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财务分析4(PPT41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四综合财务分析如何利用会计报表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盈利状况和现金流量状况,并提出相应诊断意见?一、财务报表分析报表分析站在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要求和关注重点。但一般都包括以下基本能力分析和判断。(一)偿债能力分析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即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反映企业日常偿付到期债务的实力,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标志,受到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的特别关注。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1)流动比率(currentratio-CR)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主要取决于有多少可以动用的流动资产,流动资产越多,流动负债越少,则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资产偿还全部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就是营运资金(workingcapital),营运资金是企业实际可以动用的资金,其数额越多(少),表明偿债风险越小(大)。指标分析与运用:一般认为,CR=2为企业合理的下限。但这只是一种公认标准,无法从理论上给予证明。因为:流动资产项目中变现能力最差的部分“存货”约占全部流动资产的1/2,真正能够用于偿债的流动资产约1/2;当流动性较好的部分至少等于流动负债时,偿债能力才有保障。(2)速动比率(quickratio-QR)公式: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帐款-待摊费用扣除原因:存货扣除是因为变现力低;预付帐款、待摊费用本质上属于费用,不能转化为现金。指标分析与运用:这是流动比率的辅助指标,有时更能够准确地反映短期偿债能力。按照经验,速动比率(QR)=1较为合适,表明每一元流动负债都有一元易于变现的资产作保障,QR过低,偿债能力不足;QR过高,说明企业持有过量的流动资金,可能因此失去较好的投资机会。(3)现金比率(cashratio-CaR)公式:现金比率=现金性资产╱流动负债现金性资产=货币资金+有价证券=速动资产-应收帐款指标分析与运用:也叫超速动比率或保守速动比率,这里把应收帐款扣除,原因是应收帐款可能存在坏帐损失,到期又不一定能够收回现金。所以,现金比率是最稳妥的衡量标准。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的评价,从义务角度包括按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两个方面;从偿债资金来源看,应该是企业经营利润。在正常情况下,企业不会依赖变卖资产偿债,而是依靠经营利润。因此,长期偿债能力主要取决于获利能力。这里仅从债权安全性进行分析。(1)负债比率(liabilityratio-LR)又称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即企业全部资产中,靠负债吸收的资金所占比重,比重越小,说明企业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平均总额╱资产平均总额指标分析与运用:负债比率也叫举债经营比率,有下列含义:A.对于债权人债权人最关心债权的安全性,即能否按期收回本息。若股东提供的资本只占总资本很小比例,则表明债权人资金比例高,大部分经营风险因此转由债权人承担。故债权人希望这个比率越低越好;B.对于股东由于借入资金与股东投入资金在企业经营中的效用完全相同,所以股东关心的是全部资本的回报率是否高于借款利息率。若是这样,股东就会谋求花最少的资本,追求最大的财务杠杆利益。故只要全部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的利息率,股东就希望负债比率越高越好;C.对于经营者如举债比例过高,可能超出债权人心理承受界限,无法再取得新的借款;若比例过低,企业又无法享受负债杠杆收益。因此,职业经理人倾向于维持一个适中的负债比率。(2)股东权益比率和权益总资产率股东权益比率即股东权益和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中多大的比例是由所有者投入的。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资产总额显然,股东权益比率+负债比率=1,说明两者互补,相互消长;权益总资产率是股东权益比率的倒数,又称为权益乘数。权益乘数=资产平均总额╱平均股东权益该指标反映资产总额相当于股东投入的倍数,该乘数越大,说明股东投入比重越小,负债杠杆利用越充分。(3)产权比率(equityratio-ER)即负债总额对股东权益的相对比率。与资产负债率的经济意义相同。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高产权比率:高风险、高回报的财务结构;低产权比率:低风险、低回报的财务结构。(4)有形净值债务率即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净值的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有形净值有形净值=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净值=摊余价值,实质上是产权比率的延伸,因扣除一般不用于偿债的无形资产,能更谨慎、保守反映企业债权人受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5)利息保障倍数/已获利息倍数(timesinteretearned)衡量债权人投入资金风险的指标,属于正指标。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费用EBIT: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财务费用利息费用=财务费用+资本化利息支出(二)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是企业管理、运用资金的能力,通过资金周转速度反映出来的资金利用效率表现,通常也称为资产管理比率分析。包括:1、营业周期(businesscycle)即取得存货到销售产品并回收现金所经历的时间。