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通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教案【第一篇】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结构特点,体会本文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2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提高朗读能力。教学设想:本文语言既有形象化的描写,又有哲理性的陈述,句式变化多样,比较适合朗读。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朗读,结合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积累:1、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子2、学生课前一分钟口语表达练习。一、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人的童年,想一想,你有哪些经历让你至今依然不忘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感悟《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带给我们的宝贵的启示。二、教学目标,检查预习。找生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生领读,师纠正。三、朗读课文,先自由读,再找学生范读,边读边注意思考以下问题:1、读完后,你最想说得是什么?2、你觉得课文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为什么?3、“走一下”和“再走一步”说明了什么?(或者说“走一步,再走一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家长怎么样来教育学生?请小组讨论完成。四、质疑问难:讨论明确以后,集体交流,提出不同的意见,教师做适当指导点拔。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1、师引导学生如何复述故事性文章,师出示复述要求。2、研讨与练习二。3、研讨与练习三。以上由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方式完成。六、课后小结,提出希望。参考资料,少熬夜!1、师送学生一首诗——《一步》2、布置作业:A类:抄写“读一读,写一写”,理解词语含义。B类:根据“研讨与练习三”的要求,写一段话。附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故事:遇险——脱险哲理:把困难分解再去克服《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3、激励学生树立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勇敢精神。教学重点、难点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4、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教学过程导入1、故事导入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次实验(大屏幕显示实验内容,老师讲述):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簇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猛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还要进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击无望后,它不再攻击。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继续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慨?能简要谈谈吗?(学生各抒己见)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也许你能从中有更多人生的启示。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要求:看清读准、边读边思、圈点勾画、记住内容。注音:训诫(jiè)陡峭(qio)嶙峋(línxún)耸立(sng)啜泣(chuò)着眼(zhu)头晕目眩(xuàn)迂回(yū)纳罕(hǎn)小心翼翼(y)凝视(níng)解释:训诫嶙峋纳罕小心翼翼yì啜泣2、复述课文内容。复述要求:A、抓住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B、突出重点,尤其是脱险部分。C、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条理清晰,能正确表达感情。参考资料,少熬夜!参考答案:身体瘦弱、胆小怯弱的“我”,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经历和收获。3、课堂交流。组织学生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研读与赏析1、有感情地朗读(16)—(23)节。投影出示朗读方法:A、读音准确,语速适中,停顿合理,语调抑扬。B、把握好人物的心态和情态,语气恰当,感情真挚。2、大屏幕出示问题组:(1)找出“我”爬下悬崖的具体动作以及刻画“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我”的心理变化。(2)作者把爬下悬崖的过程描写得如此细致生动,有什么目的?(3)父亲对“我”的指点,哪一处让你感触最深?对你有什么启示?(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学生朗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教师点拨。学生在体会动作、心理描写时,教师用表格的形式加以总结。3、读最后一段,体会文章的主旨。体验与反思(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质疑交流: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师生间可互相质疑,讨论交流。思考题:(1)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让“我”自己下来?(2)如何评价杰利及其他四个孩子?2、拓展延伸(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怎么办?(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3)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实现理想?《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第三篇】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3.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参考资料,少熬夜!教育目标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内容回答,可七嘴八舌地议论,也可插话。)《在山的那边》的作者一次次翻过无数座山,战胜困难,才看到全新的世界。如果联系你的学习生活,你又是怎样做的?当在生活中战胜了困难,你想过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如果把这道理推而广之,就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二、整体感知默读文章,组织学生复述课文。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1.学法指导:⑴默读要求:时间、内容。⑵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即五个“W”。2.复述抢答:⑴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⑵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⑶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⑷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采取小组加分的奖励方式,激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3.学生讨论、交流、补充、评论(先小组交流,后大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重点,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阅读的氛围,重点可放在“脱险”的'过程。三、合作探究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既是“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1.“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2.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学生朗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3.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参考资料,少熬夜!四、体验反思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学生练笔,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只要学生联系自己,无论体会大小,教师都要真诚鼓励)教师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中国。要在新的中国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学生朗读《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重点片断,感受文章内容。五、拓展延伸1.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你还获得了哪些启示呢?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教“我”自己下来?以上作业,请同学们在课间讨论交流,整理在练笔本上。2.比较阅读谈中美德教育方式:学生朗读《迷途笛音》回答问题:文章当中的迪廷除了用笛音指引我回家以外,还有什么方式?他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方式?你对他这个人又怎样的看法?你的生活中有这种人吗,请你举例。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第四篇】教材分析《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九课。这是1篇美丽的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旨在倡导我们同情、帮助弱小者和有困难的人,这样我们自己的精神境界也会得到提升。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设计理念新课程积极关注体验性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沟通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等等。本着上述理念,在教学中积极建构相关平台,使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习、成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培养,其它学科的能力也得到提高。教学准备参考资料,少熬夜!1、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2、教师准备背景音乐──录音带《爱的奉献》、电脑效果图。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画,文娱委员事先教同学们学会唱《爱的奉献》这一首歌。教学流程一、情感体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项活动,请同学们把练习本、笔拿出来,做好书写准备(同学们做准备)……好了,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在练习本上写下“假如我是一个盲人”这句话。(同学们书写)师:写好了吗?写好的同学请说说你写得怎么样?生1:我写得不好,有一些字重叠到了一块。生2:我写得不整齐,好像“一行白鹭上青天”。生3:我写得还可以,但是如果更长一点的句子就可能写不好了…………师:通过这个活动,我们体会到了做盲人的痛苦。那么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盲孩子,他的生活是不是也是这般痛苦?在他的世界里,他生活得怎么样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这一环节旨在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盲人的痛苦,拉近与文中盲孩子的距离,让学生走近作品,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做好评价准备,老师指导朗读1、学生上讲台分角色朗读,老师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众多“萤火虫”的话。)2、听读完毕,学生自由发表评价意见。生1:我要说的是,瑶池同学(读叙述语言的)在朗读过程中出现了读错字的现象,如“扇(shān)动”读成了“扇(shàn)动”。生2:我认为如果能再让一个同学读“一只萤火虫”的话,一个小组的同学读“几只萤火虫”的话就更好了。生3:配上背景音乐后,听他们读,我觉得他们读得很棒。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老师要说的是,他们几个读得都不错,但有一些地方还须注意,如盲孩子由寂寞逐渐变得快乐起来这个变化没有能够读出来,应该从语气、节奏等方面再好好地把握下。(做示范朗读)(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读中悟,同时注意做好朗读指导)三、师生共同探讨问题,把握文章主题1、小黑板展示问题:⑴找出文中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句子。参考资料,少熬夜!⑵本文是1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的氛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你能说说它美在什么地方吗?⑶你认为本文的主题该如何概括?能谈谈你的理解吗?2、各小组讨论探究上述问题,教师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