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甲午殇思读后感范例5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甲午殇思读后感范例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甲午殇思读后感1我们的海洋以黄海大海战为主线的中日甲午战争,距今已经过去整整120个年头了。曾经硝烟弥漫的碧血战场,浴血奋战的北洋将士,以及耻辱的《马关条约》,如今统统化作了历史的注脚,用来诠释中华民族的又一段国难与家仇。诚然,近代历史留给了中华民族太多难以愈合的伤口,但甲午海战无疑是其中伤痕最深的一块。2014年9月,刘亚洲、金一南等28位解放军现役将领集体编著的《甲午殇思》出版,该书以一种近乎史诗的创作手法,向国人再现了那场发生在19世纪末期中日为争夺东亚领导权而展开的海上决战。故事的叙述背景被定格在公元一八九四年,即中国农历的甲午年前后。经过洋务派三十余年的惨淡经营,战前的清政府已经拥有了实力号称当时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和威海、抚顺两座近代化的军事港口。正当老大的中国急于在郑和下西洋500年后重新向世界昭示自己海上实力的时候,作为海军主力的北洋舰队却在骤然爆发的黄海海战中被日本海军2/11击败,花费整整一代人心血铸造的精锐水师全军覆没,并最终导致中国固有领土台湾、澎湖、钓鱼岛列屿及其周边大片海疆的为日本所窃据的惨痛结局。历史多次用血的事实向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世界上每一场大的海战都会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不重视海权的民族注定会在海上吃亏。读书至尾章时,我似乎已然不在书外,而是正亲眼目睹致远号在日舰的火炮轰击下徐徐沉没,太阳旗于黄海水域中肆意的张扬,愤懑之情,难于释怀。上学时历史老师讲授甲午战争史,是以丁汝昌等北洋将领集体自戕谢罪作为终点的,在读《甲午殇思》之前,我对这次战争的认知也便止于此。甲午殇思读后感2从中学时期的历史中曾初次了解到中国近代史的耻辱篇章,近读《甲午殇思》一书更是对这段国耻有更深刻的认识。作为屹立东方之巅的中华大国,竟被日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割地赔偿、丧权辱国。历史作为一面镜子,深刻的披露了弱国无外交、强国必强军的重要思想。贪腐守旧必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廉政改革才能推动社会进步的车轮。大清帝国仍然在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并以天朝大国而自居。吏治腐败、军队腐化、民不聊生,传统的封建思想腐蚀着国之灵魂、贪污腐败侵蚀着国之根本、散漫享乐钝化着国之利3/11剑。反观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后,政治体制与经济改革给日本提供了很大的发展,国力强盛后就萌生觊觎之心,面对民生淳朴、资源富饶的中国动力侵略之念,并蓄谋已久,终于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此一战,所谓泱泱大国一败涂地,弹丸小国肆虐中华海域,更是威胁国之心脏—北京,全国上下惊恐万分,清王朝为了维持“大统”而签订了《马关条约》。国虽大,其实外强中干,后续的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更进一步证实了“弱国无外交”。甲午战争未开战其实结局已定:1.封建体制仅是为了满足贵族、王室等利益集团而存在,并对社会实行愚民政策;2.从书中不难看出,“西太后”独揽朝政,并且任人唯亲,听信宦官谗言,而各级官吏多为一己私欲而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买官卖官、司空见怪。很多有知识、抱负的人才得不到重用,可以说清王朝是在朽木上搭建,岂能不倒?3.军队多为八旗子弟,清入关后少有战事,长期安逸的生活状态,很多兵士抽食鸦片、赌博、狎妓而缺乏训练,战斗力直线下降,正所谓“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殇思知耻而后勇,鉴史改革以图强”,中国耻辱的近代史给我们上了沉痛的一课。结合现实,现在中国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要求,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民生、经济、政治、党建等方面全面深入的开展4/11工作,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是为了增强社会活力,最终目的就是富国强兵。国家高度重视文艺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并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全民文化知识和民族素质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甲午殇思读后感3《甲午殇思》一书,是刘亚洲、丁一平、金一南、罗援等多位军事专家对甲午国耻的研究论述文集。本书集中展现了当年甲午战争的历史细节,并分析比较了战争双方的国家制度、军队建设、战略战术、人物风貌等方面。