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关于住建局农房改善年终工作总结范文5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关于住建局农房改善年终工作总结范文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住建局农房改善年终工作总结1改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顺民心达民意。近年来,县住建系统按照市、县会议部署,牵好头、担好责,细谋划、强推进,抓进度、优质量,加快推进农房改善工作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着力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水平,合力推动乡村振兴。加快连片集中改造步伐。制定出台《建湖县鼓励农民群众进城入镇居住加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政策意见》,2020年全年共改善农房10196户,搬迁改造自然村庄180个,选择进城购房808户、进镇购房254户、进社区3113户、改造四类对象危房422户,按省定口径完成农房改善4986户。“十三五”期间,累计搬迁改造自然村庄383个,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36030户。着力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水平。制定出台《新型农村社区工程建设操作规程》、《农民自建房质量安全指导意见》等文件,完善红色问题清单和绿色示范清单,规范农房改善项目建2/16设,建立农房改善项目优秀建筑企业名库,对建筑企业进行动态管理,组织开展工程质量评比活动。2020年新建新型农村社区6个、扩建7个、续建3个,共3087套,“十三五”期间共新建新型农村社区48个、住房6309套。一户不落做好四类对象危房改造。结合脱贫攻坚先后三次组织“过筛式”“清零式”“拉网式”四类重点对象住房情况调查和危房改造工作,对所有在册登记的12990户建档立卡户、5656户低保户、3653户分散供养特困户的住房安全情况建立了台账,对新发现住房安全问题已全部改造到位。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完成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修编,通过接管处理、分散处理等方式,新建60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新建成40个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达%,董徐、梅苏被命名为市级特色田园乡村,收成、恒东、西尖被命名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群众满意度达%,相关经验做法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国家、省主流媒体宣传报道,高质量为全省农房改善现场推进会提供了现场,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认可。2018、2019年度我县农房改善工作得到了省政府通报表扬,被评为全省农房改善绩效考核评价优秀县。县住建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农房改善工作,到2023年,计划改善农民住房条件30000户,新建住房7500户,实现农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持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20个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3/16住建局农房改善年终工作总结2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事关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大局,事关美丽江苏现实样板建设。苏北农房改善促进了苏北农村集中居住,改变了原来“散、小、乱”的居住方式,重塑了新生活空间与产业空间,也为搬迁农民“能致富”提供了新平台。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新型农村社区在规划建设赶进度的压力下,存在重房屋硬件建设轻公共配套服务、生产生活结合不够、垃圾污水处理不足、商业载体和文旅设施缺乏运营主体等现实问题。深度推进苏北农房新建社区改革,形成自我“造血”和良性循环运营机制,是做好苏北农房改善“后半文章”的当务之急。一、从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高度,做好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及其运营农房改造是系统工程,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统筹推进。一是要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在农房改造过程中,必须同步建设好交通、通信、给排水、垃圾收集处置等配套设施,配置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要让新型农村社区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不低于城镇现有标准,以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到位。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标准。在“搬得出”的前提下,“稳得住”是核心,“能致富”是重要目标。当前,江苏各地都出台了围绕新型农4/16村社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配套文件,如徐州提出了“五通五化九到位”标准,连云港提出了“八到位”标准,盐城提出了“六通十有”细则,宿迁推出了“精品工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保证标准等级,形成系统化、全面化运营体系,提升独立服务经营能力。三是要进一步补齐现实短板。尤其是加大幼儿园及小学教育、医疗卫生设施以及服务等投入,以“真金白银”补齐长期存在的农村义务教育与医疗卫生点短板,让这些新型农村社区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以生机与活力来保持“穩得住”,避免农村二次“空心化”。二、从丰富美丽江苏内涵的要求,打造苏北特色田园乡村“新场景”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江苏的重要路径。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已经进入“试点深化”和“面上创建”并举的新阶段。一是要进一步增强有机融合。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要把每一个项目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互融合,让每个项目成为风格不同、具有个性化的美丽乡村,在美得有形态、有温度、有质感和有韵味等方面做示范,展现高水平全面小康进程中苏北地区“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特色田园乡村现实模样。二是要进一步保留原生风貌。要在塑造特色村落风情、保持原生环境绿色本底上下功夫,形成基于自身资源禀赋的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三是要进一5/16步创新协同机制。吸引各方力量参与,加快形成资源利用好、生态系统稳、产地环境美、产品质量高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散发出独有魅力并成为特色田园乡村的“新场景”。如新沂市棋盘镇杨庄新型农村社区,在规划建设中充分彰显当地马陵山红石文化特色,保留了原村落布局肌理,已变身为美丽的旅游景区,成为周边居民与游客“打卡”地,对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三、以新业态集聚“活化”特色资源,培育壮大开放式循环型村级经济作为新型农村集中居住点,“硬件”组织是城镇“社区”,但承载的是原来的本地农民。