营业周期=存货周转期(天数)+应收帐款周转期(天数)2、应收帐款周转率(receivableturnover)反映应收帐款周转速度,是一定时期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帐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余额应收帐款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360)╱应收帐款周转率=(应收帐款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赊销收入净额3、存货周转率(inventoryturnover)是一定时期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和资产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存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销货成本4、流动资产周转率(currentassetsturnover)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是销售收入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销售收入净额5、固定资产周转率(见4)6、总资产周转率(见4)(三)盈利能力分析1、一般分析指标(1)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净额(2)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3)总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平均总额(4)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5)权益利润率=利润总额╱平均股东权益其中,权益利润率综合性最强,包括了权益乘数、总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等指标:权益利润率=(总资产/股东权益)×(销售收入/总资产)×(利润总额/销售收入)2、股份公司分析指标(1)每股赢余(earningspershare-EPS)EPS=(税后利润-优先股利)╱发行在外普通股数(2)每股股利(dividendspershare-DPS)DPS=股利总额╱流通股数(3)市盈率(price-earningsratio-P/E)P/E=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EPS(四)综合分析1、理想的资产负债表即根据理论假设推理出来的标准报表,可以作为一般分析的基础。流动资产60%速动资产30%盘存资产30%固定资产40%资产总额100%负债40%流动负债30%长期负债10%所有者权益60%股本20%盈余公积30%未分配赢余10%权益总额100%推理过程:(1)以总资产为100%,根据资产负债率确定负债、所有者权益比例。正常认为,负债应小于自有资本,以保持财务结构稳定,但负债过低,使企业丧失杠杆利益,故定位4:6,比较理想;(2)确定固定资产比率。通常,固定资产应小于自有资本(=股东权益),占到2/3较好,这样可以使企业自有资本中有1/3用于流动资产,不至于安排资产变现或借债来满足日常资金需要。若固定资产=40%,则流动资产=60%;(3)流动负债比例的确定。一般认为,流动比率=2是合理下限,当流动资产为60%时,流动负债应不大于30%,长期负债=40%-30%=10%;(4)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基本要求是:实收资本应小于内部积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以积累为投入资本的2倍较理想,这样可以减少分红压力,使每股净资产达到3元左右,有利于树立公司形象。故当所有者权益=60%时:股本(实收资本)60%×1/3=20%内部积累60%×2/3=40%至于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间的比例不太重要。(5)流动资产内部结构。因为速动比率=1时,财务状况较理想,故速动资产=流动负债=30%,剩余部分为盘存资产(存货等实务资产),符合前述存货占流动资产一半的一般情况。2、理想利润表销售收入减:销售成本及流转税金销售毛利减:期间费用销售利润减:营业外损失净额税前利润减:所得税税后利润100%75%25%13%12%1%11%6%5%3、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连接总资产周转率是连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中介指标,标准资产周转率可连接理想报表。若标准资产周转率=2,则总资产=100时,销售收入=200,以此为基础,可以编制出利润表,并比较理想状态与实际情况间的差异。案例分析(一)某电冰箱制造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总经理召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研究扭亏为盈的办法。会议要点如下:总经理:我厂去年亏损500万元,比前年还糟。金融机构对于连续3年亏损的企业将停止贷款,如果今年不扭亏为盈,企业将被迫停产。销售副总: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以每台冰箱1,600元的价格出售,而每台冰箱的成本是1,700元。如果提高价格,面临竞争,冰箱就卖不出去,出路只有降低成本,否则销售越多,亏损越大。生产副总:我不同意。每台冰箱的制造成本只有1,450元,我厂的设备和工艺是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力量强,熟练工人多,控制物耗成本的经验得到行业协会的肯定与表扬。问题在于生产线的设计能力是10万台,而因为销路打不开,去年只生产4万台,所销售的5万台中还有1万台是前年生产的。由于开工不足,内部矛盾增加,人心涣散。总经理:成本到底是怎么回事?财务部经理:每台冰箱的变动生产成本是1,050元,全厂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是1,600万元,销售和管理费用总额是1,250万元。我建议生产部门满负荷生产,通过扩大产量来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这样,即使不提价,不扩大销售也能使企业扭亏为盈,度过危机。为了减少将来的风险,今年应追加50万元来改进产品质量,这笔费用计入固定制造费用,再追加50万元做广告宣传,追加100万元作职工销售奖励。问题:1、去年亏损的500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2、请给总经理说明“成本”到底是什么。3、如果采纳财务部经理的意见,今年能够盈利多少?4、对财务经理的建议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说明为什么不提价、不增加销售也能使企业扭亏为盈,并讨论成本、损益计算的弊端与可能的改进办法。案例(一)分析:1、E=50000*1600-50000*1700=-500(万元)3、利润表(单位:万件、万元)项目金额销售收入(5*1600)8000减:已售产品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0本期生产成本(10*1050+1650/10)12150可供销售商品成本12150减:期末存货成本(5*1050+5*1650/10)6075销售成本6075销售毛利1925减:销售及管理费用1400税前利润5254、财务科长只是通过提高生产量,降低产品分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进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将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存货递延至了以后各期,降低了本期销售成本,从而提高了利润。从本例看,不提高价格、不扩大销售,仅仅是产量增加就使利润增加了(525+500=)1025万元。这明显地不符合经济常识:按照经济学原理,产品只有在市场交易后,其价值才能得以实现,企业也就才能获得利润,本例中,销售规模不变,仅仅是产量提高到10万件,利润差额就有1025万元,也就是说,生产过程产生利润。其原因正如财务经理所指出的,产量扩大后,使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降低,本期销售单位成本下降。产量扩大对单位销售成本的影响:(1650/5-1650/10)=165元(节约)165×50000=825加:本期追加费用200合计1025结论:现行利润计算存在某种的误导作用。可以计算,如果当期少生产,而是扩大销售,那么当期一定亏得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