通读本书,不但使我对于甲午战争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而且联系到具体工作,也是给了我不小的启示。纵观全文,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字:改革。任何一个组织如果不进行有效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人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思想观念上落后更要挨打,当时的清政府无论在经济、军事实力上并不比日本差,但最终还是造成了甲午战败。究其原因思想观念上的落后是一个重要方面,那时的清政府还秉持着“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的观念,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观念的指引下,器物上虽有革新,但是思想观念却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以旧思想指导新实践,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在工作中,不仅要抓住机会革新器物,更要在改革器物的同时,革新自身的思想观念。5/11其次是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作风就是战斗力”,这是徐向前元帅的一句名言。这也是古往今来的一条铁律,战争实践反复证明,优良作风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当时的北洋舰队,装备精良,可是作风方面可谓是弊病丛生,士兵“腰间皆斜插烟枪一支”,“平居烟酒淫赌,沉溺往返”,军队中这些风气的存在也预示着战争的必然战败。这里,我想起了去年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及今年的“三严三实”教育活动,这些都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作为国企领导,我深感企业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团队的作风建设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后,本书也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19世纪中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并毫不掩饰要发动一场“征讨清国”“扬威海外”的侵华战争。大战瞬间即至,而沉醉在“海宇升平”荣光中的清廷大员却熟视无睹,“不以倭人为意”。最终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并取得了战胜的胜利,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进程。这样的结果也是给我们诠释了那句古老的谚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定要以史为鉴,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也要求我们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读史可以明智”,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历史中寻找到答案。以后我一定会加强此类书籍的学习,解决在生产实践中所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6/11甲午殇思读后感4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现代战争不是单纯军事力量的博弈,而是国家整体实力的较量,只有通过全面深刻的改革,才能推动国家整体实力的跃升。洋务运动由地主阶级自身发起。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因此不想也不敢触动封建旧根基,不能进行全局的改革。尽管购得部分坚船利器,发展制造及重工业,但政治腐朽和体制落后以及形成的腐败最终阻碍了军事变革,导致单一领域的改革最终失败。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中国,腐朽与落后是貌似强大的北洋舰队惨败的总根源。只有通过全面改革,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才能真正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甲午战争的失败中断了中国近代化和工业化的势头,中国国运衰败从此加速,民族灾难从此加深。然而,正是在这场巨大的灾难后,中华民族的觉醒有了新的转折,从而揭开中国近代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新篇章。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中国最深刻的教训就是缺乏应战准备。总是幻想和平外交,寄希望于国际调停,使失败成为必然。今天的日本,一旦突破和平宪法,就是最危险的战争信号,中国唯一的选择就是常备不懈,做好防止战争的准备。