让农民适应新生活与生产方式,前提是让农民主动介入新社区空间的各种活动,特别是通过新型就业方式与创业活动来提升自身价值,并由此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一是要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在新型农村社区与城乡一体化空间中,必须以基于本地农林资源的一、二、三产融合方式,“活化”地方资源,集聚优质市场资源,以新型产业业态打造全员参与的开放式循环型村级经济。二是要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在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下,兼顾农民“生意”,拓展“互联网+”“生态+”“旅游+”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不断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三是要进一步健全商业服务体系。在产业布局上,要从区域性商业网络畅达角度,突破一村一社区限制,建立开放式6/16服务体系与良好营商环境,吸引外来专业化经营力量。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要把有知识的农民作为乡村振兴新型人力资源,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扩大免费培训范围,细化支持集中居住农民创业就业的空间保障、培育孵化及保障政策,把各类创业园和创业点放大为乡土人才培育地和乡村创业人才“孵化”地。四、树立专业化运营共识,以企业化方式提升苏北乡村旅游品质苏北农房改善项目,有一大批是在原来沿黄河古道、大运河以及沿骆马湖等地区,生态资源底子好,规划建设是按照高星级旅游景区实施的,并配建改建现代民宿,已让原村庄“脱胎换骨”。但由于尚未形成系统化、全面性运营体系,且其管理经营主体仍是原来的村民,难以按照专业化要求做好规范化运营,景点与民宿服务质量容易打折扣,会影响这些投入大、收益高的旅游休闲型社区的可持续运营,不菲的运营成本往往需要镇村财政来托底。因此,必须尊重自然法则和市场规律,运用市场化机制,尝试把这些景点型社区、乡村作为独立企业来运营。建议由地方政府部门出面,邀请外来专业化团队进行运营辅导,避免高投入旅游设施在运营中走弯路;召唤有情怀、有本领的回乡青年,新组建专业公司或团队,吸引资金与科技资源进乡村,形成乡村振兴的多方合力,打造特色性文旅融合新样态,培育出持久性“网红打卡地”,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样态,培育出类似陕西袁家村、浙江余村等7/16“形态美、人气旺、聚财气”的苏北特色旅游乡村品牌。五、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效能,营造追求美好生活的新风尚按照苏北农房改善的规划要求,新建农村社区大多配置了充裕的公共空间,在村委会或文化站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这些实践点硬件条件好、配套设施齐全,承载着文明乡风建设,是家门口的“精神加油站”。作为党员活动、理论学习、村民议事、教育培训、技术咨询以及展示才艺等的综合性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可以充分发挥其强化信仰、引领道德、塑造风尚的作用。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引导扶持。建议县级文明实践中心引导新建实践点讲好传统文化故事,挖掘和传承本地乡土文化,保护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在强化信仰信念中凝聚人心,以解决实际问题提振精气神。二是要进一步营造良好风尚。在心贴心、面对面服务过程中传递文明的种子,营造积极向上、同心同德、共建共享的美好生活新风尚。注重发挥回乡青年的志愿服务作用,吸引乡贤回村开展致富培训活动。三是要进一步发掘乡村文化潜力。大力推广乡村美学教育实践,从思想深处杜绝乡村风景城市化、“西洋化”,不断释放苏北乡村文化资本的潜力,认识到农村民宿的泥墙比城市酒店的“马赛克”更有魅力,美丽田园风光胜过都市水泥森林,在全面推进美丽田园乡村建设和塑造“水韵江苏”人文品牌行动中,展现村级文化建设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效能。六、不断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新建农村社区治理8/16成效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农房改善造就了大批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成效也直接体现在这些新型农村社区是否具有“自运营”的实力和能力。从目前来看,新建农村社区原来多属于集体经济薄弱村,动员多方资源把房子建起来已实属不易,很难再有多余的财力维护新建社区的运转。而新型社区运维费用如最基本的安保、保洁、绿化以及公用水电费用等不断累加,仅仅靠财政兜底并不现实。就住户来说,农民搬迁新居后,马上要像城市社区那样缴纳物业费也不现实。因此,首先要通过加快新型产业发展重点做大村集体经济,并在这个过程中带动更多本地农民就业。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拿出集聚市场化资源、迅速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和对策。只有“家底”厚实了,运营投入有托底保障,才能解开村级治理的“纽结”。建议在即将开始的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重点完善这些新建农村社区的基层组织建设,配强党组织书记,改善村级班子结构,把那些具有乡村情怀和经营才能的党员选派到村级领导班子中。有针对性地在返乡能人、回乡青年中发展党员,使他们成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中坚力量,以此来激发“大多数”即广大村民的内生动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了,自身运营经费有来源了,就会促进生产生活良性运转,不断提升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成效。(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37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学员,《群众》杂志社副总编辑)9/16住建局农房改善年终工作总结3一、明确思路、完善机制,形成合力确保实施。以“规划引领,先危后旧,重功能结构,兼顾立面效果”为指导思想,以沿高速公路及省道连片整治改造为重点,将危旧房改造与农村“百、十”工程建设相结合,努力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条件和村庄环境,提升美化“三沿”景观,使其真正体现我市生态第一市的内涵。根据危旧房改造任务,我局将专门成立连片整治村庄危旧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统一领导、统一决策、统一指挥。建立条块结合、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形成各司其职、政令畅通、协调推进的危旧房改造工作格局。二、调查先行、精心编制,真正体现规划引领。我局将集中力量对改造村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对每个村庄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现场踏勘,规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并体现村庄特色,尤其是要使村庄规划与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现无缝对接,让广大农民建房宅基地能得到保障,使农村建设规划能真正“落地”。对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要从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方法步骤、审批程序、质量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