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提升与再造(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提升与再造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产业集群”揭示了相关产业的联系和合作,从而获得产业竞争优势的现象和机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分别在2002年12月、2004年1月2次总计确立32个市(县)和36个镇,作为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试点,这些地区纺织经济占全国纺织经济总量近1/4,表明我国纺织服装业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特征。一、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产业集群现象早就出现,比如“桑梓之乡”、“丝绸之乡”,不过国内理论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浙江省地方经济的迅速增长,在探索其增长原因时才注意到了这一独特的经济发展方式,不过当时名其曰“块状经济”。近几年,学术界对此通过国际比较,才发现这就是国际上盛行多年的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分析并指导地区产业发展。以新经济地理学的代表克鲁格曼将空间区位因素引入实证分析中,第一次用数学模型证明了工业生产的最终结果将导致集聚,且集聚具有“路径依赖性”。他分析中指出通过贸易活动,总会使某些产品的生产集中于某些工业地区。产业集群中的外部规模经济因素是各国产业选择和取得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以意大利社会学家巴格那斯科在研究“第三意大利”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产业区”概念:具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和企业在一定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会生产综合体。新产业区的特色可以归结为紧密地本地化网络联系和经济活动的社会植根性。麦克尔·波特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从竞争经济学(又称战略学派)的角度阐述了集群形成的机制:由于地理接近,可以使具有国家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的生产率和创新利益进一步放大,有助于交易费用的降低,信息的创造和流动,集群由此产生。此外,新经济社会学和技术经济学都对产业集群现象和机制进行了阐述,虽然各学派之间有差异,但是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重点借鉴波特教授的理论,在对产业集群的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发挥企业外部协同作用,使已经初具规模的纺织服装集群进一步提升。二、我国纺织产业的产业集群形成动因分析中国纺织业区域集中现象明显。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东部6省份(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和福建)明显处于绝对优势。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沿海地区的调查,全国29个纺织特色市(县)城(镇),全口径合计的纺织工业总产值2378亿元,占这29个纺织特色市(县)城(镇)工业总量的47%,出口交货值538亿元占52%,利税总额171亿元占5%,从业人口181万人占53%。这种集群的形成有多种诱因:◆在长期自然经济环境下,一些地区曾以原料资源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和工艺传统优势,形成过一些在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桑梓之乡”、“丝绸之乡”、“刺绣之乡”、“蜡染之乡”、“苎麻之乡”。◆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在上海、武汉等重要城市,在浙江省的宁波、嘉兴,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及西北一些战略要地,出现了纺织产业的早期聚集。◆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投资在大江南北的一些中心城市建设起一座座“纺织城”,这些项目的建成,平衡了产业布局,推动了产业规模的形成、生产能力的提高和装备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后,柳市场为龙头、号称“中国北方纺织城”的辽宁海城市,和处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段等特色地区,如拥有纺织服装类三资企业1622家、民营企业488家、产品70%销往欧、美、日、俄和东南亚市场的广东省东莞市。这些地方市场经济发育早,非公经济发展快,既是我国改革开放最先结出硕果的前沿区域;也恰恰成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成长的沃土。三产业集群是适应纺织产业特征的发展机制纺织服装产业不仅在中国集群趋势明显,在其他国家也有如此。这并非巧合,而是符合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根据意大利统计局的评判标准,全意大利纺织品集群地有69个,2000年意大利出口纺织品120亿美元,服装出口132亿美元,主要是产业集群地区出口的,意大利的高级时装、面料也是在产业集群内完成的。纺织产业的传统定义是指纺纱,织布等制造业,广义的产业包括服装,化纤原料和其他相关产业。随着市场和产业的调整和发展的重心转移,一些国家将纺织产业扩展为上至纺织原料,下至零售,以及与之相关的部门(如信息咨询、出版业等)。因此,纺织服装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规模效应不明显,上下游产业链长,关联产业多。纺织服装行业规模经济不明显和在发展进程中较早出现规模不经济,使得纺织服装企业寻求另一种提高效率、利润和竞争力的途径,即依靠产业集群。