今天,我们不仅要从武器装备、战术技术、军事思想、人才素质结构及军队编制体制等进行全面建设与改造,还要塑造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和坚韧勇毅的民族精神,加快建设一支能7/11打胜仗的人民军队,平时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产生震慑,战时确保能打必胜。最后,我们还应团结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一切和平力量,坚持走共同发展的和平道路。回顾人类文明史特别是甲午战争120年来的历史发展经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进步大多是在和平的变革中实现的,战争和暴力不能带来真正的进步。战后,日本正是因选择了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才迅速发展为高度现代化的经济强国,日本正是和平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目前,日本右翼当局妄图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这种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行径必然引发地区不稳定。我们要团结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团体,共同向日本人民和国际社会广泛揭露日本安倍政府的真实企图,让世界认清日本右翼势力的野心,阻断日本右翼分子绑架日本人民走向战争的通道,防止日本再度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日本当政者应该清醒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趋势下,如妄图再走侵略扩张的老路,与亚洲邻国和世界为敌,必将重蹈失败覆辙。同时,个别大国也不能忘记当年因纵虎为患的绥靖主义而导致的惨痛教训。日本右翼极端分子的本质没有变,若个别大国再为一己私利,被日本右翼极端主义分子离间利用,纵容日本,养虎为患,必将重蹈历史覆辙的悲剧,给包括自己在内的亚太各国带来灾难。甲午殇思读后感58/11作为中国人,看到这一干支,不免总会心头一紧。这重如千钧的两个字将我们的思绪来回了那个动荡不安、战火纷飞、背负耻辱的年代。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自负为天朝上国的泱泱大国竟然被一个曾习技于己的弹丸小国打得一败涂地、溃不成军。曾经的藩属国一跃成为了殖民者,这是怎样的耻辱!被当头一棒打醒了的中国已然意识到,那个国家显然已经不是当初派遣唐使的落后蛮国,而是一个历经了“明治维新”实现了近代化的军事强国。毛主席在接见访华的日本将军远藤三郎时就说到:“你们也是我们的先生。正是你们打了这一仗,教育了中国人民。”这的确没错,中国人终于借甲午战争看清了自己,也开始重新认识了日本。民国时期的中国学者就已然开始倡导,“要切切实实的下一个研究日本的功夫”。知己知彼,方才能百战百胜。自日本福岛地震后,日本与周边各国的岛争问题愈演愈烈,以安倍为代表的右翼政党使得日本的军国主义再度抬头,这不免令我们联想到十九世纪末时那个野心勃勃的日本。甲午战争绝非偶然,我们能从中看出这个弹丸之国想要吞并世界的野心,能看出这个民族独特的民族性。而这些也有利于我们今天再次认识这个民族。日本骇人的“大陆政策”历史由来已久。刚刚统一了日本全国的将军丰臣秀吉就从朝鲜半岛入手,欲建立一个内含中国、印度、朝鲜在内的亚洲大帝国。虽然最终由于明朝军队的强力反攻,加之国力有限、难以为继,日军撤出了朝鲜半岛、以失9/11败告终,然而这种意图与思维方式依然印在了日本民众的脑海中。刘亚洲先生在代序中谈到:“日本是个岛国,他始终认为自己的出路在大陆。”这与二战时纳粹德国为争夺所谓“生存空间”而发起侵略战争的思想简直如出一辙。侵略者总是很相像的——日本人也一直想要开拓出属于他们的“生存空间”,即向大陆发展,这与其资源匮乏、灾害频发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所以一旦政局安定些,日本就会显现出它带有侵略性的一面。明朝万历朝鲜战争如此、中日甲午战争及二战如此,而今的安倍政府亦是如此,只是迫于国内外压力要缓和些。“大陆政策”的侵略战争性质与日本的军国主义是离不开的。戴季陶先生就给出了“军国主义”的定义:“以军事组织的力量,作政权的重心,一切政治的势力都附从在军事势力之下。”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军国主义“一定要成为一种制度”。这种形容,不由得令我们想到由将军来控制政治的日本幕府。虽然在明治维新中幕府被推翻,然而这种军国主义倾向已经较深地影响了日本。由“大陆政策”作为战略方针,经历过了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日本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军国主义国家。日本的财政方针、外交方针、教育方针都以国防计划为基本来制定,财政是军需,教育是军事教育。而说到“为军事服务的教育”,我们也不禁对当下的安倍政府倍感担忧,不正视历史、篡改日本教科书,将“侵略中国华北”说成是“进入中国华北”,如此粉饰战争、掩盖罪行,与军国主义倾向不无关系。10/11在甲午海战中,中日双方的士气形成了鲜明对比,北洋海军军纪涣散,而日军则是有备而来。这场战争的确是一个腐朽没落的帝国机器与近代化的军事强国之间的战斗,而同时也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