影出现。它对于袁世凯和黎元洪的刻画,还是相当令我感叹的。袁世凯或许是第一次这么光鲜亮丽的出场,在背负了叛国,复辟的骂名之后,这位历史人物的命运总是不怎样样。可是撇开道德不谈,他的军事才能,谋略与勇气,能够说后无来者。他是一个政治人物,而不是一个流氓,不至于让我们恨之入骨。孙淳很好的诠释了他,虚伪,可是令人敬佩。黎元洪处事的畏首畏尾,和他在战场的风云四起英明指挥,绝对不是简单的形容词能够描述的。其实历史人物本身就是复杂的,伟人也不是上帝。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名的人,必须有他的过人之处,影响全凭后人给你创造的环境,就像我们和大陆对岸的同胞,文化相通,政治却不相融。如果你只是随波逐流,那未免太单纯了些。另外,它对于西方势力的演绎也很出神入化。一向以来,我们对西方侵略者都是抱有消极态度的,可是从《辛亥革命》中,我看到了冷静,明事理,没有偏激的西方人。从荷马李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人性中光明的一面,看到政治、经济利益争夺背后的,超越国籍的信念。历史并不是儿女情长爱恨情仇,而是理性的,有规律可循的。战争或革命或许只是利益的取舍,但它们的背后,也有人性的一面。所以我期望,在不久的将来,大陆也能够带我们走进蓝色的历史,没有红色的激烈与热血,却富有蓝色的理性与冷静。活力太久,我们需要沉淀下来,从另一个角度去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