麦克尔·波特认为,由于行业分布的区域相对集中可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即使没有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的比较优势,这种外部规模集约同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大量处于同一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在地域上的集聚使得信息交流、沿产业链条的劳动分工的细化和相互合作以及相互的学习仿效变得非常容易和成本很低。实际上,不仅仅是技术学习,更有意义的还在于相互间企业家效仿和管理知识的传播。在这样一个环境,各方面的人才也处于一个广泛的观察和学习环境之中。产业集群对于纺织服装产业来说,有如下优点*形成独特的产品声誉。比如福建石狮的休闲装等。*技术交流与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当地企业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专业的教育与培训,为满足市场需求的努力,企业之间的竞争,熟练工人与技术力量的源源不断涌入,必将提高该区域产业的技术水平。*合理利用当地的关联产业与公共服务系统。作为世界时装中心的巴黎、纽约不仅得益于服装企业的集中,更得益于该地发达的零售、贸易、信息、出版与传媒、物流和金融等服务良好,同时政府具有透明度、法律制度健全,专业道德操守好等有利因素。*区域内企业合作频繁,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四、产业集群由初级到完善的提升与再造尽管一些地方纺织产业已初具规模,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就全球市场来看,与国际同类型产业集群相比,我们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的产业集群绝大多数是由农村发展而成的,且主要集中在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有关的产业,如纺织、服装、鞋业等。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因此,一些农民通过模仿与学习,以2-3人组成的家庭工厂就开始了产品的生产,形成了“一村一品”与“一镇一业”的大量产业集群。上述产业集群中微型企业使用的是低技术,但获得了低成本的优势,如市场上出售的每双几元钱的袜子,在大唐袜业集群中仅需六毛钱的成本。然而,这些集群由于缺少必要的规模,技术整体难以升级,只能生产这些低档产品,难以形成一定的品牌。要使我国的产业集群从初级走向成熟,还需要提高产业集群的内在联系,产生更为持久、动态的整体效应。为此,需从三方面着手:1、恰当地发挥政府与协会作用政府和协会应该为企业的发展与合作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有益公平竞争的市场框架,并且为中小企业无力进行或者代价太大的活动提供组织与帮助:建立交易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如东莞虎门镇政府早在1986年观察到,接连有几位外商在虎门投资办起了服装来料加工厂,为此镇政府决定建立一流的服装市场来服务企业、拓展市场空间。1993年,镇政府投资加上群众集资7000万元建成占地1.3万平方米,1200多个铺位的富民商业大厦。如今富民大厦的服装批发以交易量大、经营服务好而享誉国内外,被称为“中国乡镇第一号时装批发商”,有力地推动了虎门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举办产品博览会与商贸会,扩大对外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实施区域整体营销,创建地域品牌。引导与支持企业技改,促进产业集群的产品、技术升级。如萧山区对纺织集群内一定规模的技改项目给予贴息,对项目所需用地、用电、资金等给予优惠和优先。集群经济同样可以作为中小企业政策的重要载体。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信用担保体系、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培训、国内外市场拓展、第三方物流、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完全可以依托地方集群进行实施。这样可以使政府的扶持政策真正落实。2企业间建立有机的协作产业集群不仅是产业成长过程中的历史现象,也是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组织特征,是中小企业以区域聚集取代企业规模,从而达到规模效应的一种重要区域发展方式。但是集群经济效益的取得不是将企业堆在一起,就能产生,只有那些在同一产业链上存在着种种内在联系、具有协同效应的企业,按市场的要求以一定的规模集中布局在一定的地点才能获得。因此产业集群的内在本质是地区内企业的有机联系与协作。在产业集群效应中,因聚集而产生的经济外部性,只是一种伴生的、被动的、静态的效应,它的强度有限;产业集群的最大效应是行动主体的共同行动,它是一种主动的、动态的、持续的效应。在发达的国家中,一个经过10年发展的产业集群趋于成熟,而成熟的产业集群是以获得较强的共同行动效应为特征的。在我国现有的产业集群中,有一部分已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内部专业化程度很高,迂回生产方式明显,因地缘、血缘、亲缘和朋友关系而形成的社会资本较丰厚,一些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发展颇为成熟,表现出较强的集群效应。但多数集群利用的只是有限的外部性,内在的协作还有待完善。只有充分发挥内在的协同作用,产业集群才能促进产业区域分工和新型纺织产业基地的形成。由于社会化生产的推动,从一个集群内的产品联盟、技术联盟扩展到地区间的产业联盟,直至在更大范围在相关产业间促进了产业链的形成和提高。3、地区的合作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如果要与大跨国公司竞争,则必须在营销及技术、信息等方面获得规模经济性。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是建立区域服务中心,加强中介服务。如山东昌邑市成立了纺织、印花、染整等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为印染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这些服务中心包括第三方物流,金融担保业,在信息、技术、人才、管理、培训、外贸等市场中介服务业,这些与纺织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兴起,又大大提高了纺织制造业的产业综合竞争力,同时扩大了产业集群外贸出口能力以及吸引海内外资金、人才和技术的能力。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